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中美術欣賞中情感共鳴的達成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高中美術欣賞課上,最重要的就是引領學生與欣賞作品間發生情感共鳴,假設教師準備和使用的欣賞作品沒有令學生與作品有情感共鳴產生,那么,不管教師準備多么充分、課程內容如何豐富、語言多么美麗動聽,美術欣賞的結果都仍是失敗的。因此,要重視對學生審美心理的了解,重視良好教學氛圍的創造,通過篩選美術欣賞作品,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
關鍵詞:高中美術;欣賞教學;情感共鳴
高中美術欣賞課經常會出現臺上是教師的眉飛色舞和侃侃而談,臺下是學生的無精打采、昏昏欲睡。這種情況出現的根本原因就是不能科學看待情感共鳴的重要程度。因此,需要教師引領學生走進作品情感中,避免欣賞的中斷和師生的情感隔閡,才能進一步讓美被學生感知,最終實現以美育人的目的。
一、重視對學生審美心理的了解
在高中美術欣賞中,在充分掌握學生的審美心理的前提下,教師才能選取與他們的心理特點相符的教學模式去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才有可能做到目標明確和措施精準。高中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決定了他們普遍都有較強的自尊心和求知欲,還有好勝心強等特點。同時,處在特殊年齡階段的他們,知識、能力和經驗的獲得日漸豐富,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快速提高,情感趨于穩定,心理發展的能力和水平也慢慢成熟起來。另外,高中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觀正處在逐步形成的過程中,主要體現在審美的對象范圍在逐步拓展,涉及藝術、自然及社會等諸多領域,具備相應的能力分析、把握和體驗較抽象形象里包含的情感。比如說,曲線代表的柔和、直線代表的堅硬、色彩代表的冷暖等,學生自己都能感受到。高中生的審美感知比較敏銳,審美想象非常活躍,科學的審美評價已經基本形成。他們在正確地感知外在形態美的同時,也能正確感知內在的內涵美。如在西方美術作品的構圖上常用的黃金分割表現的和諧和秩序;中國的山水畫里面大部分的留白所表現的特有的意境,學生都會有正確的感覺。高中生早已具備強烈明顯的色彩判斷感知能力,令依據個人的審美標準去審視審美對象的美與否。有很多次參與學生討論時,我發現他們有喜歡我國傳統藝術的,有喜歡西方作品和現代藝術的,興趣有明顯差異。
二、重視對美術欣賞作品的篩選
在美術賞析課程中,科學地篩選欣賞作品是高中生情感共鳴的前提和基礎。美術教師要積極主動發現和了解學生的審美傾向,高中生往往對自己熟悉的欣賞作品會喪失興趣、缺乏關注欲望,而面對完全陌生的欣賞作品時,又常常顯得手足無措、無動于衷,只有見了那些看似熟悉、但又似懂沒懂、既熟悉又陌生的欣賞作品才會產生較大的興趣和關注欲望,如果欣賞作品時新穎獨特的、變化多樣的、對比性強的,就更能引起高中生的興趣和關注。因此,我們在準備美術欣賞作品時,首先要考慮個性鮮明、形式感強的作品,例如《李白行吟圖》和《向日葵》等;其次要重視沒有包含具體情節的作品,比如中國的山水花鳥畫、荷蘭的風景畫和俄羅斯的風景畫,他們都能引起高中生極大的興趣,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最后可以選取在人類歷史上備受關注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例如《蒙娜麗莎》等。風格不同、流派不同的作品也能同時選擇讓學生進行對比欣賞,常常也會有較好的效果。如果是學生過于熟悉的作品,還必須要引起他們的欣賞興趣,我們只能通過轉換賞析角度的辦法,借助引導問題幫助學生產生學習興趣。比如,蒙娜麗莎是高中生熟悉的人物,但對學生而言就是一個普通婦女的形象。這幅畫為什么會成為世界級名畫?神秘的微笑為什么會產生?作者和創作背景是如何的?這些問題拋出來后,就能很大程度地提高學生的欣賞興趣,大腦也能迅速開動起來,快速進入欣賞狀態。如果欣賞作品非常抽象,學生看都看不懂,更別說產生情感共鳴,這種情況下就需要老師來幫忙,我們可以先給學生鋪墊一些基礎的視覺理論基礎和經驗,點線面的結構,對比、和諧、平衡等形式法則,參考文獻:引發學生的欣賞興趣,引發情感共鳴。通過具體的教學我們也了解到,學生的情緒和情感往往不是僅憑教師的話語或者問題就可以調動起來,學生和欣賞作品之間的情感共鳴常常會有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能發揮重要作用的就是聯想和想象。
三、重視學生聯想和想象的激發
美術作品本身就是藝術情感的結晶,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它能激發出學生優美、和諧、悲壯、莊嚴等情感體驗。但上述情感和體驗還停留在初級階段,沒有內化為學生情感的組成部分,因此,老師在美術欣賞中要重視學生聯想和想象的啟迪和激發,讓學生對欣賞作品用情、用心,內化為自己的情感品質,進而升華為真正的情感共鳴。用自己的情感經歷和作品中的情感體驗進行對照,就容易從外而內出現無窮的聯想和無盡的想象,產生情感共鳴。美術賞析里面牽涉的想象平常都是再造的想象,是針對欣賞作品而展開的,這個過程通常也會是藝術欣賞再創造的過程。換句話說,學生欣賞作品是憑借自己的情感和內心已經存在的審美經驗,對欣賞作品進行重新加工、改造和組合的過程,同時又鑄成了新的情感體驗。四、重視良好教學氛圍的創造師生關系良好、教室整潔明亮、教具整齊有序、多媒體恰當有效,這些都是良好的教學氛圍的組成部分。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卻在學生美術欣賞中發揮著催化作用,和諧的課堂氛圍更容易引領學生進入欣賞最佳狀態。比如我們在播放了古曲《高山流水》后,再組織欣賞山水畫,學生就會容易動情、容易進入狀態,有助于進一步感知山水畫中蘊含的高雅意境。高中生的情感是很容易受環境影響,我們經常會發現明亮干凈、有教師笑臉的環境更容易讓學生覺得心情愉快舒暢、輕松自然,相反則容易心情緊張、情緒低落。美術欣賞是一個陶冶心靈的活動,較好的教學氛圍才能幫學生盡快步入美術作品的陽光大道,因此,教師要給學生創設出和諧的教學氛圍,才能讓學生未見其面先有情。由此可見,看不見、摸不著、不起眼的氛圍是像催化劑一樣的,影響著美術欣賞的感情效果,我們應該多關注、多創造這種催化劑。總之,美術欣賞課要實現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的目的,不關注情感因素是不行的。學生對美術作品產生情感共鳴的心理和教師的有效手段,還是今后我們不斷學習和深入研究探討的問題。
作者:張洪鼎 單位:甘肅省高臺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