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檢驗醫學信息學教學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1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要教育部在2011年《關于“十二五”期間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中提出:針對高等教育人才培養不能完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特別要在調整高校專業結構、增強辦學特色等方面上,做出改革建設措施,以更好地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應用型人才、復合型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的需要。在此政策背景下,培養具有檢驗醫學專業知識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的關鍵著眼點,是對檢驗醫學教育教學體系進行改革。檢驗醫學信息學課程開設是實踐檢驗醫學素質教育的新探索,在此探索過程中,教師的指導使學生從旁觀者變成實踐者,從傳授知識轉向為培養學生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使其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
1.2提高臨床檢驗工作質量和實驗室質量管理的需要臨床檢驗質量是檢驗工作的核心內容,檢驗結果準確直接影響醫療質量安全以及檢驗學科的發展。近幾年來,臨床檢驗項目的數量逐年增多,已達1500余項,因此臨床醫師和檢驗人員共同面臨的問題是,在眾多檢測項目中,如何選擇其中最合理經濟有效的項目,特別是如何組合多種最有應用價值的檢測項目。由于實驗室能出具量值報告,為保證實驗室檢驗結果的準確可靠,并針對臨床檢驗實驗室的質量管理,國際標準化組織頒布ISO15189:2007《醫學實驗室-質量和能力的專用要求》,同時我國頒布的《臨床實驗室管理辦法》,這些已為建立完善的臨床實驗室質量保證體系提供了極好的支持指導作用,在我國若能實施,將會規范臨床實驗室的設立,完善實驗室自身建設,同時確保我國的臨床實驗室質量保證體系的建設能與國際同步。
1.3補充和完善醫學檢驗教育的需要目前醫學檢驗各專業課程分門別類,內容有聯系,但獨立行課,對應有相關醫學基礎課程,學生若以學習醫學基礎課程的方法來學習檢驗專業課程,就會造成對醫學檢驗各亞專業綜合分析能力、整體提升理解力和創新能力較弱。因此,引入并系統規范全面地學習檢驗醫學信息學課程是醫學檢驗教育的有益補充,是對醫學檢驗教育體系的更新和完善。在教育實踐中,教師通過課堂講授并綜合延伸分析檢驗醫學信息學的內涵,指導學生理解并接受本課程的內容,使學生樹立本課程專業學習的正確理念,認識本課程實踐的價值,并應用正確的評估方案獲得有效的評估依據,客觀地有理有據地評價新技術和新知識的臨床應用價值;檢驗的流程控制是全實驗室檢驗質量保證的基礎工作;加強臨床實驗室海量數據,提煉出高于數據資料的臨床診療信息,不斷地鞏固拓展延伸專業知識。
1.4提升英語和電腦網絡應用能力的有效途徑英語是醫學檢驗專業人才非常重要能力和素質。檢驗醫學信息學課程要求教師和學生查閱、分析和總結國內外最新文獻,加強學生自覺閱讀專業外文文獻的能力,進而強化了學生專業英語能力水平,開闊視野,增長見識,為實用型創新型人才培養和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本課程的實踐還需要利用各種網絡技術和專業應用軟件,HIS和LIS的實踐應用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掌握最新的網絡應用知識,通過局域網和互聯網,掌握全面的臨床資料,采用循證醫學專業軟件(ReviewManager,GRADEpro3.6等),應用于自己的循證檢驗醫學和數據挖掘中,鍛煉了學生應用電腦和網絡的能力。
2檢驗醫學信息學課程教學目標及教學內容
檢驗醫學信息學內容廣泛,涉及分析前、分析分析后檢驗醫學信息等方面。《檢驗醫學信息學》共有14個章節,但本課程的課時數極為有限,僅有教學學時28學時,其中理論學時24學時、實驗教學4學時,無法講授全部內容。鑒于該課程的教學時間設在五年制醫學檢驗本科第八學期,即進入實習前的最后時期,各專業課程教學基本接近尾聲,學生在學習本課程時能與各專業課程很好地銜接、融匯貫通,本課程學習完畢,能盡快熟悉臨床檢驗工作,縮短實習適應期。因此,以檢驗醫學的流程控制和實驗室管理質量提高為重點,安排了醫學信息資源檢索(基因信息庫與蛋白組學)、實驗室信息系統、實驗室認可、檢驗醫學的流程控制、臨床實驗室能力驗證、醫學檢驗方法學評價、診斷試驗的數據挖掘、循證檢驗醫學及檢驗醫學信息在科研中的應用等十個專題內容。其中“實驗室認可”解釋了除實驗室結果互認的內在要求外,臨床實驗室管理的科學化和規范化也是實驗室認可的專業要求。“循證檢驗醫學”主要針對不斷增加的檢驗技術,用臨床流行病學方法學研究,來規范檢驗醫學的設計研究、文獻評價,用當前最佳的檢測技術和質量控制體系對檢測結果進行嚴格的質量控制和質量評價。
“LIS應用”采用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方式,密切結合醫院臨床檢驗特點,解釋了LIS性能特點及應用,形成許多實踐應用成果,也大大豐富了課堂講授內容,確保了醫學檢驗專業畢業生知識結構的科學性和實用性。“數據挖掘”主要基于LIS的解釋和咨詢檢驗報告,找到檢驗醫師工作的切入點,用科學的研究方法和實驗數據,發現檢驗項目新的應用價值。檢驗醫學信息學與臨床醫學的診斷、醫學信息學的統計、流行病學等研究實現了融合,同時又具有獨特的研究方向。據臨床實習單位及用人單位反映,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較快進入并適應實驗室工作,具有強烈的檢驗流程控制意識,能夠自覺按照實驗室質量管理的規范開展工作,具有明顯循證思維能力和科研意識,受到臨床帶教老師的好評,畢業學生在用人單位評價較高。
3探索多種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
檢驗醫學信息學是一門與臨床檢驗緊密結合的系統課程,內容以理論知識為主,相較實驗操作為主的專業課程,不夠生動形象,較為枯燥。若照本宣科就流于教條乏味,教學效果不理想,因此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講解深入淺出層次分明,學生易于理解與掌握,值得每一位教師深思。采用多媒體、案例分析及研討式教學法,內容不在深,在乎其專業性、實用性和趣味性。
4結束語
由于我國社會轉型期間醫療體制改革的艱巨性和復雜性,檢驗醫學學科建設同樣面臨著巨大的難題。同時,要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具有創新精神的應用型人才、復合型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對學科專業提出更高要求,檢驗人員不但要懂得檢驗醫學的流程控制和實驗室質量管理,還要進行實驗室提供的信息進行數據挖掘,為臨床提供咨詢解釋,因此在拓展檢驗醫學學科發展的過程中,勢必要求醫學檢驗專業學生認識、了解、掌握和運用檢驗醫學信息學,醫學檢驗教師實施課程改革、調整專業結構、拓寬專業口徑、創建有辦學特色的檢驗專業,促進臨床檢驗的更好更深地發展,全面提升了檢驗醫學的地位。
作者:劉靳波 周明術 鄧劍 陶華林 王開正 單位:瀘州醫學院附屬醫院醫學檢驗科/瀘州醫學院醫學檢驗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