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國畫影響下的美術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當代美術教育思想的形成基礎
中國畫的發展離不開美學思想的積淀,尤其是在中西方文化交流頻繁的基礎上,其思想更具融合性。中國古典美學是當代美術教育思想的基礎,一是強調傳統儒學思想美與善的統一,借助于儒家對“五色”、“五味”“、五聲”的論斷,深刻闡釋審美與藝術的表征關系,從精神美與情操的陶冶上提出對人的心靈的關照。二是道家美學思想中真與美的統一,道學家將“悟道”、“觀道”“、體道”作為對道學理論和審美思想的表征,并從還原事物的本原上來闡述超越人世的自由境界。三是楚騷美學中儒道思想的混合,將儒學的高尚情操與道學的自由奔放融合一體,以開啟思維的情懷。四是禪宗美學中的美與禪的統一,佛家思想汲取各類文化思想并從解脫和認識上倡導“梵我和一”的世界觀,以淡薄空靈的心理追求澄清的內心感受,將藝術與審美主體的內心感受提升到極高的境界。西方美學思想主要是圍繞藝術與人、藝術與自然、藝術與社會來進行研究,如亞里士多德提出的傳統美學理論模仿說,將“藝術模仿于自然”作為其藝術理論的重要思想;現代派美學思想是以印象派為傳統藝術與現代藝術為分水嶺,印象派反對古典派,利用現代光學理論和實踐,從對光的研究中來表現繪畫藝術。
2當代美術教育對中國畫創作的利弊分析
中國畫在創作中受到當地美術教育的影響,一方面在推動中國畫的創新中,也束縛了傳統中國畫的時代步伐。在創作題材上,中國畫取材豐富,尤其是對現實生活的客觀梳理,如宋代畫家梁楷的《潑墨仙人圖》,就以潑墨方式來刻畫人物的面目神情,從而凸顯簡略放逸的創作格調。而與傳統中國畫題材選擇相比,當代美術教育一方面繼承了傳統中國畫的題材格局;另一方面也從創作理論知識的系統化上,為美術教育拓寬了天地。但需要強調的是,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尤其是網絡化的今天,高科技技術對中國畫創作題材的影響,如對照片的臨摹,也大大弱化了繪畫者的基本功,降低了對中國畫創作中觀察力的表現。在創作技法上,中國畫主要有寫意、工筆兩種,但隨著西方油畫、現代設計等門類的出現,使得當代美術教育在技法上革新了傳統中國畫的創作手法。一方面油畫的創作技法拓寬了中國畫創作方式,沖破了傳統材料的束縛;另一方面新穎的創作技法反而忽視了中國畫創作手法的獨特性。例如,曬鹽法在創作中,利用水墨摻入少量堿,調勻后在紙上作畫,待到不汪水時用干燥的鹽面撒下去,使其變化,等到預想效果時再用干燥的紙來固定。
3當代美術教育對中國畫的影響與應對思路
當代美術教育注重審美觀念的提煉,而在表現作品時則從形式感受和審美情調上來創作,傳統中國畫將“清、淡、雅、俗”作為審美標準,而當代美術教育則更加凸顯藝術思想的融合。因此,在中國畫的發展方向上,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加以改善:
(1)重視繪畫形式的豐富與深遠。中國畫十分注重繪畫形式語言的表現,而形式語言既有對構圖的布局,還有對造型的定格,以及色彩的運用,從而表現出畫家的情志與理想。顧愷之在探討繪畫構圖時,提出“置陳布勢”的原則,理論加謝赫提出“六法”思想,都從中國化的構圖形式來凸顯其地位。例如《,清明上河圖》在構圖上分為三段:一是對汴京郊野風光的刻畫,以人物、環境來凸顯其氛圍。二是以汴京市區街道為對象,對高大的城樓、繁華的都市進行細致描繪。三是以具體的人物情態為主體,以焦點透視和散點透視的方式來觀察自然事物,從而表現出濃厚的情感色彩。再如宋代馬遠的《寒江獨釣》,其構圖特色是留白,將留白作為藝術語言來表現嚴謹的創作手法。利用簡單地勾勒來表現水紋,借助于俯身垂釣的老者來融入江水浩渺、寒氣逼人的情景。中國畫在造型上,也是講究視覺的真實性,尤其是在點線面的構成上,凸顯線的質感,使得事物生動傳神。例如,在吳道子的《送子天王圖》中,對于龍、火焰、神像的刻畫是利用線條來表現的,其質感與動感栩栩如生。這種將主觀與具象的聯合,正是基于對點線面造型藝術的精彩運用。
(2)強化對藝術審美意象的創新。藝術創作的關鍵在于對審美意象的表征,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提出“獨照之匠,窺意象而運斤”,從意象的選擇與情感的融合上凸出事物的形象與意趣,從而提煉出客觀材料的想象力。對于藝術審美來說,中國畫的審美特征是對美學思想的凝練,更是從美學的高度來觀照事物的審美,以實現全方位、深層次的對審美特征的展現。例如,在中國畫中的山水、人物、鳥魚等元素的創作中,需要從藝術表現手段中來融合審美意向,凸顯時間、空間、視覺、聽覺和造型的表現,以強化對觀者審美感受的豐富。例如,李苦蟬的鷹,潘天壽的荷,徐悲鴻的馬等,其題材與內容雖不一樣,但其在藝術審美上卻表現出高度的綜合性。當代美術教育在倡導自主性和創新的同時,也需要從中國畫的學習中,汲取對大自然、生活的細致觀察與思考,從中來體現畫家的思想與情感。
(3)關注對創作思維的激發和培養。中國畫在創作中不能拘泥于古法,而是應該從創作思維上來融入多元理念。研究中國畫,分析當代美術教育,都需要從不同視點來觀察事物的個性和特征,不同的人其感受也不同,對自身情感的影響與表現也是差別的。因此,在創作中國畫中,一方面要從自身品格的洗練上追求高尚;另一方面從創作手法和題材選取上,不拘泥于時間、地點、客觀事物的限制。曾說“這個借鑒和沒有這個借鑒是不同的,這里有文野之分,粗細之分,高低之分,快慢之分。”對于中國畫的創新,應該從長期的實踐與積累中,一方面向傳統學習,一方面要善于總結和發現,以推進藝術存在的廣度和維度。
4結語
當代美術教育受西方美術思想的影響較大,而中國畫在西化和繼承中,也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但更多的是對自身中國畫審美情趣的喪失。為此,基于民族文化的傳統特殊性,積極吸取當代美術教育思想與經驗,并從尊重民族文化的獨立性上,揚長避短,才能夠促進和完善中國畫創作源流的深遠發展。
作者:顧勤 單位:蘇州市工讀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