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淺析校園生態園林綠化模式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校園生態園林綠化模式對增強和發揮校園的生態系統功能,提高環境品質、營造人文氛圍、改善景觀格局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校園植物景觀能美化環境,提高空氣質量,保護環境,校園環境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校園綠化的面積和綠化景觀的質量,而校園生態園林綠化模式又取決于學校對校園建筑面積和綠化面積的規劃設計。分析了校園生態園林模式的功能、作用及人文特點,探討了校園生態園林模式在學校建設乃至城市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及重要意義。
關鍵詞:校園;生態園林;綠化模式
校園生態園林建設可以采用不同的規劃設計模式,盡力做到合理規劃利用土地資源,同校園建筑環境融為一體,達到相得益彰的效果,這樣不僅可以美化校園環境,提升校園整體形象,還可以推動城市綠化建設的發展。
1校園生態園林綠化的重要功能
1.1改善空氣質量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工業生產排放二氧化碳和其它有害氣體嚴重超標,導致城市空氣質量下降甚至長期處于污染狀態,很多城市長年處于PM2.5超標狀態,粉塵和細菌等多種原因引發人們的呼吸道疾病,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威脅,栽種植被不僅可以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有毒氣體,還可以釋放氧氣,吸附灰塵,從而增加空氣的清新感和含氧量,這對校園的空氣質量起著重要作用,有利于師生身體健康[1]。
1.2提升校園形象,美化環境
由于每個學校的規劃設計不同,所以每個學校的園林設計也會有所不同。獨具匠心的校園環境可充分表現一所學校的校園文化內涵,每個學校的園林設計都在融入自己的辦學理念和育人風格,所以設計都具有自己的特點,符合人文情懷和對應的建筑特色,與學校文化環境融為一體,起到了美化校園環境,提升整體校園形象的作用。
1.3調節心理,保護視力
校園作為一個學習的地方,每天的功課、作業、試卷和學習壓力都會對學生造成不小的心理壓力,同時眼睛長期面對書本也會引起近視問題。校園生態園林綠化可以有效調節其心理壓力,而綠色植被也可以對眼睛起到保護作用。
1.4改善城市生態環境
在城市建設中,生態環境建設是重要的一環。因為經濟的發展,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人口激增導致生態環境遭到破壞,水土流失、噪音干擾、城市內澇都跟生態環境的建設息息相關。植被作為生態環境中的第一生產者,不僅給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了有機物,光合作用還給生態系統運行提供了能源動力。它能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并且釋放空氣,減少城市和校園中的噪音,美化環境。校園面積在城市建設的面積中占據一定的比重,其中校園植被的建設相較于其他城市綠化建設來說面積更加寬廣,植被種類更加豐富,給師生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為改善城市的溫室效應作貢獻[2]。
2校園生態園林綠化的模式設計及其植物配置基本原則
2.1因地制宜
校園生態園林綠化的規劃首先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1)校園生態園林綠化的建設要符合校園實際情況,根據建筑風格還有學校歷史文化等因素來合理規劃建設,還需要符合當下師生的審美特點,將校園生態園林和學校整體環境融為一體。(2)園林設計的植物選擇,首先要和學校氣候、土壤相適宜的植物進行栽種,聘請園林師對植物進行一個系統的栽種管理和定期除蟲,修剪。確保植被成活,降低學校生態園林綠化的建設成本[2]。
2.2多樣性原則
為了滿足不同的審美需求和學校的整體綠化形象設計,在植被的選擇上要遵從多樣性原則,不同的植被具有不同的特點和功能,千姿百態的植物為校園增添一抹亮色,如香樟樹在校園綠化中即是利用其樹大蔭濃,四季常青的功能,常常作為行道樹或孤植在草地上為行人遮擋陽光,同時香樟樹還具有揮發性香氣,栽種在寢室外面,夏季可避臭和驅蟲。校園綠化的目的是逐步提升和改善校園生態環境,它對學生的精神文明建設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其次校園在規劃生態園林時,應注重生態效益,最大化發揮植物的生態價值。
2.3和諧共生原則
在設計生態園林景觀時,要注意植被之間的生存關系,根據植物的屬性進行合理規劃栽種。同樣也要注重景觀功能,在設計園林景觀和植被的同時要錯落有致,科學合理,總體設計要具備一定的欣賞價值,發揮好生態園林的景觀功能。
2.4經濟性原則
一個校園的建設需要耗費大量的資金,從整體建筑框架到教學樓風格和綠化建設設計,學校的投入巨大。所以在校園生態園林綠化建設上,要從實際情況出發,注重園林景觀的經濟性原則,避免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在保證生態園林景觀的功能性、多樣性和生態價值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提高園林設計的資源利用率,做到建設規劃精準無誤。
2.5創新性原則
隨著社會的發展,基本的園林設計已經不能夠滿足人們的欣賞水平,學校是充滿創造力和活力的地方,所以在校園生態園林的設計上要擁有一定的創新性,所設計的園林景觀要符合當下大多數人的審美水平,同時也要有自己鮮明的設計特點,能代表學校的校園文化。校園生態園林綠化設計要優化創新,以學校的實際情況為基礎,建設極具校園特色的園林景觀[2]。
3校園生態園林綠化模式的人文特點
3.1校園生態園林的建設有利于社會交際
校園生態園林在校園生活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它的存在推動了人與人之間的交際關系發展。不同的植被和綠化模式也是社會交際信息的載體,夏季遮蔭避雨時在特定的環境下有利于社會交際,促進同學與同學之間、同學和老師之間的關系融洽。
3.2校園生態園林的人文建設
不同的園林景觀有著不同的功能,校園生態園林景觀的設計根據不同的環境而進行不同的設計,反映不同的文化背景。尤其是在大學校園中,從寢室、教學到食堂再到操場和圖書館。每一處的景觀設計都反映了相應建筑物的特點,應將綠化植物的空間布局同建筑物變化相對完美結合,因地制宜地進行綠化配置,展現出植物與景物、植物與建筑空間不同的人文景觀,構建和諧的生態環境,蘊含豐富的人文內涵,讓人們能從校園生態綠化中品味出獨特的魅力和氣質。
3.3校園生態園林綠化具有愉悅身心的作用
在校園里面通常栽種有多種多樣的植被,不同的綠化模式可給人帶來不同的心情。植被的搭配尤為重要,校園生態園林綠化時,植被搭配應相互協調并具有藝術感,不僅可起到美化校園的作用,還可以使在校師生產生一種愉悅感和放松感??偟膩碚f,好的景觀搭配賞心悅目,有益于校園環境和師生心情放松。
4做好校園生態園林綠化的對策
4.1加強校園生態園林綠化整體規劃
在建設校園綠化時,要結合學校的地理位置和區域特點,科學規劃每個區域的綠化美化工作,制定出合理的實施方案。園林綠化還要符合學校的人文特點,結合學校的校風、教風和學風,凸顯出學校的特色風貌。
4.2合理配置園林植物
作為觀賞性的園林植物,其種類要多種多樣,同時還要有一定的特色。在植物配置時,要根據植物本身的生長特點,結合當地氣候及周邊環境,將植物安置在合適的地方。在保證觀賞性的同時,也要保證植物的生長。(1)引進植物時,盡量選擇本土植物。(2)綠化時要保護生態環境,共同建立生態文明。(3)符合校園審美,在綠化改造時,結合學校的核心價值觀及文化建設,提升綠化品位。(4)不同植物生長階段不同,栽種時,根據不同季節安排不同植物,并進行后期養護修剪,提升不同季節的觀賞性。
4.3提高綠化養護水平
植物的生長具有一定的季節性,要根據植物的生長特性進行科學的養護和管理。學校需要請專業技術人員對校園綠化進行養護和管理,如定期栽種、修剪、除草、施肥等養護工作,嚴格把控每個細節。為更好地體現植物的觀賞性,根據不同植物在不同季節的生長特性,需要對植物進行針對性的管理工作。同時在日常養護管理的基礎上,還需要不斷提高綠化品位。學校可以通過校園廣播、宣傳欄及問卷調查等形式,加強校園生態綠化工作的宣傳力度。讓每一個老師和同學都能參與進來,將綠色生態文化、建設生態文明的理念傳達給每一位學校分子,共同把自己的校園建設成為師生美好的“精神家園”和永遠的“心靈故鄉”。
4.4優化綠化養護管理模式
隨著我國教育的迅速發展,各個學校都在對學校的后勤工作進行改革,但是調查研究結果反映,學校在其他方面的服務意識和服務質量與現代社會發展不相適應,如果不能跟上時代的發展,只能在殘酷的競爭中被淘汰。為了適應這種發展需要對現有的養護管理模式進行改革,既減少了管理人員,同時還可最大限度降低養護成本,激活學校發展的內生動力,創造較好的競爭條件。
5結語
綜上所述,校園生態園林綠化模式在校園建設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它的規劃設計在遵循必要的原則上進行多樣化設計,在美化校園環境,提高空氣質量的同時,也利于學生和老師在學習工作之余放松心情。校園生態園林綠化在整個城市建設中占據一席之地,它增加了城市綠化面積,有利于城市生態平衡,所以分析校園生態園林綠化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孟勛.校園生態園林綠化模式的分析探究[J].現代園藝,2018,(5):105.
[2]金文敏.城市生態園林景觀設計及植物配置[J].現代園藝,2019,(11):9.
作者:余雁華 林亞瓊 單位: 曲靖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