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實踐能力操作在醫學檢驗學習中的比重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針對當代醫學檢驗專業學生普遍存在的實際操作能力不強、實踐操作不規范等現象,提出了加強實踐能力操作在醫學檢驗專業學習中的比重的建議及切實可行的辦法。
關鍵詞:醫學;實踐能力;醫學檢驗
隨著醫學的發展,檢驗醫學在醫學領域的地位愈來愈重要,雖然在現代日常檢驗工作中,自動化檢驗儀器的使用日益普及,大有代替人工檢驗的趨勢,但儀器只能替代的是對標本的篩查工作,并不能完全替代對異常標本的手工復核,因此對檢驗人員的專業素質要求也隨之提高。檢驗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本專業的學生除必須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外,還必須具備熟練規范的檢驗操作技能,二者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然而,根據筆者對近幾年本單位實習生的調查發現,目前醫學檢驗學生普遍存在實際操作能力不強、實踐操作不規范的現象,對應掌握的常見實驗項目比較陌生。這種情況對于今后檢驗事業的發展不容樂觀。圍繞跨世紀醫學生的培養目標,轉變舊的傳統觀念,打破現行課程框架,重新構建新型檢驗醫學實驗教學體系的改革勢在必行。因此,應加強實驗教學在醫學檢驗專業中的比重,具體建議和想法如下:
一、切實轉變觀念,優化課程安排,加強實驗教學
現代醫學檢驗專業的本科學生,通過四年的系統學習,掌握合理的學科知識結構是進一步進行實踐操作的前提,但由于課程安排的不合理,在學校期間,實踐操作安排的過少,以在本單位實習的檢驗本科生為例,大部分同學在學校學習完《臨床檢驗基礎》這門專業后,僅被安排過五次實驗課,甚至還有同學反映,他們在學習完體液相關理論知識后,從沒有上過相關的實驗課,所有關于體液有形成份的識別,僅限于書本上的圖譜。因此,當這部分同學走進實習單位時,對于體液標本,在顯微鏡下連最基本的白細胞、紅細胞都無法辨識,相關代教老師幾乎要從頭教起,在時間本不寬裕的實習期內,把大量時間花在一些很膚淺的內容講解上,降低了教學的質量。所以,增加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素質,加強實用型技能項目訓練就顯得尤為重要。相關學校應克服設備、經費不足的困難,把實驗課標準化。在安排實驗時,應與醫院臨檢工作相輔相成。應增加實驗教學在整個學校學習中的比重。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得到鍛煉,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二、實驗教學中值得注意的幾個問題
實驗教學作為檢驗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因此在重視它的同時,還要認真研究它,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1.處理好理論課與實驗課的關系。強調實驗教學,并不是忽視理論,基本的理論知識結構是有效進行實驗教學的基礎,而且更應充分認識到理論教學對實驗的指導和保證作用。比如在指導實習同學用熱沉淀-溶解法進行本周氏蛋白測定時,大部分同學都知道本周氏蛋白為變性的免疫球蛋白輕鏈,在加熱至40—60℃發生凝固,當溫度升至90—100℃時發生溶解,而溫度恢復至56℃時,凝固又再次出現。在進行本項實驗操作時,很多同學拿到尿液標本就要進行加熱操作,但在《臨床檢驗基礎》這門課程里,明確指出對于本周氏蛋白試驗操作的必要條件是只有在尿液PH為4.9±0.1時,上述的試驗才會出現陽性結果。然而大部分實習同學,在操作前不顧尿液的PH值,直接進行加熱操作。所以學校在進行理論教學時應有系統,有側重,避免斷章取義、過于簡單。不斷強化理論學習,掌握了相關理論知識后應立即安排相關實驗教學,這樣才能更好地強化和吸收理論知識。2.從實際情況出發,安排好實驗課內容。檢驗專業人員在臨床以實際操作為主,在校期間的實驗過程相對起到鋪路石的基礎作用,因此,實驗內容的取舍也就顯得很重要了。檢驗專業的實驗內容結合臨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注重基本技術的訓練。如免疫檢驗中加樣器的使用,微生物檢驗中平板劃線接種,臨床檢驗中末梢血的采集、靜脈穿刺以及顯微鏡的操作使用等,均應有明確規定,使學生從初次接觸這些操作時就開始養成科學、良好的習慣,這有利于整個實驗教學的圓滿完成,更有利于后續課程的學習,并使學生在今后的實踐操作中終生受益。(2)充分利用實驗結果,加強引導,使所學知識融會貫通。檢驗專業學生在學校進行學習時可分為《臨床檢驗基礎》、《臨床學液學和血液檢驗》、《臨床生物化學和生物化學檢驗》等不同的專業課,由不同的專業老師進行授課,各個專業課之間相對獨立,但彼此間又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幫助學生進行不同專業間的聯系,充分消化理論知識,才能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做到活學活用。舉例來講,前述的本周氏蛋白試驗如為陽性,我們應該明白這只是過篩試驗,要確認尿中是否有異常免疫球蛋白,應進行尿液電泳試驗確認,這就需要生化方面的相關知識。如果由電泳試驗確認為陽性,結合臨床表現,我們懷疑為多發性骨髓瘤(MM),那么MM的血象、骨髓象又有什么特征,這就需要聯系到血液學方面的知識。所以在進行實驗教學時,加強多學科的橫向聯系,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大膽假設,小心論證,方可使他們學的扎實、牢固。(3)從臨床實際工作出發,以學生學習的理論知識為基礎,結合新技術、新方法進行實習同學的教學,要保證那些在臨床被廣泛采用的技術被學生了解。以臨檢專業的尿沉渣有形成份計數為例,學生在學校學習的方法為離心尿,充入計數板后進行人工計數。但在臨床工作中,隨著自動化尿液分析儀的推廣,尿液有形成份計數往往由自動化儀器來完成,那么不同尿液分析儀進行有形成份計數時,采用的原理是什么?和在學校學習的人工計數法又有什么聯系?是每位實習帶教老師必需和同學詳細講解的地方。曾有實習同學提出,現在醫院尿液自動化分析儀那么多,還要在學校學習手工方法干什么?如果帶教老師能夠闡明,自動化儀器在標本篩查上的不足,以及人工鏡檢的重要性。那么對于醫學檢驗學生來說,在了解前沿技術的同時,又能加深對于學校所學手工方法的掌握。在完成臨床實習階段后,學生對于學校所學的知識不會陌生,無論畢業后進入什么等級的醫院工作,采用何種的檢驗方法,均能做到學以致用。
三、制訂科學完善的實驗操作考核制度
我們針對實習同學的特殊性,制訂了一整套完整的實驗技能考核量化指標,實行百分制考核。其中出勤率、工作態度占30%,平時完成專業組的實習后,由專業組老師結合本專業內容進行理論考試占30%,臨近完成實習計劃時進行期末技能考核占40%。以我們所從事的臨床檢驗專業為例,技能考核包涵了形態學考核和實驗操作。形態學考核主要包括外周血涂片中正常和異常形態血細胞的辨識、尿液有形成分的辨識;各種寄生蟲卵的辨識。實驗操作主要有:血液標本的采集、血涂片的制備及染色、血細胞人工計數等實驗,對每個實驗均設計有具體的考核要點和完成時間。主要考核學生能否嚴格遵守實驗操作規程并在要求的時間內順利地完成實驗,考核的重點是操作方法與試驗原理以及試驗中的注意事項等。比如在考核學生進行血片染色時,除了完成血片的制片、染色外,還要求能說出瑞氏染液的成份、原理,染色后過濃過淡該如何處理。采用上述的考核辦法,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獨立思考、橫向聯系、綜合判斷的能力,避免了把學生教成只會機械操作的“操作工”。總之,隨著現代檢驗醫學的發展,結合當前臨床普遍采用的檢驗方法,以及實習學生的綜合素質,加強檢驗專業的實驗教學在整個學習中的比重,讓實驗教學貫穿學生的學習過程,已成當務之急。希望能通過本文讓廣大教師以審慎的方式,不斷解決教育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的問題。不斷去探索、去改革,培養出學以致用、理論知識扎實、實踐操作熟練、學會綜合判斷分析的優秀檢驗人才。
參考文獻:
[1]胥文春,羅春麗,唐敏,等.《臨床檢驗基礎》多維教學模式的構建[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3,12(7):708-711.
[2]姜素芳,何麗華,周學軍,等.藥劑學開放性實驗教學初探[J].中國醫藥導報,2007,4(07X):154-155.
[3]武高輝,楊韜,趙希文,等.本科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74(3):21-23.
[4]陳麗華,周驥平.通過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3,22(3):12-13.
作者:王一杉 梅燕萍 何幫順 單位: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南京醫院醫學檢驗科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南京醫院中心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