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美術教學中微課的運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微課作為當前一種快捷的課堂教學輔助形式,實現了對傳統課堂教學形式的有益補充,使教師的教學方法得到改進,學生學習模式變得更加明晰,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了顛覆性的改革,尤其在小學美術課堂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效果。什么才是好的微課?還得回到“原點”——教學理念。回歸實用,發揮微課助力教和學的價值,這才是微課建設最重要的目的。本文通過教學設計決定微課的成敗,美術教學中微課設計的幾大要素及微課誤區三方面來闡述如何在美術教學中設計一個優秀的微課,讓微課的教學過程變得生動、完整、高效。
關鍵詞:微課;信息技術;學生學習方式轉變
一、好的教學設計決定微課的成敗
做出好的微課,不僅僅是一個技術研發的過程,更需要先進教育理念的支持,最終決定微課質量的不是技術水平,而是教學水平和教育理念。教師要樹立起大的教育觀,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本,教師所有的教學方法和策略都旨在促進學生學習,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沒有教學設計理念指導之下的微課作品,只能算是一個外表華麗的課件。微課的設計關鍵,要從教學目標制定、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媒體選擇等方面進行綜合考量,恰當地找到最適合的切入點,這樣才能讓教師在較短時間內運用最恰當的教學方法和策略講清、講透一個知識點,讓學生在最短時間內高效掌握和理解學習內容,有的放矢地學習理論知識,建立起開放的、多元的、持續的學習機制,并注重理論學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幫助學生學會歸納總結
有些知識點跨度比較大,前后聯系相隔比較長,如果不及時進行總結和梳理,就會形成知識的“郁結”。在微課設計時,我們盡可能形成體系,在講解具有系統邏輯知識架構的教學內容時,可以將一個完整的教學內容分解為數個知識點,并以此來制作系列的微課。如小學期間從三年級就開始接觸色彩知識,其中3年級~6年級8個學期里都有相關的知識,我們如果把這些知識串聯在一起制作成系列的微課,可以幫助學生有效地提升色彩知識的理解程度,使知識具有連貫性,幫助學生整理、歸納、總結,使學生的能力在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中逐漸提高。
(二)教學活動任務化
教學活動中的任務化,就是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處于一種積極的、主動的學習狀態。它關注的是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的能力培養和參與、交流活動,把學生的學習經歷作為課堂學習的重要因素。因此,一節好的微課可以搭配學習任務單,讓學生帶著任務去學習微課。在任務的基礎上教師還要及時的反饋學生的學習效果,讓教與學真正的成為一個整體。因此,一節好的微課可以搭配學習任務單,讓學生帶著任務去學習微課。在任務的基礎上教師還要及時地反饋學生的學習效果,讓教與學真正成為一個整體。如筆者在上《動畫片的今昔》這節課的時候,會為學生配任務單,讓學生們先將知識加以梳理,提起他們的興奮點,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才能助燃教學。在學習任務完成后,將已有知識結構貫穿到新知識當中,形成一個知識網,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向縱深發展,形成立體知識結構。
(三)幫助學生深化與領悟知識
有很多的學習內容,在知識結構上或者體現方式上不能有一個完整的表現,例如,微觀世界、思想意識、事物的長期發展過程等,需要有一個好的呈現方式,讓學生能夠切身體會到他們看不見的事物。我們可以利用微視頻、動畫等形式使教學的內容更具體、更形象,彌補了傳統教學的局限性,從而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調動學生開始從被動式學習變為主動式學習,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習方式也在悄然發生改變。
(四)微課的教學資源包
教學資源包應該包含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學習任務單、課件、素材及學生反饋、教師點評等輔助性的資源。它們通過適當的組織手法呈現出一個半結構化或結構化的主題資源包。制作這樣一個復合、多樣的教學資源包,有助于學生學習期間的自學與互學,也方便教師有效地掌控教學進度和反饋學生學習的效果,有的放矢地幫助微課發“威”。
二、美術教學中微課設計的幾大要素
(一)教學內容為主線
選有價值的微課主題和內容,才有可能成就一節優秀的微課。要準確地確定教學內容中的重點、難點問題。以突破重點和難點問題為目標來制作微課,所有的教學活動和微課設計均為這一主題服務,教師要緊緊圍繞這個主題搜集素材、選擇不同的呈現手段來解決重點和難點問題。想要在短時間內講透知識點,把選題集中到一兩個知識點或技能點之內。選題要恰當、科學,同時還要符合學生的興趣、認知需求、貼近生活。
(二)電腦技術為載體
隨著電腦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微課的制作手段、呈現方式也越來越多樣化。因此制作技術和手段的好壞,也成為衡量一個微課的重要標準。呈現方式適合教學內容,能為教學目標的達成提供有效的途徑,反之則影響學生對新知的學習,甚至起到反作用,欲速則不達。筆者在做教師前曾經做過一段時間設計師,為了使客戶滿意,我們會使出渾身解數來力求產品設計的完美。在筆者最初走上教師行業的幾年時間里,也是努力達到最完美的效果,最長一次做一個課件做了一周多的時間,做完之后沾沾自喜,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別人不會用的軟件自己會用,別人做不出的效果自己會做。但是忽略了一點,那就是課件就是為教學服務的!課件不是技術的展示平臺,也不是炫耀能力的舞臺,它是學生學習的工具而已。這個工具不管是用象牙做的還是翡翠做的,或是石頭做的,只要用著順手,能把工作完成就是好工具。技術和內容要相配合,無論是運用哪種技術來制作微課,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更好地呈現教學內容,完成教學目標。因此,微課制作要根據學情、教學內容、教學情境來選用適當的技術。
(三)視覺效果為主陣地
美術教學的核心為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因此對于美術教學來說,微課的形式美感還是要有的,要適合美術學科的審美價值。視覺效果設計,在美術學科微課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1.從視覺效果上來說,要有一定的藝術性,符合基本的平面設計技巧。要考慮學習微課主要是哪類學生,了解微課受眾人群和他們的需求。根據微課受眾需求,確定微課的呈現方式和主題,并將需要展示的內容加以整理,用思維導圖的方式清晰明了地展示出來。在設計微課畫面時,要根據微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特點來選擇。低年級的孩子喜歡鮮艷的顏色,如純度極高的原色。高年級的孩子則更喜歡明度、純度略低的鄰近色。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設置不同的色彩,更能提升他們學習的興致。還要注意整個微課要根據學生特點設計統一的風格,對于低年齡段的孩子來說可以設計卡通形象主題的畫面,對于高年級的孩子,在風格上就要趨于優雅、恬靜,有利于孩子審美能力的發展。2.從表現細節上來說,可以根據學習內容的特點,利用一些技巧來吸引學習者的注意力,提升學習效率,如特殊音效、動畫、劃線、關鍵部分放大等。在微課的重點和關鍵內容處,加入適當的標注可以突出和強化學生的視覺認知,提醒學生關注重點學習內容。3.從呈現方式上來說,可將抽象的教學內容轉化成具象的內容,在制作微課之前,將搜集的素材進行適當的預處理。要注意確認展示內容的準確性,展現的方式體現學生的喜好。將枯燥的文字轉化成為學生更容易接受的圖片、表格、動畫、視頻等。圖像識別更容易讓學生理解和接受新知,加深記憶,因此畫面設計就變得很重要。但是形式最終還是為內容服務的,不能喧賓奪主。
(四)音樂音效為補充
音樂能對人的行為產生影響,關鍵之時,一段適時的背景音樂,能打動學生,一個恰到好處的音效,能讓整節微課增色不少。這些貌似簡單的音樂素材,在實際應用中能為我們的微課錦上添花,讓微課在教學中更添趣味性和吸引力。如果選一段不合適的背景音樂,則會讓人覺得莫名其妙,影響教學效果。解說詞是微課中非常必要的要素,它對微課中重要內容進行解釋、說明、提示或者補充。在語音語調上注意變化,要抑揚頓挫,不能平淡無奇。還可以結合微課內容分角色選擇不同的聲音進行配音。解說詞既是對畫面內容的補充,又不能是對畫面內容的簡單復述,它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特效音是與視覺的標注功能類似,能起到突出重點、引起注意的作用。特效音要聯合重點教學內容進行添加,并配合相應的文字、圖標或者畫面。但禁忌音效出現突然發聲或者聲量過大,也不要在微課中處處添加特效音,如果添加過多反而影響學生對重點內容的分辨。背景音樂是能夠營造學習氛圍的重要手段,要與微課內容相匹配。背景音樂的節奏還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節奏,如跌宕起伏的音樂可以加快學生的學習速度;而悠揚婉轉的音樂可以讓學生的思維慢下來,有利于思考。
(五)用設計創意對素材進行串聯
好的創意的設計,能很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好的微課制作素材,更需要有好的創意設計把這些要素串聯起來。讓這些素材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化難為簡,提升學生的學習力;互學互動,提升學生的參與力。1.問題凸顯重點好問題可以引發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可以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轉化成為問題的形式來體現,通過問題的提出,讓學生動腦思考,學習的過程其實就是解答問題的過程,好問題在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2.多樣的類型可以用不同類型的微課,來教授不同的教學內容。如導入型微課,是一把開啟學生學習興趣大門的鑰匙。教師根據課程教學需求,利用各種方式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關注點,引出學生對新知識濃厚的學習興趣。再比如技能型微課,通過視頻演示制作步驟讓學生掌握某種技能和方法,可以解決課堂時間有限、教師無法在短時間內完成的教學內容。還有故事型微課,讓學生很容易進入到教學情境中,教師可以創設有情緒色彩的生動場景,引起學生的共鳴,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3.媒體多樣化采用不同的表現形式來呈現微課內容,不同的教學內容有不同的特點,根據其特點來選擇表現方式。微課的呈現方式有很多種,例如技能型微課、動畫型微課、錄屏型微課等,不同的呈現方式達到的教學效果也不盡相同,這就需要教師甄別教學內容,選擇適當的表現形式或者混合幾種形式來制作微課。這樣既提高了教師信息處理的效率,豐富了教學內容,還促進了學生的有效學習。
三、美術教學中微課設計存在的誤區
現今,微課發展已經有了一段時間,不再是一個“新概念”。微課在各教育行業和企事業培訓等領域都有所發展。但是微課迅速發展壯大的背后,卻出現了一些不盡如人意的現象,沒有發揮出它的全部價值。許多一線教師發現在微課的設計、制作、使用過程中,出現了微課不“威”的現象。
(一)重制作技術,輕教學設計
當前,微課制作存在著“重技術,輕設計”的現象。不少微課作品的設計開發源于微課比賽,一些微評設計以完成任務為目的。對于為什么要設計、開發微課,設計制作了微課之后,應該如何使用,在哪些地方使用,能給我們的課堂教學帶來哪些時效性等,都沒有清晰的認識。所以設計制作的微課對學生吸引度不夠,對教學沒有幫助,甚至是背離教學的現象。這種“競賽型”的微課,忽視了教學設計,導致微課實用性差。一節好的微課必須建立在好的教學設計基礎之上,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內容呈現、演示方式等方面來精心設計,才能保證教師講清、講透一個知識點。讓微課的“教學性、藝術性、技術性”綜合起來,才能發揮其強大的威力。大家花費大把精力去做好微課的目的是什么?做好微課的真正目的是要用好微課。回歸實用,發揮微課助力教和學的價值,這才是微課建設最重要的目的。
(二)形式上整齊劃一,表現上比較單調
微課制作形式還比較簡單,特別是一些沒有設計和制作經驗的老師在微課的設計上,更多的是以課堂教學片段為主。制作的方式、方法采用攝像機課堂拍攝,教師講授。微課作品形式上不夠鮮活,樣式還不夠多樣,有的微課就是一個簡單的PPT錄屏,既沒有重點要點的標注,更沒有動畫等更多的表現形式。呈現方式的多樣性,更能夠突出微課價值,選擇適當的方式就尤為重要。如表現故事時,我們可以選擇用動畫的方式;表現藝術作品制作過程時,我們可以選擇快放或慢放;表現微小事物時,我們可以用放大或者模擬影像等方式。不同的內容用不同的方法來展現時,其教學效果是大相徑庭的。因此,我們必須選擇適當的方式來呈現。
(三)重錄制,輕后期
微視頻作為微課的核心載體,在制作微課的過程中備受重視,但對視頻的后期加工則可為微課加分。錄制式微課,一般常用于演示型微課等,后期添加關鍵步驟,標注出容易出錯的操作步驟等。PPT錄屏則要注意畫面的完整性和準確性,減少無效信息的干擾,突出重點信息,在呈現過程中要注意留出思考的時間、畫面與講解同步等問題。在實際應用中,后期制作的部分才是真正體現重點的部分,能夠將知識點中重要的部分充分地體現出來。當然,微課加工宜精不宜多,適時、適當即可。
(四)應用上普遍薄弱,教學上缺乏創新力
由于不少微課作品的設計、開發與制作不以應用為目標,導致現在有不少微課作品在應用上不是真正適用于教學。或者做了一次微課之后,不管面對什么樣的學生都用原來制作的微課,不加以改善,缺乏微課的創新力。因此,在微課設計和微課資源共建共享方面,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回顧微課發展的這些年,微課制作技術日新月異,軟件工具種類繁多。現在,技術手段已經不再是制作微課的大問題。但是,要說到什么才是好的微課,還得回到“原點”——教學理念。要利用微課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引導學生學習的方式由被動到主動,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趙波.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融合[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6.
[2]繆亮,袁長征.精通微課設計與制作[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7.
[3]劉邦齊,吳曉如.智慧課堂——新理念新模式新實踐[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
[4]馬九克.微課視頻制作與翻轉課堂教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5]胡小勇.設計好微課[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7.
作者:孫亞楠 單位:長春市慧達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