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美術鑒賞課的審美性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美術鑒賞受到主體和客體雙方的制約。作為客體的美術作品必須具備一定的藝術魅力和審美價值,而作為主體的欣賞者要具備一定的文化修養、知識能力和欣賞水平,這樣才能產生審美效果。
一、我國美術鑒賞教育存在的問題
我國部分中小學對于美術課程不夠重視;部分大學又采用專業化的培訓模式,導致一些學生沒有認真、系統地學習美術,欣賞水平不高。很多人用“像”或“不像”作為美術鑒賞標準,這無疑是一種十分膚淺的看法。無論是我國傳統的國畫,還是西方的印象派、抽象派,都不是以“逼真”作為創作目的。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美術逐漸重視,很多人開始收藏美術作品。但是,有些人收藏畫作,并非出于對畫作內涵的理解,而是因為畫家的知名度很高。
二、美術鑒賞的審美性
美術鑒賞并不是單純針對繪畫而言,還包括雕塑、工藝美術以及中國的書法。美術鑒賞具有培養學生情操、提高學生想象力等審美功能。
1.美術鑒賞可以培養學生的高尚情操一些美術作品能夠傳承于世,除了作品本身具有極高的藝術魅力之外,和作者本人也有深刻的關系。在《紅樓夢》中,鴛鴦曾經嗆她的嫂子:“什么好話兒?宋徽宗的鷹,趙子昂的馬——都是好畫(話)。”這里的歇后語說明這兩位畫家的知名度已經家喻戶曉。他們的畫之所以出名就在于他們擅長畫這兩種動物。宋徽宗趙佶的藝術才能在歷代皇帝中是出類拔萃的,他的瘦金體書法和畫鷹的技能可謂冠絕當時。趙子昂就是書畫家趙孟頫,他出身宋朝皇家宗室,但在人格上,趙孟頫卻不如同期的鄭思肖。鄭思肖是南宋太學生,在南宋滅亡后,他就隱居了,將名字改為“思肖”——肖是趙(趙)的一部分,趙是宋朝皇帝的姓,他本來和趙孟頫是好友,因為趙孟頫出仕元朝,他就非常生氣地與之絕交。鄭思肖一生以畫蘭、菊聞名,他畫的蘭花無根無土,他以蘭花自喻,國家滅亡了,也就沒有根土了。而他的那首著名的《寒菊》題詩更是表達了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徐悲鴻在抗日戰爭時期創作的名畫《田橫五百士》,據說其中有個人物就是徐悲鴻自己的肖像,表達了他的愛國情懷。用畫來表達情操的還有清朝的鄭燮,他的竹畫至今為人稱道,畫中題詩《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他分明是以竹自況,表現了堅強的個性。國外的一些優秀作品通過人物表情也能傳達人物的高尚情操。意大利畫家安德烈亞•曼特尼亞的《圣塞巴斯提安》,就是通過圣塞巴斯提安受刑時堅定的面部表情和亂箭穿身表達了他的不屈精神。欣賞這些美術作品可以培養學生的情操。
2.美術鑒賞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美術作品的藝術價值主要體現在構圖方面,畫家通過有限的空間展現無限的世界,就是通過巧妙的構圖實現的。中國畫講究意境美,所謂意境就是通過畫面留白的部分給人以想象。水墨畫中的“以白顯黑“”知白守黑”“計白當黑”都是構圖技巧。人物畫通過畫中人物表情表達意境。吳道子的《天王送子圖》通過畫中人物莊嚴、恭敬的表情表達釋迦出生時的不平凡;而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則通過對平常生活的描繪,讓人感受到當時汴京城的繁華。《圣母與圣子》這樣的題材西方很多不同時期的畫家都畫過,盡管畫家的風格不同,但表現出來的母愛是相似的,總能令人感動,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的母親。
三、美術鑒賞的重要性
美術鑒賞除了具有審美性之外,還可以讓學生通過美術作品學習那個時代的政治、歷史和文化。如,唐朝名畫《步輦圖》表現的是唐太宗接見吐蕃求婚使者的情景,不僅整體上反映了當時唐朝和周邊民族的友好交往,在細節上也反映了當時的民風民俗等。《步輦圖》中的人物服飾一直是今天古裝電視劇中唐朝服裝的設計樣本。因此,在高校開設美術鑒賞課程具有重要的意義,學生可以通過美術鑒賞課程直觀地學習歷史文化知識。
作者:胡冰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