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風景園林規劃設計課程思政融入策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思政課程融入專業建設是有效提高學生專業素養,提升學生整體素質,適應新時代發展的必要環節。文章針對當代風景園林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必要性,對風景園林規劃設計課程的思政融入策略與途徑展開探討,提出“一個注重,兩個提高,三個結合”的基本策略;并結合教學團隊建設、教學內容更新和教學實踐培養3個層面提出3條實施途徑,以期為風景園林課程思政建設提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課程思政;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策略;途徑
風景園林學科在新時代國家宏觀政策導向下,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行業機遇。與此同時,隨著人們的價值觀念與生活方式的不斷轉變,以及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未來的風景園林事業依然面臨著復雜且艱巨的挑戰。如何拓展風景園林教育的生長空間已然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話題。當今中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態文明、美麗中國、鄉村振興、國家公園和公園城市建設等理論的出現……賦予了風景園林學科亙古未有的歷史使命。高品質人居環境建設,需要能肩負起社會責任的風景園林專業人才,風景園林學科需要做出新時代背景下的思政教育響應。風景園林規劃設計是風景園林學科的專業主干必修課程,是風景園林學課程思政教育的主戰場,更應當用好課堂教學主渠道,提升課程思政教育實效性。
1風景園林規劃設計課課程思政融入的必要性及意義
1.1必要性
風景園林學發展與時代背景和國家政策導向息息相關,風景園林教育在中國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事業中承擔著輸送優秀專業人才的重任。近幾年,風景園林專業課程與思政相結合的研究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著諸多問題,如存在著對課程思政認識不夠全面、結合方式不夠合理以及教學模式不夠優化等方面的不足。現實的理論與實踐教學中,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以抽象的結論式的理論知識灌輸給學生,過于直白地解讀也導致了學生對于思政理論的理解不夠深入。加之當代中國大學生普遍存在缺乏文化自信、缺乏人文關懷與社會責任、缺乏民族意識與全球視野等情況,這也進一步凸顯出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性。課程思政融入風景園林規劃設計課程是當代風景園林學科教育的新特征,新時代的教育工作者更應該立足風景園林學科的特色教學優勢,強化思政教育,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理念。
1.2意義
思政課程融入教學有助于培養大學生深厚的家國情懷,也是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學生文化自信的必要環節。與此同時,思政教育的有效實施,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大意義。只有確保將思政教育有效融入到風景園林專業課程教學之中,才能培養出政治信念堅定、專業基礎穩固、實踐能力突出的大學生;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輸入更多優良的建設骨干;才能夠為城市建設、風景園林等部門提供更多規劃設計、施工管理及植物運用等方向的應用型人才,從而更好地建設新時代美麗中國[2]。
2風景園林規劃設計課課程思政融入策略探索
2.1一個注重
家國情懷與人文情懷的培養是根基。在課程啟蒙階段要做到注重提升學生思想道德情操,幫助學生建立健全思想人格,將專業發展與國家政策、時代使命緊密聯系。著力于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個人品德與專業素養的培養,注重培養愛國愛家、有溫度、有品德和有思想的社會主義接班人[3]。
2.2兩個提高
在理論教育階段,首先要提高學生的專業使命感,弘揚綠色生態文明理念。在新時期發展背景下,風景園林學科的使命與責任是為人類生活提供資源完好、生態優良、景觀優美、特色顯著、功能穩定和品質優越的優美生態空間。這說明風景園林發展與人類命運息息相關,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環境的迫切追求已然成為當今社會發展的基本趨勢。在教學中應當加強對風景園林學生專業使命感的培養,幫助學生樹立專業價值觀,堅定專業理想信念。教師應明確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與時效性,培育學生成為富有家國意識、緊跟時代前沿、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具備優良專業使命感的園林工作者。二是要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捍衛時代公平正義。風景園林專業的本質是研究人與自然的關系,根本目的就是為人服務,具有人文關懷的景觀設計是未來風景園林發展的必由之路。作為風景園林人,應以人為本,立足社會,心系自然,具有人文關懷和社會責任感。培養有堅定人生理想信念、厚植人文關懷的風景園林接班人[4]。
2.3三個結合
一是結合風景園林專業特色,堅定專業理想信念。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的課程思政融入必須深刻把握風景園林學科的核心要義與基本內涵,緊密結合專業特色,深入挖掘思政元素。風景園林課程內容要求學生通過觀察并理解園林景觀的空間格局與設計形式,了解構建美麗的外部空間秩序的方法,建設對應場所所需要的環境景觀,最后構筑出具有完備功能、優美景色以及完善生態的園林環境。在教學內容安排上應當緊跟時代步伐更新教學內容,明確國家需求與專業發展之間的緊密關系。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風景園林專業課程中,在課程設計的各個階段融入相對應的思政點,如針對中國風景園林發展歷史部分,可融入文化自信與工匠精神,傳播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園林文化,以此實現思政教育與專業理論的有機統一,發揮好課堂的作用。二是要結合國家政策導向,建設綠色美麗中國。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始終是“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時強調,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不移地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由此可見,我國把生態文明理念置于社會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位置,這也開創了生態文明建設與環境保護的新局面。風景園林規劃設計課程應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為出發點,結合中國與時俱進的發展戰略與時政熱點,密切關注當下與風景園林學科相關的熱點話題,如美麗鄉村建設、鄉村振興、公園城市建設和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時刻倡導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綠色發展觀念,增強學生的環保生態意識,使學生能夠牢記專業使命,不忘綠色初心,擔負起建設美麗中國的重任。在專業課程講授中,應增設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的熱點與發展趨勢教學內容,強調理論傳授中融入新的時代背景和國家政策,倡導學生飽含高度的社會參與和政治參與的熱情,引導學生對國家戰略、國際事務、社會熱點問題及重大事件的特別關注。三是要結合科技創新精神,激發社會更新活力。科技創新不但可以有力地推動社會主義建設,還能有力地推動思想道德建設發展,激發更多的科學思維和科學方法,成為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要求師生以科學嚴謹的態度對待專業課程、保持專業創新活力,充分運用現代先進科學技術與理念展開理論學習,鼓勵大學生大膽創新,發散思維。理論課程中,教師應當積極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出發,充分運用多種技術手段,以批判性的思維模式思考問題,以科學的態度對待每一次規劃設計任務,充分協調風景園林各要素的關系,避免盲目的模仿,避免單調的抄襲。在課程實踐中,要根植中華傳統園林文化精髓,博采眾長,本著繼承傳統與開拓進取的精神打造獨特的園林作品;教學中應著重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追求卓越的創新精神以及積極向上的團隊協作能力。
3風景園林規劃設計課課程思政融入實施途徑
3.1優化專業課程團隊,更新思政教學模式
課程思政融入的一個前提就是要求專業教師加強自身修養,樹立高尚師德與育德意識,提升育德能力,明確專業課程的思政育人責任,并自覺將愛國情懷與人文關懷、科學精神與創新精神、生態文明與文化傳承等思政元素貫穿滲透到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的教學理念與教學內容中[5]。其次要優化課程團隊,學科領導、專任教師、輔導員應當共同協作,凝練課程特色,認真討論課程計劃及教學設計,明確課程性質,構建完整的課程體系,確立遠大的課程目標,剖析與歸納吸收其中對風景園林專業的啟示和指導,將其核心精神轉化為專業教育,滲透到理論及實踐的學習中去。
3.2更新理論教學內容,豐富專業技術體系
中國風景園林學科正處在一個歷史發展的轉折點上,學科不斷交叉,技術突飛猛進,導致新的科研方法層出不窮,GIS的運用在10a內從陌生到如今成為必備技能。2018年居住區規劃更改為“生活圈”,使得教材更新滯后。這也進一步說明了人類生存環境的不斷變化推動著風景園林學科無論在深度還是廣度都有較大的發展變化,而風景園林學科的教育內容也應當隨之拓展變化。所以無論是社會需要還是學科發展要求,這些都需要教師在課程內容中及時更新,將專業的發展變革與國家社會發展緊密聯合,明確國家社會發展需求導向下的專業的發展變革,以做出自己相應的準備和調整。值得思考的是,面對社會發展需求,當下的教育模式是否提供了足夠的知識與技能以應對即將面對的環境和社會問題?課程中應當結合社會新需求,梳理教學反饋結果,將最新的科學研究方法和技術手段傳達給學生;以設計課程任務書為導向,結合最新的會議及競賽主題,布置作業,在完成設計作業的過程中,深入對理論、技術和方法的掌握。
3.3強化理論實踐結合,提升學生綜合能力
風景園林學科教育與社會實踐關系密切,理論指導著社會實踐,而在實踐中產生的新的理念與新的技術也不斷地補充到理論中。只有實現理論、實踐、研究三者協同發展,才能從根本上促進學科體系不斷完善,從而培養與時俱進、綜合素質過硬的風景園林人。在實踐過程中,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靈活應對和解決出現的問題,注重知識向能力的轉化[5]。在專業課程教育中要堅持專業理論結合實踐的教育模式,在課程安排及課后引導等方面,積極引導學生投入社會實踐,提高學生專業綜合素養。這就要求教師在實踐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運用專業技能解決社會實際問題,實現理論知識能力的轉化。風景園林規劃設計課程是風景園林學科的重要骨干課程,其課程實習環節便顯得至關重要,應當作為思政融入的一個關鍵點。課程實習內容包括了公園綠地、廣場綠地、附屬綠地和防護綠地等綠地形式的景觀規劃設計,課程教學中應當根據真實的設計項目背景,為學生提供實踐與自我展現的機會,進而增強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與此同時,在方案實踐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注重結合地方特色、中華傳統文化、以人為本與家國情懷等關鍵點。也可以適時地融入鄉村振興與美麗中國建設等時代理念,將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與社會發展緊密結合起來,通過實際的考察調研增強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深度理解與感悟[6]。在潛移默化中強化風景園林青年大學生肩負的時代使命,通過專業實踐的窗口更好地融入社會主義建設偉大實踐。
4結束語
風景園林專業課程的思政融入使學生在掌握專業領域理論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接受了先進理論與優秀思想文化潛移默化的熏陶,提高了綜合素質,實現了理論教學和思政育人的雙向結合。風景園林教師應當明確專業課程的思政育人責任,改善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手段。在風景園林課程教學中巧妙滲透家國情懷、人文關懷、生態文明建設、科技創新精神和文化自信等思想,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和民族自豪感,培養出更多政治素質過硬、專業素養厚實以及綜合素質全面的風景園林專業人才。新時代的課程思政建設任重而道遠,不管是教師的專業教育,還是學生的系統學習,都應當飽含熱情認真對待思政知識,積極接受先進文化的凈化熏陶,實現更全面的發展。當代大學生更應當肩負專業使命感與社會責任感,以高度的愛國主義熱情與激昂的民族自豪感立身處世,并保持科學嚴謹與追求創新的態度投身社會實踐。
參考文獻:
[1]李晶,趙麗娜,劉凱,等.風景園林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探索與實踐研究———以風景園林建筑設計課程為例[J].住宅與房地產,2021(5):245-246.
[2]應君,張曉靜,張一奇.風景園林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探索與實踐[J].現代園藝,2020,43(23):189-191.
[3]楊桂俠.高校課程思政教學中的難點問題與解決路徑[J].衡水學院學報,2022,24(1):67-71.
[4]應君,戴靚,張一奇.園林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模式思考———以浙江農林大學為例[J].綠色科技,2021,23(3):187-189.
[5]鄧睿,儲凱鋒.風景園林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探析[J].普洱學院學報,2021,37(3):130-132.
[6]王立科.《園林規劃設計》課程思政建設探索[J].現代農村科技,2021(6):95-96.
作者:郭曉華 盧冰瑩 單位:長江大學園藝園林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