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蔦蘿在園林景觀設計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詳細闡述了攀援花卉蔦蘿的生態學特性、栽培技術及其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如可用作庭園綠化、墻面綠化、樓頂陽臺綠化、立交橋綠化以及公路綠化,是一種不可多得的垂直綠化攀援花卉。
關鍵詞蔦蘿;攀援花卉;垂直綠化;景觀設計應用
1蔦蘿的生態學特性
蔦蘿莖細長光滑,呈綠色。單葉互生,羽狀深裂。花朵聚傘花序腋生或數朵集生。花冠呈漏斗狀,鮮紅色,常清晨開放,花期7要10月。蒴果卵圓形,種子黑色。原產于熱帶美洲,其藤蔓最長可達4m,熱帶花卉,喜陽喜光,不耐寒,短日照植物,生長適溫15~30益。全國各地均有種植,是一種優美的園林綠化植物。蔦蘿作為一種垂直綠化植物,具有較強的適應性,生長快,在不同的地域均能迅速形成景觀,是環境綠化美化的重要植物材料之一[1]。目前,我國城市發展速度較快,土地使用面積非常緊張,城市平面綠化面積有限,而蔦蘿作為一種枝蔓柔美的垂直綠化花卉,可以彌補這方面的不足。
2蔦蘿栽培技術
蔦蘿常采用種子繁殖。蔦蘿種子細小、重量輕,一般采取播種育苗的方式,南方地區多選在春季3月下旬地播或盆播。種子先用水浸泡2h后播于露地苗床或點播于花盆,覆土約為種子厚度的3倍,保持適當的濕度,經10-15d即可出苗,幼苗長出2-3片葉時移栽定植。可直接露地栽培于背風向陽、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塊;盆栽蔦蘿應用配制培養土,直接上大盆定植效果較好、成活率高,一般可以一次定植成活;籬垣種植適宜株距1m,定植時一定要插好支撐竹枝,利其攀援。苗高30cm時摘頂葉,促使其多分枝、多開花。栽植時應施入底肥,如磷肥或者有機肥淵雞糞等冤。生長期間,每月薄施1次液體復合肥使其加速生長、快速成形,達到預期的園林施工效果。蔦蘿需肥量不多,施用肥料不要太濃,適用薄肥;次數以每月1次為宜,不必太勤,枝繁葉茂以后即不必施肥。開花前可追施液肥1-2次,促進分化花苞。定植時一定要澆透水,苗期每天澆水1次,枝繁葉茂以后每周澆1次水。盆栽要注意排水,雨季應注意盆內不可積水,否則容易爛根。
3蔦蘿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攀援植物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要根據植物的生長特性,結合周邊環境特點和建筑物類型,按綠化功能要求進行合理設計、協調搭配。在不同的綠化場所,攀援植物有不同的綠化形式。蔦蘿作為攀爬型立體綠化植物,植株栽植在地面或容器內,然后沿著墻面、籬柵、柱桿往上生長,形成花紅葉翠的枝蔓鋪展開來,從而達到景觀效果。
3.1庭園綠化
蔦蘿枝葉秀美、花色艷麗,是一種不可多得的庭園綠化植物,中國南北方均有種植。庭園綠化多用作籬柵、柵架、花架,也可攀援在回廊、假山、亭子、路燈上,營造一種自然悠閑的庭園意境。蔦蘿還可以與幾種攀援花卉混種,達到月月有花、季季有景、相互映襯的效果。除了籬柵、柵架之外,蔦蘿也可用作拱門、花墻裝飾用花。可用細竹扎成各種式樣的心形花架或樓閣等造型,誘引蔦蘿的藤蔓攀爬,構成式樣獨特的園林小品,形成別致的風景[2-3]。
3.2墻面綠化
用攀援花卉進行墻面立體綠化是近幾年常用的一種園林景觀設計手段,可以起到美化墻壁、修飾墻壁、增加城市綠量、降低空氣中粉塵含量、降低噪音、增加空氣濕度等多重作用。蔦蘿的花朵小巧而艷麗,盛花時節花開似錦,用其裝飾墻壁可以形成稠密的壁毯,紅花綠葉給建筑物增添了一絲藝術美。
3.3樓頂陽臺綠化
如今城市高樓林立,路面綠地越來越少,樓頂陽臺綠化成為增加城市綠量的重要途徑。很多大型建筑物的樓頂都有開闊空間,設有咖啡廳、西餐廳、茶座,很多公司也喜歡其工作環境有植物點綴,這就需要進行樓頂陽臺綠化。蔦蘿作為一種柔美的垂直綠化花卉,完全可以種植在樓頂陽臺,鐵藝飄窗、小桌子、小凳子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變成員工工作之余休憩的好去處。
3.4立交橋綠化
目前,城市立交橋垂直綠化也是一種常用的垂直綠化方式,可以在橋下或立交橋兩邊的欄桿邊加水泥槽,在水泥槽內填土種植攀援花卉,讓攀援花卉自然垂掛下來或者纏繞在欄桿上形成景觀。
3.5公路綠化
公路兩旁綠化也可以嘗試用蔦蘿來妝點綠地,增加亮點,豐富道路風景,降低視覺疲勞感。目前,高速公路的綠化設計中采用在邊坡草坪上栽植適量蔦蘿,以蔦蘿艷麗的花色形成花廊,讓高速公路兩邊形成風景線,增加色彩飽和度。不同的路段使用不同的植物設計,會大大降低疲勞感。在景觀設計時,盡量不破壞當地的自然地形地貌和植被,使邊坡和自然地形自然銜接;在進行綠化時宜采用本土植物自然式種植,使其快速恢復成與周邊相同的植被[4]。
4結語
蔦蘿的生物學和生態學特性表明,其是一種園林價值很高的垂直綠化植物,具有良好的觀賞性、顯著的生態效益和景觀效益。蔦蘿適應性強,生長速度快,占地面積少,對土壤要求不嚴,花朵小而繁多,花色亮麗,常開不敗,同時栽培技術簡單,管理成本低。因此,蔦蘿作為攀援藤本花卉可以在園林綠化景觀配置時展現出獨特的風采。
作者:何燚 李華 石繼清 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