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城市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控措施淺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生態環境在城市發展過程中越來越受到市民的重視,其中園林植物對環境綠化美化起著重要的作用,但病蟲害防控一直是影響綠化效果的關鍵。結合魯北地區城市園林綠化具體工作的實踐,分析了城市園林植物病蟲害現狀,并從選用新品種及合理搭配、園地環境清理、綜合管護防控等方面進行分析,對園林植物病蟲害提出有效的防控措施,為提升城市人居環境和生態環境提供一定的實踐和指導意義。
關鍵詞:生態環境;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控
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園林植物在綠化美化環境方面起著重要作用。但由于對植物的生態習性缺乏系統認識,加之忽視種養管理和防控措施單一等情況,導致了林木病蟲害發生與蔓延,輕則對植物生長健康產生威脅,重則對城市環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和污染。為避免這些情況的發生,需采取人防與物防的綜合措施進行防控,才能保障城市園林生態的美觀性與可持續發展。
1魯北城市園林植物病蟲害現狀
1.1引進植物品種多,病蟲害種類增多
城市園林建設中,為了追求多花草、多樹種的視覺美感,魯北城市園林綠化植物多從濰坊、泰安等省內和江蘇等省外地域引進喬灌木及花卉。在引進綠地植物中,由于植物檢疫不嚴格,移栽過程中沒有做好殺菌防病工作,為病蟲害的生存與傳播提供了溫床;加之園林植物過多集中在一起,生長習性各不相同,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植物逐漸適應新的生存環境,為病蟲的繁殖提供有利條件,也易產生出新的病蟲變異體,導致城市園林病蟲害傳播性逐漸增強,防控難度也日益加大。
1.2園林植物耐受性較差,抗病蟲害免疫力低
一方面,城市園林植物由人工栽植而成,生長環境相對優越,自身抵抗病蟲害侵襲的能力變差;另一方面,園林植物生長在城市環境中空間小、密度大,生長空間受到萎縮擠壓,且魯北地區土壤多鹽堿,不利于植物的茁壯生長。加之園林植物病蟲害的發生具有不可預見性、時間跨度長、種類不同等特點,比如,櫻花介殼蟲、梨網蝽等,防控措施主要為在冬季消滅若蟲;木槿主要是蚜蟲,需在春季集中消滅;美國白蛾1年發生3代,為害各種樹木,時間跨度較長,導致園林病蟲害防控難度加大。
1.3病蟲害防控意識薄弱,未考慮實際藥防效果
在傳統的城市園林病蟲防控中,園林部門預防意識弱,往往是在病蟲害發生之后才開始重點治理,而且只注重眼前短期防治效果,長期防病控蟲的意識還比較弱。此外,園林綠化部門防控經費不足,對病蟲害的防控多采用化學方式,治理方式簡單粗放。同時,園林植物在形態、種類和生長習性上有較大差異性,不同植物對化學藥物的耐受性和敏感性有很大差異,藥物化學防控難以達到預期效果,而且化學藥品還容易對園林植物產生不同程度的藥害,一定程度上會污染周圍環境。
1.4綠色防控體系不健全,綠色防控技術欠缺
城市園林綠化沒有分區域、分公園、分道路制定不同的綠色示范防控,沒有對植物病蟲害的發生和為害程度實施精準調查、精準防治,跟蹤調查也不及時,導致綜合性的預防、調查、防控、效果跟蹤等體系沒有建立起來。同時,由于缺乏專業技術人員,對綜合利用太陽能殺蟲燈、誘捕器、天敵昆蟲、生防菌劑等生物和物理防控技術實施不到位,綠色防控技術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效果。
2綜合防控措施
2.1選用新品種及合理搭配
2.1.1栽植抗病蟲品種。栽植抗病蟲植物是城市園林病蟲害防控的基礎和前提,為了確保景觀效果,城市中需要栽植很多不同類型的植物,抗病蟲害的喬灌木和花草是首選,在實際應用中有明顯優勢。目前已有矮牽牛、孔雀草、菊花等抗銹病新品種花草,抗萎蔫病、抗葉枯線蟲病的菊花品種和抗天牛為害的國槐、白蠟等品種。魯北地區園林栽植的喬木品種有銀杏、法桐、雪松、側柏等,花灌木有月季、衛矛、女貞、沙柳、石楠、地龍等,草皮有狼牙根、三葉草等,這些綠地植物三季有花、四季美觀。因此,在植被搭配中,需要選擇合理配置品種,以降低病蟲害的發生[1]。2.1.2合理設置搭配布局。病蟲害本身具備轉移特征與選擇性,園林植物種植要充分考慮植物和病蟲間的相生相克關系,明確局部園區植物的規劃種植情況,哪種植物會被什么害蟲作為選擇對象,做到花草樹種合理配置,使植物與環境相適應。栽植中將有共同病蟲害的樹種、花草分開,有選擇地配置和采用不同科屬的喬灌木和花草,達到切斷病蟲源傳播途徑的目的。比如,魯北城市園林栽植常選用雪松、地龍、大葉女貞、三葉草等植物混搭種植,喬灌花草結合形成復合式植物群,以降低病蟲害傳播蔓延。
2.2抓好園地環境清理
2.2.1抓好小環境清理。為確保園林的環境質量,需嚴格清潔園地[2],充分利用園林植物休眠季節,在春天和秋天組織人工清理園林區的枯枝落葉、雜草、生活垃圾遺棄物等,清理后要及時運出深埋或集中焚燒,可有效消滅蟲卵。在植物生長季節,要組織人工及時摘除病蟲枝條和樹葉,清除因病蟲或其他原因死亡的植株。2.2.2合理輪作。輪作是園林草本植物種植過程中的一種方式,輪作植物須為非寄主性植物,這樣存在于土壤中的病原體在沒有合適植物上作為宿主時,會隨著時間推移被消滅,從而降低園林植物病原體數量。同種植物種植次數越多,植物的病害發生概率越高,草本植物輪作時間超過3年時,植物很容易患上枯萎病。通過合理輪作,能極大降低病蟲害帶來的危害。輪作時間視具體病害而定,對一些相對嚴重的草本植物病害,一般需開展3年以上的輪作才能防控病害。比如,雞冠花的褐斑病要實施2年以上輪作才能達到效果,胞囊線蟲病一般需要3~5年輪作才能得到有效遏制。
2.3加強肥水管理
園林植物需要強肥水才能保持良好的景觀效果,肥水能增強植物長勢,對植物抗病蟲能力能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3]。同時,澆水量、澆水時間也會對植物的生長與抗性產生直接影響。魯北地區在7-9月進入雨季,這時天熱多雨,在減少澆水的同時還要做好排水。在其它時間段要調整澆水方式,當長期使用噴灌澆水時,會導致植物根部腐爛,可采用溝灌方式,有利于保護植物根系健康生長。
2.4科學修剪
科學修剪不僅能提升植物抵抗力,還能降低病蟲災害所帶來的不利影響。在日常園林植物養護過程中,通過對蟲枝及時修剪,能降低美國白蛾、蚜蟲、尺蠖等一些食葉害蟲的產生與為害;對于介殼蟲害蟲,通過合理修剪,能夠提升園區植物的通風與透光,從而降低這類害蟲所帶來的不利影響。修剪過程中,要根據時間進行相應調整,對存在病枝的植物,最好在秋天或冬天修理樹枝,修剪高度、次數及時間方面要根據實際進行調節。
2.5中耕除草翻土
對裸露的城市園林地來說,中耕除草尤為重要,不僅能保護土地自身地力,而且能避免土壤水分蒸發,對植物生長起促進作用,從而提高抗病力,同時還能有效清除已存在土壤中的病蟲,尤其是對一些生存在淺土層的蟲卵,通過中耕除草、翻土,可以將蟲卵暴露在陽光下,使其生存環境發生變化,導致蟲卵難以孵化。比如,在冬季可翻耕園林區土地,將害蟲及越冬蛹翻至地表上,可被灰喜鵲、麻雀等鳥類啄食,從而降低害蟲基數。
2.6物理防控
園林植物靠近市民生活城區,為防止污染生活環境,常采用物理防控,常見的措施主要有燈光誘殺、色板誘殺、樹木涂白等。魯北園林中常用的方式有:①燈光誘殺是滅殺鱗翅目、鞘翅目等害蟲的主要方法,可沿園地每300m設置1盞太陽能殺蟲燈,以有效滅殺潛葉蛾、卷葉螟以及木蠹蛾等蟲害。②色板誘殺是滅殺蚜蟲、粉虱、潛葉蠅等害蟲,可用粘蟲膠制成黃色色板誘殺,于每年4~11月掛板,每30m2掛1張粘蟲板,掛在離地2m高樹枝上,根據誘集情況,每2個月換1次。③喬灌木樹干涂白,可防止天牛、吉丁蟲等蛀干害蟲在樹干產卵,方法是用水、生石灰、石硫合劑、食鹽按照7∶3∶0.5∶0.5比例,混合少量動植物油配成涂白液,從樹干底部涂至樹干高1~1.5m處。
2.7藥物防控
城市園林要減少噴霧方式的藥物防治,常用有效的藥物防治方式是埋藥法和樹干注藥法。①埋藥法對防治介殼蟲、蚜蟲等刺吸式害蟲有很好的作用們。方法是在園地樹木根部挖坑,圍繞樹圍挖2個50cm深的孔,往孔內放50g毒死蜱,樹木根系吸收后經傳導至莖葉,導致害蟲取食中毒死亡,一般667m2園地挖孔100個,藥效可達3~5年。②樹干注藥法,可防治天牛、蠹蛾等蛀干害蟲和蚜蟲等刺吸式害蟲及毛氈病等病害。注藥期以4-8月施藥效果為好,選用內吸性強并對樹木生長無影響的藥劑,如50%甲胺磷乳油、50%久效磷乳油等,方法是在距地面50cm的樹干上,用直徑1cm的電鉆鉆45°向下斜鉆的孔,胸徑10cm以上的大樹可鉆2個孔、胸徑5cm左右的小樹鉆1個孔,將藥液注入并用泥巴封堵,大樹每株注藥10mL、小樹注藥5mL即可。
2.8生物防治
生物防控對人、植物安全,有長期抑制作用,常用的有以蟲治蟲、以菌治蟲、以菌治病等防治方法,可起到長期、持續的控病治蟲作用。魯北園林中常用的方式是:①以蟲治蟲,每年7月在樹木樹枝上懸掛蜂卡,每卡有1000頭赤眼蜂,赤眼蜂會尋找蟲卵寄生,并吃蟲卵。②病原菌防控,采用蘇云金芽孢桿菌,每667m2用菌粉100~200mL兌水噴霧,7-9月使用,對舞毒蛾、尺蠖等鱗翅目害蟲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3結語
城市植物病蟲害防控是當前生態園林城市發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與城市居民生活質量有著密切聯系,為確保城市園林的生態綠化水平,要增強城市園林植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意識,加大全方位管護,建立綠色防控體系,使城市園林綠化更好地服務于城市發展,滿足宜居城市市民的綠色需求,最終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參考文獻:
[1]高玉民.城市園林綠化植物常見病蟲害綜合防治[J].農業科技通訊,2010(06):233-235.
[2]艾則孜·買買提.城市園林綠化中的植物病蟲害防治技術[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9,(012):191.
[3]趙若冰.城市園林植物病蟲害的保護防治探討[J].現代園藝,2012(18):153.
[4]程樂文,李茂春.城市園林綠化樹蟲害發生及預防對策[J].現代園藝,2014(12):46-47.
作者:張智強 單位:濱州市濱城區綜合行政執法大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