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錦城春色音樂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在音樂劇創作過程中,節奏對整個表演進程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錦城春色》也不例外。伯恩斯坦在創作《錦城春色》的時候就十分注重節奏的運用,并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音樂節奏。具體而言,《錦城春色》中的音樂節奏以赫米奧拉節奏以及非常規三拍節奏這兩種節奏模式為主,它們共同掌控著音樂的起伏進度,下面對此做具體說明。首先,赫米奧拉節奏的應用。赫米奧拉(hemiola)一詞來源于希臘語“μιλιο–hemiolios”(意為一個半),后被努斯應用在音樂理論方面,用來代指3:2頻率的音樂節奏,即三拍模式之中蘊含著雙倍拍子的三對二節奏,其最初在非洲音樂中出現的頻率較高,后才被廣泛納入到各種音樂形式之中。這種節奏節拍通俗易懂、簡潔明了又不失熱烈明朗,最適合應用在音樂劇、舞臺劇等藝術表演之中,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受眾的情感。伯恩斯坦在音樂劇《錦城春色》中就大量采用了赫米奧拉這種音樂節奏,并對其進行了各種形式的變形,從而達到了較好的音樂效果。例如,《時代廣場的芭蕾舞》(TimesSquareBallet)的副歌部分就運用了赫米奧拉節奏,該小節旋律部分的節奏為三拍和二拍的交錯進行,伴奏部分也是采用的這種節奏類型,整體節奏都在12/8以及4/4拍之間交替轉化,從而將時代廣場中央熱鬧的芭蕾舞場面表現得淋漓盡致,并帶動了受眾的情緒,讓受眾隨之一起動起來。其次,非常規的三拍節奏。一般而言,三拍子節奏充滿了律動性和搖曳性,最適合用來表現熱烈的舞曲氛圍和激動的心情,其也因此而深受音樂劇作家的喜愛。為了與這些常規的音樂劇做出一個明顯的區別,赫米奧拉借助持續音和連音線打破了常規的三拍子節奏,從而形成了一種全新的非常規三拍節奏。這種創新的節奏已全然失去了三拍子節奏所特有的“強—弱—弱”的特征,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冗長拖沓而又不失流暢的節奏形式。如《IfeellikeI’mnotoutofbedyet》中就大范圍地應用了這種節奏節拍,從而將清早碼頭工人早起之時的惺忪慵懶狀態描繪得淋漓盡致。
二、《錦城春色》中音樂的旋律特征
自從進入到20世紀以來,旋律就已經成為廣大作曲家們最為關注的音樂構成要素,其擺脫了傳統旋律技法的束縛,尤其是由主題發展而來的旋律線條被漸漸地摒棄。而作為美國現代音樂的代表人物之一,伯恩斯坦也十分推崇創新的音樂旋律,并堅持站在音樂劇前沿,對傳統音樂旋律進行改編創新,從而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音樂旋律。音樂劇《錦城春色》中的音樂就對這一旋律特點進行了印證,其雖然在某些部分采用了傳統的音樂旋律,但只是為了體現出某種特定的音樂效果,以加劇音樂劇的矛盾沖突。多數情況下,該音樂劇中的音樂旋律都是采用的一種創新的旋律旋法,不受固定旋律模進方式的制約,完全依靠音樂劇作家的臨場發揮,是一種“開放式的旋律”。具體而言,音樂劇《錦城春色》中音樂的旋律特征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多音樂主題旋律特征。在音樂劇《錦城春色》之中,由多種主題音樂材料動機結合而成的多音樂主題旋律是這部作品的主要旋律特征之一。在音樂劇情發展以及音樂素材的作用之下,多音樂主題旋律表現得十分明顯,每一個場景、每一首音樂中的主題旋律都呈現出了鮮明的特點,且多旋律之間的相互融合與作用有利于營造出一種濃烈的音樂氛圍。其二,音樂主題場景交織的旋律構成。在音樂劇《錦城春色》之中,主題旋律是隨著整體故事情節的發展而發展的,當不同的場景出現不同的故事以及故事主人公的時候,就會出現不同形態的旋律線條;而當先前的人物再次出現的時候,先前的旋律線條又會以相對應的方式呈現出來,從而形成前后呼應的音樂效果。在變化主題的時候,伯恩斯坦常常將上一個主題旋律作為該部分的引子,且這一部分的劇情故事都是在上一個主題旋律的映襯之下而完成的,整部音樂劇也因此而形成了不斷交織的主題旋律特征。如當男女主人公在舞池相依偎時,前段音樂完全是借鑒的上一場景《史前人類》中的主題旋律;當行進到蓋比《幻想中的康尼島》之時,又是采用了前段音樂《紐約,紐約》中的旋律素材。總之,這種環環相扣的主題場景交織的音樂旋律密切了各個場景、各首音樂之間的聯系,對整部音樂劇主題思想的傳達有著重要的作用。
三、結語
總之,伯恩斯坦音樂劇《錦城春色》充滿了二戰后美國人民積極向上的精神,傳遞出風趣而又幽默的積極向上的情緒,為美國當代音樂劇的發展開辟了一條創新的道路。尤其是該音樂劇中獨特的音樂作品融合了多種音樂元素,相互之間既獨立又統一,深受大眾歡迎,紅遍了美國當時的大街小巷。因此,我們要對此給予高度重視和深度挖掘,要不斷對其音樂創作特征進行多方面、全方位的研究,為當代音樂劇音樂創作提供一種獨特的思維方式。
作者:徐寒梅 單位:四川師范大學舞蹈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