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園林景觀設計中生態規劃理念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全球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的背景下,人們迫切需要優化、凈化、美化環境,不斷提高人們的工作和生活質量。園林景觀是現代人工作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呈現出越來越大的觀賞、藝術、生產和生態價值。現代園林景觀設計師紛紛將生態規劃理念融入園林景觀設計,使園林景觀起到改善人居生活品質、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的作用。該文在概述生態規劃理念的基礎上闡述園林景觀的生態化設計原則及其應用,以期使現代園林景觀能最大限度地發揮生態效益和審美價值。
關鍵詞:生態規劃理念;園林景觀設計;可持續發展;藝術審美;環境設計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迅速提高,人們對人居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要求環境優美雅凈、空氣清新、生態環保,要求園林景觀不僅要起到觀賞、藝術、生產的作用,還要具有生態價值。所以,現代園林景觀設計師要順應時展要求,把生態規劃理念融入園林景觀設計,運用自然環境條件和現代藝術審美理念,巧妙利用原始地形地貌,傾心打造優質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從而使現代園林景觀發揮越來越大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不斷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
一、生態規劃理念的概述
生態設計是一種把人與自然的協調統一、和諧共生的生態觀念融入設計過程,使設計作品能維護自然生態的設計。生態設計是設計師利用生態學理念,綜合來自社會、經濟和自然等方面的宏觀信息,以現代人的藝術審美標準進行設計,作品綜合利用自然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兼顧人們生活的功能性與作品的觀賞性,最大限度地改善人們的居住環境和生活品位。園林景觀的生態設計是傳統園林設計的延續,設計師運用生態思維,強調生態過程的組織和條理,兼顧美感和維持生態環境和諧,強調藝術和美的表達。園林景觀的生態設計是設計師把人們對形式美的追求引向關注自然、關注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合理利用和改造自然環境,最大限度地保護自然資源,實現自然資源的科學、可持續利用,使園林景觀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設計。我國的園林景觀生態設計要注重保護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在設計中按照自然規律,減少影響環境的設計手法和景觀元素,實現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達到資源的恢復和再生。要保護不可再生資源,減少能源和資源的消耗,合理利用自然的光、風、水等資源,以林地取代草坪、地方性樹種取代外來園藝品種,減少化肥和除草劑的使用,最大限度地保持原始地形地貌,順應自然環境條件,打造優質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
二、園林景觀的生態設計原則
1.注重自然環境的生態性
一切自然生態形式都具有存在的合理性,都是遵循自然發展規律的結果。所以,園林景觀建設要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關系出發,堅持適應自然、尊重自然、改造自然、保護環境,在滿足人們需求的基礎上,盡可能減小對自然環境的影響,順應自然規律,保證園林景觀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最大化。
2.注重資源利用的高效性
地球資源是有限的,由于過度開采和消費,地球資源日趨枯竭,社會發展已經超越資源供應能力。所以,現代園林景觀必須高效利用資源,提倡循環利用,利用風、太陽、水等可再生自然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園林景觀的自然生態功能,創造園林景觀的生態效益。
3.注重維護場地的完整性
園林景觀的設計、建設都要尊重自然、保護環境,盡可能地減小對自然生態環境的影響。要盡量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利用原有的植被、地形、水系,利用廢棄設施塑造新的園林景觀,不要全部推平重建,既不改變原有場地的文化歷史和自然風情,又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和生活功能。選擇與配置合理的生態植物,將不同植株混植,形成一個整體的園林景觀,可以使園林成為一個完美的整體空間。
4.注重園林景觀的經濟性
景觀生態設計在滿足游客的游覽、休息和娛樂、健身等基本功能需求的基礎上,要節約成本,利用有限的投資,達到最佳的設計要求,營造一個優美、衛生、健康、舒適和方便的園林空間環境。如,可利用植株代謝所產生的枯枝敗葉作為植物的天然養料,利用廢棄磚塊堆砌園林小品,減少園林景觀建設的經濟負擔。
三、生態規劃理念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1.園林景觀的生態種植
現代園林景觀中的生態種植體現了生態規劃理念。現代園林景觀設計師在設計時要盡可能地利用本土植物和能自然再生的植被,即使必須選擇外來植物,也要選擇具有良好適應性、存活率高的外來植物。在種植時,本土植物與外來植物要進行合理配置,保證植物的健康生長,充分發揮其生態作用,并有效降低管理、養護和種植等方面的成本投入。要運用植物相生相克的生態原理營造園林植物群落,既要體現園林植物景觀的多樣性,又要體現整個園林景觀的統一性。園林景觀的生態種植體現在孤植、叢植、群植上。如,群植就是在一定區域內種植眾多不同的植物,通過合理布置形成一個整體景觀,使之成為園林內的一道美麗的風景線,既實現園林景觀的生態效益,又提高園林景觀的游賞價值。
2.園林景觀的植物種類
植物是城市生態園林建設中的主角,植物品種的多樣化是園林景觀自然生態環境的體現,也是生態規劃理念在現代園林景觀中的運用。植物品種要充分考慮適應性,不能單一種植一類植物,種類要盡量豐富,要考慮植物的高矮、色彩等因素,也要考慮植物對環境的要求,使整個生態園林系統健康、綠色、環保。如果只注重園林景觀的美化效果,不考慮當地地理環境對植物存活的影響,不考慮植物之間的相容相克屬性,那就是浪費,就不是生態設計。如,橡膠樹只能在南方生長,不適應北方的氣候環境,如果盲目將橡膠樹引入北方公園種植,結局就是橡膠樹的死亡。又如,把玫瑰花和木樨草種植在一起,木樨草不久就會凋謝,而玫瑰花也會因木樨草釋放的物質中毒死亡,這樣就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違背了園林景觀生態化設計的初衷。
3.園林景觀的自然標準
園林景觀建設雖然是人工建設,但它始終是以綠色環保為主、以自然化為標準,要達到改善生態環境、提高居民身體健康水平的目標。所以,生態園林建設要營造自然場景,多種植樹木花草,增加綠地面積,這就是將生態規劃理念運用到現代園林景觀中的具體體現。如,在池塘旁種植一小片竹林、樟樹林等,竹林、樟樹林都適宜在這種自然環境中健康生長。又如,在沿河或沿路上營造一些防護林帶,可以防風固沙、減輕污染、凈化環境,實現生態效益。在一些水體景觀中種植一些水生植物,既可以凈化水質,也可以美化水體景觀,使之充滿生機與活力。生態設計要保證人工設計與自然生態的協調性,遵循生態循環的規律,減小對環境的不利影響。
4.園林景觀的分散建設
園林景觀的生態建設既有公園形式,也有綠化帶、植被護坡等形式。園林景觀分布在城市中,可以改善人居生態環境。如果只是集中建公園、造景觀,就會使綠化公園成為城市的裝飾,難以發揮生態作用,大環境的污染也會掩蓋生態園林原本的功用,所以生態園林要分散建設,園林景觀設計應處理好園林景觀要素的空間關系,如形狀和大小、密度和容量、連接和隔斷、區位和層序等。生態景觀布局要注意合理安排,建筑空間要疏密相間,人工環境要盡量自然,適當增加多樣景觀,如利用原有水體建設水體景觀,使水產生流動跌落,給人以視覺美感。這樣不僅可以增加空氣濕度、調節氣溫,而且可以滿足人們的親水需求,契合人們回歸自然的心理。在生態景觀建設中也要適當增加鍛煉器材和鍛煉場所,使居民在呼吸新鮮空氣的同時鍛煉身體、增強體質,使整個園林景觀成為一個健康的自然生態系統。
結語
將生態規劃理念融入現代園林景觀設計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人類親近自然、融入自然的共同需求。未來的園林景觀設計應充分考慮生態環境現狀,探索生態園林的設計手法,發揮園林景觀的生態作用,使園林景觀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實現最大化,不斷改善人居生活品質和生態環境質量,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波,成受明,程新良,王伯偉.基于人地和諧與生態優先理想的城市設計――以龍泉驛中心城區和皇冠湖為例.城市規劃,2010(6).
[2]寧旨文,王宇康,池慧敏,趙植鋅.兼顧生態旅游與可持續發展的園博會景觀設計――第四屆廣西(北海)園林園藝博覽會.園林,2014(10)
[3]段斐.關于構建生態園林城市的思考.陜西農業科學,2004(5).
[4]謝綺云.生態園林中的植物配置分析.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8(24).
作者:龐杏麗 單位:重慶第二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