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園林綠化植物種植與養護技術管理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經濟與社會的快速發展,促使當今社會人們的生活環境發生了較大變化,對生存條件的需求也越來越高,而生態環境作為重要的外在環境,對人們的生活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在現代化城市建設過程中,城市園林綠化問題受到了廣泛關注,如何種植養護園林綠化植物,值得探究。基于此,本文期望通過對園林綠化植物種植與養護技術進行分析,并圍繞改善園林綠化植物種植與養護管理水平的策略與措施、提高城市園林綠化水平及提高生態環境質量展開探討。
關鍵詞:園林綠化;植物種植;養護管理
近年,我國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社會越來越重視環境保護問題,城市現代化中園林綠化建設也逐漸得到了更多重視,如何提高園林綠化水平,利用最少的自然資源將綠化區域、綠化植物的生態效率達到最佳是核心問題。只有將城市園林綠化植物的生態效益發揮到極致,才能最大限度地實現綠色環保效果,這一點全社會都必須重視。此外,在園林綠化植物種植與養護時,景觀美化效率的作用也不可忽視。因此,在進行園林種植養護時,必須要采用科學的技術和合理的管理模式,最大程度地促使植物健康生長,從而實現美化環境的目的。
一、園林綠化植物種植與養護
(一)園林綠化植物種植與養護的意義
通常而言,園林綠化工程建設對于園林植物有兩方面的要求:一方面,保證種植質量;另一方面,提高養護效果。兩者缺一不可,因為兩者都是直接影響植物良好生長以及圓林綠化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園林綠化建設過程中,必須選擇合適的樹種,同時加強對各種種植技術、養護技術水平的控制,從而保證良好的種植效果。種植成功之后的養護,更是保證植物成活必不可少的條件,園林綠化將養護工作做好,有利于提高園林綠化水平,也有利于園林效益的發揮。
(二)園林綠化植物種植與養護的特點
1.人才技能要求高。當今社會,各行各業都對專業的高素質人才有極大的需求,園林綠化行業也不例外,這要求工作人員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還要掌握專業知識。掌握專業技能與知識的園林綠化人員,能夠以更科學、更全面的眼光對園林進行規劃,采取更適合的園林綠化種植與養護方案。2.因地制宜。園林綠化植物可選用的樹種非常多,且每一種植物各自的生長特性也不相同,園林綠化的作用是根據植物與地形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種植與養護方法進行綠化。因地制宜是園林種植設計規劃人員應該具有的意識,能以最小的自然資源代價打造出最適合植物生長、環境綠化的方式。3.時間性和社會性。植物的種植、養護過程受光照、雨水、氣溫等多種自然條件的影響,且不同生長周期的植物也具有不同的生長模式。所以園林綠化在進行植物種植與養護時要根據不同時間進行。選擇符合植物生長規律、能最大限度地提升綠化效果的的種植與養護方案,這一過程并非由單獨的部門或組織完成,而是由多種崗位共同配合,具有社會性。
二、園林綠化植物種植與養護技術
(一)園林綠化植物種植技術
1.樹種選擇。由于不同植物的生長特性不同,所以其對外界生長環境與條件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因此在進行種植時,必須要選擇與地形、氣候、土壤等環境相符合的植物。不能盲目選擇綠化效果強或外形美觀的植物,因為這些植物在一個地方生長得好,不代表在所有地區都適宜生長,如果它們與所處環境不相容,則無法達成良好的種植效果,甚至容易死亡,帶來較大的綠化損失。選擇合適的樹種是第一步,選好樹種之后還要嚴格挑選質量好的樹苗,最好是根系發達易生長、無損傷、無病蟲害的樹苗,有利于植物生長。除此之外,種植綠化植物進行園林綠化建設也要根據季節與氣候選擇種植時間,符合植物生長習性的種植時間有利于植物更好地生長,能夠提高樹苗的成活率。2.土壤選擇。土壤作為綠化植物生長的基礎條件,其質量直接影響了植物的生長狀況,因此研究土壤性質,促使植物健康、快速地生長具有重要意義。通常而言,不同的綠化植物有不同的種植土壤性質需求,例如土壤的透水性、酸堿性等都對植物的生長有較大影響,所以在進行綠化植物種植前,查驗土壤性質是非常有必要的。查驗土壤性質之后,由于一片土壤之內可能性質不均,所以還要采取一些措施進行調整優化,例如,發現某片區域缺乏某種植物生長必需的礦物質,可以適量施用一定的肥料來補充。與此同時,保證客土質量、基肥腐熟程度、土壤翻挖深度達到綠化植物種植需求也是不可或缺的。3.綠化施工。綠化施工不等于簡單地種植植物,而是要保證種植的結果符合綠化、美觀等目標。所以,通常而言,綠化植物的種植必須經過前期施工人員進行現場考察設計,編制合理的施工種植計劃書,然后再由專業的種植人員進行種植。綠化施工不僅要做好綠化,還要考慮園林的排水、放線等情況,這要求植物種植嚴格按照設計圖進行,否則容易造成園林結構混亂、功能失調等問題,此外,還應該注意,如果是多種園林綠化植物同時進行綠化施工,其種植的先后順序也不能輕易改變。
(二)園林綠化植物的養護技術
1.肥水管理。綠化植物進行種植以后,后續如澆水、排水、施肥等養護與管理工作也必不可少。水是植物正常生長必需的自然資源之一,若想植物健康生長,必須要提供適量的水分。植物澆水時間最好選擇早晨、下午等時間段,這是由于中午日照強烈溫度高,此時澆水容易使植物根系受損。同時還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需求,澆水還要考慮其特性,例如一些喜干、喜旱型植物,應注意減少澆水頻率與澆水量;而對于喜濕、喜水植物,則要適當增加澆水量與澆水頻率。除此之外,植物不同生長階段還需要不同的營養物質或微量元素,因此要根據綠化土壤性質、植物特性進行施肥,保證植物能夠獲得足夠的生長需要成分。2.樹形養護。園林綠化不僅僅是單純追求綠化,還要注意綠化效果與美觀程度,所以必須對植物進行樹形養護,即所謂的修枝剪葉。植物在生長過程中,樹形必然會發生變化,生長出繁茂的枝丫,但過多的枝丫不僅影響美觀,有時候也會增加植物生長的負擔,適當地修剪調整樹木的結構,能促使樹木維持更好的生長狀態,延長生長壽命。同時,樹木經過修剪可以變成具有藝術感、現代感的綠化景觀,綠化環境的同時也給人以美的享受。3.防治病蟲害。園林綠化植物在生長過程中,受到植物病蟲害的侵擾也是常見現象,而植物病蟲害將對植物的健康生長、外形美觀造成極大影響,這主要是由于園林綠化植物通常是觀賞性植物,抗病害能力較低。因此,為了保持園林綠化植物的美觀與健康,有必要進行病蟲害預防與控制,最常見的手段便是運用殺蟲劑等藥物進行防治。除此之外,定期除草、時常清理落葉、枯枝等也有利于維護園林環境的衛生,減少害蟲或害蟲卵的數量,抑制病蟲害對植物的影響。
三、提高園林綠化植物種植與養護技術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提高綠化種植技術管理水平
1.加強植物種植前的準備工作。植物種植之前,首先要對種植區域的土壤性質進行測定,如果發現透氣性、酸堿度等不完全滿足所種植物的需求標準,可以通過對土壤施肥、消毒、改良等措施,滿足土壤基礎條件。為了提高樹苗的存活率,要建立一個完善的種植技術方法手冊以及完善的苗木運輸制度,保證幼苗在移栽、運輸的過程中不受傷害。種植結束后,幼苗灌溉也要注意形成有效的計劃與規律,保證植物生長有充足的水分。2.植物種植的方法。首先,注意區分記錄不同植物的最佳種植時間,根據其不同生長規律選擇在最適宜的時間段種植樹苗,保證樹苗的成活率。其次,如果不同樹苗間隔種植時,為保證各自的種植坑位穩定,要注意將松散的泥土壓實,避免傾斜、歪倒,還要注意搭配種植的間隔、順序,保證樹苗都能獲得良好的營養狀況與受光情況。
(二)提高綠化養護技術管理水平
目前,我國園林綠化植物的種植技術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3個方面進行:第一,強化園林養護相關人員的植物保護意識。園林植物養護要向養護人員普及綠化設計理念及思路,這樣有助于他們提高養護的全局性,同時形成對自身工作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另外要加強養護人員的養護技術培訓,做到專業養護。第二,園林綠化植物養護要做好日常工作安排,例如灌溉、排澇、修剪、施肥、除草等,要根據季節或月份設置完整的養護流程與計劃,同時準備好應急救災工作,使得整個養護過程完整而目標明確,避免盲目養護或者養護失職,也有利于查漏補缺。第三,病蟲害防治一直是綠化植物較為薄弱的一點,相關部門應該設立專門的組織與人員對其情況進行查看記錄,掌握病蟲害的發生規律與現狀,及時預報防治,多部門積極協調,加強監管能力。
四、結語
在進行園林綠化植物的種植與養護工作時,相關部門要注意掌握方法與種植養護的規律與原則,同時引用已有的先進技術、專業人才,以提高種植區的植物存活率。園林綠化植物的種植與養護是一件復雜的事,需要多方資源統籌并行,只有采取科學的方式與方法,加強管理,提高技術,約束好人員行為,才能獲得更好的綠化效果。
參考文獻:
[1]肖波.淺談園林綠化植物種植及養護管理[J].中華建設,2020(04).
[2]李好英.園林綠化植物種植與養護技術管理分析[J].農業技術與裝備,2020(01).
[3]阮旭昆.園林綠化植物種植與養護技術管理研究[J].農村實用技術,2019(08).
[4]姜英偉.園林綠化植物種植與養護技術管理[J].現代園藝,2019(04).
作者:高春梅 單位:中林綠苑江蘇生態環境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