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養老保險政府財政責任和負擔的地區差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文章以我國相關統計數據作為依據,重點探討在養老保險方面,政府財政責任以及負擔的地區差異。通過分析可以得出,在社會制度、經濟等的影響之下,地區之間政府財政責任和負擔的差異較大,并且從財政責任上來看,地方政府的差異最為明顯。和政府財政責任相比較,人均政府財政責任的差異并不明顯。從財政負擔上來看,地方政府差異更明顯。根據上述結果,需要重視地方養老保險財政投入,促進各地區財政補貼制度的統一。
關鍵詞:居民養老保險;財政責任和負擔;地區差異
一、引言
我國于2009年建立了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2011年建立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制度,2009年至2013年5月間,全國各地都在積極探索新型農村和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制度的統一。國務院于2014年整合兩項制度,建立了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但在實際運行中,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政府財政責任還存在一定差異,雖然有研究對該問題進行分析,但尚未量化,分析有待進一步深入。
二、差異研究
1.數據資料結合相關統計資料,以2016年的相關數據為例進行研究,該數據較新,能較為真實地反應各地區養老保險的實施情況。具體包含以下三個方面:首先是參保人數,即把參保繳費年齡段的人數和正在享受養老金待遇人數相加,即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總覆蓋人數。其次是基礎養老金,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對于東部地區來說,中央和地方政府各負擔基礎養老金標準的50%,中部以及西部地區中央政府全額補助基礎養老金標準,2014年國務院首次調增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每人每月為70元。最后是地方政府的補貼金額。按照養老保險制度中的規定,政府補貼分為進口和出口補貼,進口補貼即為地方政府較中央政府需多負擔參保人繳費補貼,根據參保人選擇不同的繳費檔次,分別給予補貼。對于最低繳費檔次的參保人,地方政府的補貼金額每人每年不少于30元,但對繳費檔次較高的參保人,政府補貼方面地區差異較大,如南通地區如東縣最高繳費檔次4000元,僅給予100元補貼,而啟東市最高繳費檔次2700元,給予補貼180元。另外,出口補貼即為基礎養老金金額由政府補助部分。目前,國務院規定的基礎養老金為每人每月70元。江蘇省2016年基礎養老金為115元,超出70元的部分分別由省財政和地方財政按比例補貼。從上述數據來看,地區間城鄉居民養老保明顯存在差異,不僅表現在養老保險的運行上有所差異,還表現在政府財政責任上存在差異。本文中,按照最低標準進行假設,各地政府進口補貼均設為每人每年30元,基礎養老金標準按每人每月70元計算,高于國務院標準的基礎養老金的政府補貼金額在本文中不予計算。2.計算結果結合參保人數、基礎養老金等數據進行計算,得出各地區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政府責任。通過分析可以得出,2016年我國養老保險政府財政責任的地區差異明顯,具體參照表1所示。2016年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政府財政責任的地區差異根據表1可得,地方政府財政責任差異較為明顯,中央政府財政責任差異次之,政府財政責任差異相對較小。參保人數的不同是造成地方政府財政責任差異的主要因素,基礎養老金補貼金額因中西部由中央政府全額負擔,東部地區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各負擔50%,是造成中央政府財政責任差異的主要因素,同時中央和地方財政補貼分擔的比例不同是造成政府財政責任差異的主要因素。另外,政府對參保人在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進口和出口的補貼,占財政總支出上的占比不同,形成政府財政負擔之間存在比較明顯的地區差異,參照表2所示。2016年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政府財政負擔的地區差異綜合數據指標情況,地方政府財政負擔的地區差異比中央政府更為明顯。地區財政情況和參保人數是地方政府財政負擔的主要影響因素,由于各地區經濟基礎有所區別使各地區財政狀況存在較大差異,加之參保人數直接影響地區財政支出額大小,為此,參保人數是中央政府財政負擔的產生差異的主要影響因素。
三、討論分析
1.差異的影響因素根據制度和運行情況,以及本文數據資料引用和計算,不難得出多種因素都會對政府財政責任以及負擔產生影響,本文現作出如下分析。(1)社會經濟狀況我國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問題較為突出,各地區養老保險的經濟基礎自然也有所不同,所以政府財政責任也有著明顯的地區差異。(2)養老保險實施情況一方面,各地區農村和城鎮參加養老保險的人數存在差異。地區不同,未達參保繳費年齡段人數,政府采取分檔補貼制度不同,為此政府對參保人進口補貼差異也較大,導致了財政責任的差異。同時,各地區達到領取養老金年齡的人數規模不同,出口補貼有差異,也是導致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財政責任有所不同。另一方面,中央政府對不同地區分檔補貼的制度影響,地區不同,養老金的財政責任的補貼也不同,因基礎養老金支出占總政府補貼規模的90%以上,因此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間差異較為明顯的部分體現在基礎養老金投入上。(3)財政支出偏好地區不同,財政支出偏好也不相同,具體體現在補貼制度以及超出國家基礎養老金標準額不盡相同,是財政偏好因素引發的差異。養老保險政府財政責任以及負擔地區差異的主觀因素即為財政支出偏好,社會經濟狀況為客觀因素,養老保險實施情況為制度因素,在上述三類因素之中,較為容易進行改革的是制度因素以及主觀因素,可以通過這兩方面因素的控制,將地區間政府財政責任以及負擔的差異縮小。2.縮小差異的措施具體方法主要包含以下幾點:首先,需要建立健全激勵機制,主要指政府對于養老保險的投入,使財政支出偏好得到優化,縮小差距。其次,促進各地區基礎養老金政府財政補貼制度的統一。再其次,政府對參保人進口補貼標準不一致,繳費檔次不同,也是主要指標波動因素。最后,需要對于橫向轉移支付進行完善,促進政府財力的平衡,縮小地區差異。
四、結語
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較為明顯,這也造成了政府財政收入之間存在較大差異,進而使得我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方面,政府財政責任以及負擔之間的地區差異較為明顯。本文著重從社會經濟狀況、養老保險實施情況、財政支出偏好三個方面對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政府財政責任和負擔的地區差異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并提出了加強激勵機制、促進各地區基礎養老金政府財政補貼制度的統一以及完善橫向轉移支付三項縮小地區差異的措施。
參考文獻:
[1]楊斌,和俊民,等.美國養老保險制度政府財政責任:特征、成因及啟示[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5).
[2]楊斌,謝勇才.從非制度化到制度化———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財政責任改革的思考[J].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15(03).
作者:陸淑平 單位: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掘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