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生態園林景觀設計中植物配置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內容摘要】隨著生態觀念日益深入人心,園林景觀設計中植物配置已成為城市生態園林設計的重要內容。基于生態園林的規劃原則,本著尊重客觀自然規律將園林景觀與生態規劃相匹配,是實現園林景觀現代化發展的重要措施。文章論述了生態園林景觀設計在當展的必要性,進而談及在生態園林設計中植物配置需要注意的幾點問題,并給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生態園林景觀設計植物配置
在城市生態系統中,園林綠植是其中唯一具有自凈功能的組成部分,在改善環境質量、維護城市生態平衡、美化環境等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園林植物造景的生態設計,是一種可持續發展觀,其應立足于以人為本,結合植物的習性特征及功效、分類、顏色等合理配置植物,以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生態化園林。
一、當代生態園林景觀設計的必要性
生態園林景觀設計是在一定區域范圍內,利用園林藝術與現代施工將地形、當地物種群落、建筑、道路等進行改造,進而設計出適宜人居住的環境。在具體的園林景觀設計過程中,設計者會將現代創新思維與當地的人文特點相融合,不但符合當地居民的生活習慣,還能增加一些現代功能,為人們生活提供了方便。為了達到實用的設計效果,在生態園林設計中主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將現代工藝與生態園林設計理念相結合。現代工藝主要體現在科技方面,科技的融入將之前的種群部落結構變得更加具有層次性,進而擴大各個種群的生存空間,在引發空間格局改變的同時,其也會讓整個景觀設計變得科學化、智能化。例如,英國Pro-Teq公司新研發出來的夜間發光材質,可用于任何路面上,并具有防滑、防水功能。同時,這種材質在白天可以吸收太陽能,夜間釋放光能用以照明。這項發明可以減少路面事故發生,降低光輻射以及提高能見度。科技的加入體現在設計過程的每一個細節上,需要設計人員具備豐富的經驗與深厚的文化基礎。一個優秀的設計方案不但能夠增進人們之間的情感,也為人們的身體健康提供保障。二是植物配置的重要性。在園林景觀設計中配置植物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要求:一是因地制宜,即充分了解這個區域的自然條件與各種植物的屬性(光照強度、開花期、氣候特征等),不同環境種植不同植物。對于植物配置這一環節不單單是選出適宜本地種植的植物,其中還包括植物的育種、施肥、灌溉、美化等過程,進而選用植物的各個方面融入該環境。二是建設節約型園林。在景觀配置中要盡可能簡約化、自然化。城市綠化的自然與節約是相輔相成的關系,要做到摒棄奢華,以綠為主,才能回歸自然和質樸。城市綠化在創造良好環境的同時,自身也需要財力投入和資源消耗。只有樹立了自然、莊重、簡樸、節約的城市綠化理念,最大限度地節約資金和資源,形成資金資源投入和良好環境產出之間比值的最優化,才能體現城市綠化回歸自然和實現節約。三是根據植物不同的生長特點進行合理搭配。不同類別的植物其觀賞性也不同,如觀花類植物——石榴、冬櫻花、月季等;觀賞果實類植物——眼睛豆、神秘果等;觀賞莖類植物——仙人掌、酒瓶椰子等,在進行景觀設計時,可以根據植物花朵不同花色以及不同的高度組成繽紛的圖案,體現觀賞性特點。四是植物同周圍環境的協調搭配。在水景植物的配置中,在符合水質環境的前提下,應該選用色彩鮮艷、能夠凈化水質的灌木,在種植與修剪過程中,應注意其形態與周圍環境相匹配,進而展現其優美的姿態。種植路旁的植物時應該注意道路視野的開闊,每株植物的行距不應太小,并且不應將路旁植物種類設計得過于單一,應將兩種到三種喬木按規律種植,根據喬木高度的不同設計出層次感。先進技術與園林藝術性融合在特定的文化環境中,如歷史遺跡、紀念性園林、風景名勝、宗教寺廟、古典園林等,要求通過各種植物的配置使其具有相應的文化環境氛圍。植物同環境的重新搭配,要深層次考慮自然、建筑與人類的融合度,形成不同種類的文化環境型人工植物群落,從而使人們產生各種主觀感情與宏觀環境之間的景觀意識,引起共鳴和聯想。如常綠的松科和塔型的柏科植物成群種植在一起給人以莊嚴、肅穆的感覺,高低不同的棕櫚與鳳尾絲蘭組合在一起則給人以熱帶風光的感受,開闊的疏林草地給人以開朗舒適、自由的感覺,因此,了解和掌握植物的不同特性,是做文化環境型人工植物群落設計的一個重要方面。
二、生態園林景觀未來發展趨勢
未來的生態園林景觀應本著以下三個原則:創新、以人為本、因地制宜。其為全面建設生態園林提供了保障。然而,隨著現代生態園林愈來愈趨于城市化,建立健全一套滿足都市生活的園林景觀生態體系也必不可少。
(一)基本原則
創新原則,即生態園林景觀的設計風格應該在繼承原有風格的基礎上,根據相應元素的衍生進行創新,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例如,在沿海城市進行相關的生態園林設計,必不可少的是大海、沙灘等元素,設計人員以此進行構思上的延伸,將二者相融合,進而在城市中設計出波浪形沙灘小路,使其成為一個標志性地點。另外,設計人員進行相應設計時,應對文化、民俗等方面更加重視,在選材上也應該盡量選用符合整體風格的生態環保材料。以人為本原則體現在生態園林景觀設計上,即為人們提供一個可休閑、娛樂以及交流的場所,該場所應隨著不同年齡段人群或者不同職業人群的使用具備不同的建筑風格。例如,古典型的園林設計中亭臺樓閣等建筑具備良好的觀賞性,可供游客駐足觀賞。因地制宜原則,即需要設計者在不改變原有植物生存環境下對園林景觀進行設計,更需要充分了解周圍環境的溫度、濕度、土壤狀況等指標,再合理設計規劃,以較大程度上規避園林成本的錯誤投入引發的風險。
(二)城市園林景觀生態體系
生態園林景觀是組成城市的三大要素之一,相較于道路因素與建筑因素,是城市文明的主要引導因素。古代都城的園林景觀主要以富麗堂皇、彰顯皇家氣派為主,其作用是滿足貴族階層的觀賞游玩,當然,這也符合當時的歷史文化狀況。隨著現代城市的發展,過去的設計思想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居民的需求,簡約、節能這一理念已經逐步根植于人們的思想當中。首先,簡約、節能生態體系的建成需要滿足現代城市居民的需求,增強城市現有的功能。以對外開放為例,建設一個生態城市能夠起到吸引外資的作用,對城市發展具有潛在的經濟效益。其次,隨著象征人類文明的大都市的建成,相應的城市綠化在逐漸減少,植被被大規模破壞,改善城市的生態系統迫在眉睫。如果在發展文明都市的同時,構建一套與之相適應的園林生態體系,利用植被調節城市氣候,讓人們身處在一個優美的自然環境之中,不但能夠提高人們的工作效率,也有利于人們的身心健康,這也是城市生態環境的需求所在。相關生態體系的建立健全,能夠避免或減少城市中自然災害的發生。在過去的幾十年當中,因工業化發展引起的城市污染相關的案例比比皆是,正因為有這樣的前車之鑒,發展生態型園林景觀的重要性才尤為突顯。
結語
綠色植物是園林景觀設計中的主要元素,也是城市規劃中必不可少的物質基礎,植被的配置在整個景觀中至關重要。在生態園林景觀中,科學合理的植物配置不單單能提高整個景觀的觀賞性,還對之后生態系統的循環再生起到促進作用。植物的配置沒有固定的模式,需要設計人員慢慢摸索,參考當地的各種自然及人文因素,若最終出現的設計效果有利于人們的身心健康,便是科學合理的。綜上所述,我國的園林設計要本著簡約、節能的理念,在整體園林設計中運用科學的方式,合理配置,以最終實現園林功能的多樣性。
參考文獻:
[1]高歡.節約型生態園林景觀設計與植物配置探討[J].現代園藝,2017(13):84.
[2]宣立佳,陳小平.植物配置在生態園林設計中的體現[J].現代園藝,2016(10):69.
[3]鄭連群,楊鵬.生態節約型視域的園林景觀設計和植物配置探討[J].農業與技術,2016(2):225.
[4]劉薇.風景園林設計的植物配置與規劃探討[J].現代園藝,2016(2):105.
作者: 董瑩 單位:珠海藝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