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喹諾酮類藥物醫學檢驗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喹諾酮類藥的藥理作用
1.1廣譜抗菌效果
喹諾酮類藥對G+菌和G-菌都具有較強的殺滅作用,尤其是對G-菌的抗菌作用很強。當前在臨床上所使用的喹諾酮類抗菌藥主要是分為這四代:第一代包括了萘啶酸和吡咯酸等藥物,由于治療效果不好,目前已經很少使用;第二代抗菌譜有所拓寬,主要是包括甲氧惡喹酸、新惡酸、吡哌酸;第三代的抗菌譜進一步的擴大,對部分G-菌的抗菌作用加強,對葡萄球菌等G+菌的抗菌作用也有一定的加深,主要是包括氧氟沙星、諾氟沙星、環丙沙星、培氟沙星等;第四代喹諾酮類藥在原有抗G-菌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其中引入了8-甲氧基結構有利于加強抵抗厭氧菌的活性,加入的C-7位上的氮雙氧環結構增強了抵抗G+菌的效果,降低不良反應,不過價格比前三代較昂貴。
1.2喹諾酮類藥的抗菌機制
喹諾酮類的藥物主要是通過抑制細菌的DNA螺旋酶中的A亞單位,導致DNA不能正常的形成超螺旋結構,從而暴露DNA單鏈,使mRNA與蛋白質的合成失去了控制,因為染色體的不可逆損害致使細菌被滅活。
1.3細菌的耐藥性
在臨床上喹諾酮類藥物已經出現了比較嚴重的耐藥性,尤其是常見的金色葡萄球菌、腸球菌、大腸埃希菌以及銅綠假單胞菌等。例如治療尿路感染(大腸埃希菌引發的),在全國內已經存在50%以上的耐藥菌株。
2喹諾酮類藥物在臨床上的使用
2.1抗泌尿生殖道的感染
尿液中濃度較高的有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洛美沙星等,在臨床上主要是為了抑制由各種細菌引發的尿路感染、尿道炎癥、前列腺炎癥、宮頸炎癥,通常首選藥物是環丙沙星。臨床上單純性的腸道的感染以及下尿路的感染主要是使用諾氟沙星。
2.2抗呼吸道的感染
呼吸道被常見的致病菌引起的感染使用喹諾酮類藥治療效果甚佳。例如氧氟沙星、環丙沙星等主要是治療由G-菌(肺炎克雷伯菌、腸桿菌屬等)引發的下呼吸道的疾病。使用加替沙星、莫西沙星等主要是治療由肺炎鏈球菌、溶血性鏈球菌引發的急性扁桃體炎、中耳炎等疾病,于此同時還能治療由G+菌所引發的下呼吸道的疾病或者是由支原體、衣原體等引發的肺炎。治療以青霉素高度耐藥的肺炎鏈球菌感染首選藥物是左氧氟沙星。臨床上喹諾酮類藥物還可以代替大環內酯類治療衣原體、支原體肺炎等。
2.3消化道感染以及傷寒
對于治療消化道的感染,主要是治療由賀菌引發的各種細菌性的痢疾,以及由大腸桿菌、彎曲桿菌引發的疾病(急性的胃腸炎),其治療效果勝于氨基糖苷類、頭孢菌類。臨床上,喹諾酮類藥與西咪替丁、環丙沙星等藥物聯合使用的時候,對治療十二指腸潰瘍效果甚佳。在治療傷寒、副傷寒的用藥上,通常以左氧氟沙星的療效為甚佳。
2.4抗結核分支桿菌的感染
喹諾酮類藥物中具有抗結核分支桿菌作用的藥物有:環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氧氟沙星等,同時這些藥物與其他藥物聯合使用的時候可以作為耐藥結核病、重癥結核病的二線治療藥物。
2.5抗其他部位所發生的感染
喹諾酮類藥物對于皮膚軟組織、婦產科、骨關節、外科等的感染都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同時也是β-內酰胺類等藥物的替換藥。
3臨床上的合理使用
首先,醫生要嚴格掌握該類藥物的適應癥,根據藥物的耐藥性、抗菌譜等選擇使用的藥物,從而有效的降低耐藥株的產生以及防治濫用藥的現象出現。其次,根據該類藥的藥動學合理的給藥,充分發揮抗菌效果,避免出現藥物中毒的現象。最后,合理的聯合使用藥物,該類藥物聯合使用β-內酰胺類等能產生協同作用,聯合克林霉素、大環內酯類以及β-內酰胺酶抑制劑沒有拮抗作用,聯合抗酸的藥物能降低藥物在體內的吸收成分,聯合鈣、鐵、鋅等金屬藥可以有增加神經系統的毒作用,聯合使用氨基糖苷類可導致機體的腎功能出現衰竭現象。
4臨床應用的注意事項
臨床如若患者對喹諾酮類藥出現過敏現象必須要禁用。針對未滿18歲周歲的小孩避免使用該類藥(易損傷未成年的骨關節的正常發育),對于妊娠期間以及哺乳期間的患者避免使用該類藥,如必須要使用,應在用藥期間停止哺乳。制酸劑以及含有Mg2+、Ca2+和Al3等金屬離子降低該類在體內的吸收成分,在使用的時候要避免同時使用,如若必須要聯合使用,那么需要間隔3h左右再服用。針對腎功能減退的患者應酌情降低藥的量,避免患者出現抽搐等不良反應。該類藥物一般不適用于癲癇或者是其他CNS基礎性疾病的患者。在臨床上使用該藥期間,醫務人員應該密切關注患者是否會出現不良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