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德育滲透音樂教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增強德育意識,從備課入手,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本人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對于一些具有愛國主義情懷的歌曲,經常給學生引入歌曲的創作背景,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是我每學期都要給學生選擇的一首歌曲。在講這首歌曲的時候,我會給學生引入歌曲的創作背景,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還要讓學生觀看影片《風云兒女》的片段資料,對于新中國成立以后國歌選擇上,為什么確定了《義勇軍進行曲》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等背景資料,我都要為學生講解,這樣學生在學習這首歌曲時才會滿含熱情,才會被歌曲中蘊含的深刻的愛國情懷所深深的感染。
二、融德育于音樂作品的欣賞之中
音樂教學本身在于提升學生對于音樂的鑒賞能力,同時也要培養學生在欣賞音樂時獲得情感的共鳴。音樂是通過讓學生聆聽音樂的方式,獲得精神上和心理上的雙重愉悅,好的音樂作品對于學生而言,是一種美的享受。音樂作品能夠傳遞情感,好的音樂作品是真正的情感藝術的升華。音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如何充分利用音樂作品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呢?這需要教師善于挖掘音樂作品背后所蘊含的深刻內容。同時,教師要調動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例如,在課堂教學環節中,本人讓學生欣賞長征組歌之一《紅軍不怕遠征難》的四渡赤水出奇兵這一小節,首先給學生講解了長征的歷史大背景,又給學生播放了領導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四渡赤水的影視片段。學生通過情境的創設,仿佛又回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看到了運用奇兵,度過險難,最終讓中國革命轉危為安。同時,學生們也深刻地認識到紅軍戰士在那種極為惡劣的環境下頑強奮斗、不屈不撓的精神。當各種材料滲透到學生心中以后,學生再去演唱或者欣賞這首歌曲時,內心往往會產生情感共鳴,唱起來更加深情并茂。
三、率先垂范,寓德育于教師的自身形象之中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具有示范性的作用,許多學生的眼睛都看著老師,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在學生們的眼中。因此,教師在人格上要給學生樹立好良好的形象,通過人格的感染,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學生。首先,教師的人格魅力是師德的良好體現。教師不單單給學生傳授知識,在做學生良師的同時,更要做學生的益友。我們知道,新課改下我們倡導的新型的師生關系是平等、民主、互助和互相尊重的。以往教師那種高高在上的形象已經被許多老師所摒棄。教師通過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去調動學生。其次,教師的人格魅力也在于自己深厚的專業基本功。教師的音樂素養學生雖然達不到,但是學生能感覺到。這好比一個人雖然做菜做不出廚師的水平,但卻絲毫不影響他對廚師做菜水平的品評。再次,教師的外在形象也對學生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一個老師如果舉止得體,穿著大方,無疑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到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生動的語言,端正的教態以及優美的歌聲,嫻熟的指揮,工整的板書,都對學生形成潛移默化地德育滲透。可以說,在教學中,每一個細節教師都不能放過,也不能不當回事,要把每個細節做好,德育滲透才能真正落實到實處。
四、結語
總之,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不僅具有長遠的歷史意義,更具有不可忽視的現實意義。學生好的修養,是對學生其他方面的一個促進和規范,當學生在音樂課堂中受到美的熏陶的時候,他的思想也會在潛移默化中發生微妙的變化,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做一個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作者:孟曉娜 單位:河北省秦皇島市盧龍縣潘莊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