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腎衰寧膠囊醫學檢驗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資料與方法
1.1病例選擇
所有136例患者均符合CRF診斷標準,血清肌酐(Scr)在168-707μmol/L,之間,平均377.15±14μmol/L,其中男78例,女58例,原發病:慢性腎炎76例,糖尿病腎病26例,高血壓腎病18例,多囊腎6例,狼瘡性腎炎4例,痛風性腎病4例,紫癜性腎炎、多發性骨髓瘤各1例。大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倦怠乏力、納少腹脹、惡心嘔吐、腰酸膝軟、面色晦暗、夜尿清長等表現。所有入選病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68例,兩組病人在性別、年齡、腎功能損害、臨床表現等方面無明顯差異(P>0.05)。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1)優質低蛋白、低磷飲食,每天攝入蛋白質0.6-0.8g/Kg,磷的攝入量600mg/d。(2)控制高血壓:有高血壓者給予伊那普利(5-10mg,qd),若血壓控制不滿意,再加用硝苯地平控釋片(20mg,q12h),保持舒張壓在80-90mmHg之間,收縮壓在130-140mmHg之間。(3)糾正水電解質失衡及酸中毒。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服腎衰寧膠囊4粒,每日3次,藥用炭膠囊3-5粒,每日3次,餐后2小時服,3個月一療程。
1.3觀察指標
觀察治療前及治療后15天、30天、60天、90天時的臨床表現及血常規、尿常規、腎功能、肝功能、電解質、血脂等。
1.4統計學方法
統計結果用(X±S)表示,采用SPSS10.0軟件包作t檢驗,以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臨床癥狀和體征減輕或消失,Scr降低>30%。有效:臨床癥狀和體征減輕或消失,Scr降低5%—30%。無效:臨床癥狀和體征未減或未減輕,Scr降低<5%。
2.2兩組臨床總療效比較
治療組對CRF療效確切,總有效率73.52%,明顯優于對照組(29.44%),兩組療效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1)。
2.3治療前后檢測指標比較
結果表明:治療組治療前后的比較以及對照組比較Scr、BuN、UA均明顯下降,有統計學差異。
3討論
中醫學認為CRF的病機在于腎的分清泌濁功能失調,由于病程較長,既有正氣的耗損,又有實邪蘊阻,屬本虛標實,虛實夾雜之證。本虛以腎虛為主,標實多為濕濁、水邪,而瘀血則貫穿于CRF的始終。慢性腎衰竭屬腎虛,而腎虛血必淤,淤血必歸腎,補腎需活血,血活腎易復.所以血淤是腎病發展過程中的共性,只是程度不等,特點各異,與現代醫學血凝障礙學說相吻合,同時血與氣具有相互依存,相互滋生,相互為用的關系,故氣為血帥,血為氣母之說.采用通腑泄濁治其標,活血化淤治其本,益氣養陰復其元,使許多腎功能不全患者的尿素氮,血肌酐明顯下降。腎衰寧膠囊的主要成分為大黃、冬蟲夏草、太子參、丹參、紅花、茯苓、黃連、牛膝、半夏(制)、陳皮、甘草等,藥理研究證實,大黃能減輕殘余腎單位氧耗及高代謝,抑制系膜增生,改善慢性腎功能衰竭時脂質代謝紊亂,減輕腎小球硬化和腎間質病變,從組織形態和生理方面延緩CRF的進展。本方由10味藥組成。本方為治脾失運化,瘀法阻滯,升降失調之腰痛疲倦,面色萎黃,惡心嘔吐,食欲不振,小便不利,大便粘滯等的有效成藥。方中太子參甘能補益,益氣健脾,為君;二陳湯燥濕健脾,助君藥健脾,黃連苦寒,清熱燥濕,用于濕熱中阻,氣機不暢之證,為臣藥;大黃、紅花、丹參、牛膝活血化瘀,為佐;甘草又能調和諸(“諸”就是上面提到的大黃、紅花、丹參等藥)藥,為使。諸藥相合,具備益氣健脾,活血化瘀,通腑泄濁之功。按照中醫理論:陰陽互補,通則不痛,痛則不通!鑒于腎衰寧膠囊引起的大便增多不良反應,服藥膈大便每日2~3次為宜,超過4次者需減量服用。結合藥用碳治療實乃明智之選,藥用碳具有豐富的孔隙,能吸附導致腹瀉及腹部不適的多種有毒或無毒的刺激性物質,及腸內異常發酵產生的氣體,減輕對腸壁的刺激,減少腸蠕動,從而起止瀉的作用。本品還可以在胃腸道內迅速吸附肌酐,尿酸等有毒物質,容納于其孔隙之中,順腸道排出體外,代替腎臟的解毒功能,降低毒性物質在血液中的濃度,保護健存的腎單位,并延長透析間期,減少透析次數。近年來臨床研究已證實腎衰寧、藥用炭膠囊可單獨用于治療CRF,具有一定的療效。我們采用腎衰寧聯合藥用炭膠囊口服治療CRF,具有良好的協同作用,能明顯降低BUN、SCr、UA等,還可以相互抵消兩藥的便瀉與便秘的不良反應,是一種較為理想的治療方法,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