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淺談小學音樂教學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作為小學音樂教師,如何讓音樂在學生的心靈生根發芽,如何從小培養他們的音樂素養,其責任可謂重大。讓音樂走進學生心靈,需要你、我、他,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與關注,相信隨著人們認識的提高,我們的音樂教育會進入一個新的里程碑。
【關鍵詞】音樂教學 人格魅力生活
我所在的學校是一所農村小學,雖然孩子們對音樂知識知之甚少而且也沒有參加過業余的興趣班培訓,但并沒有妨礙他們對音樂的喜愛。當我面對孩子一雙雙渴求的眼睛,我不停地問自己:如何讓農村的孩子在音樂的海洋自由翱翔?如何讓音樂課伴隨他們快樂成長呢?經過二十一年的摸索,有了一些心得,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用人格魅力影響學生
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教師人格是教育事業的一切。”教師的為人處事、生活態度、價值取向、理想信念等都決定著教師以德育人的成效。教師人格比教師的智力和知識水平對學生的影響更顯著。因而教師的人格力量是影響教育教學目標實現的重要條件。如何讓人格魅力發揮到極致?讓這群單純可愛的孩子成為我的忠實粉絲?于是我做了以下嘗試。讓孩子喜歡上音樂課首先讓這些小精靈喜歡你,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成為他們模仿的對象,俗話說得好,春風化雨暖人心。我們的語言要富有幽默感具有感染力,像春風化雨一樣滋潤學生的心田。還有肢體語言的巧妙運用也會讓你更具魅力,如針對低年級的孩子要時不時地撫摸一下他們的腦袋或是給他們一個溫暖的擁抱,對于高年級的學生可以友好地拍拍肩膀或是真誠地點點頭,以此來傳遞你對他們的愛,拉近你和他們的距離。我們真誠的微笑和鼓勵的眼神也具有一定的“魔力”。總之只要成為他們心目中的偶像就會擁有“超能力”,就會一呼百應。當然做到這一點是需要過程的,是需要自我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咱們常說“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有你做到無所不能,在音樂課堂上像西游記中的孫悟空一樣有七十二般武藝,處處給孩子驚喜,讓他們看到你的多才多藝,他們自然對你刮目相看甚至崇拜的五體投地。我們光有內涵學識還不夠,關鍵還要擁有一顆童心,作為教師有愛心最好的體現那便是擁有一顆童心。于永正老師說過“教書的最高境界是把自己教成一個孩子。”李鎮西老師把童心視為師愛之源,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地增加,我們與他們難免會有代溝,但我們與他們相處時要努力的時時刻刻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問題,學會用兒童的眼睛去觀察事物,用兒童的耳朵去傾聽聲音,用你兒童化的語言感染他們,用你熾熱的心靈鼓舞他們。所以當孩子在課堂上犯錯時也許是他想表現自己,無心之過,這時我們不妨換位思考一下,假如自己就是這個孩子,你會怎么想怎么做。這樣一來你就不會生氣也會理解他們這一舉動了。正因為我們面對的是一群農村孩子,他們沒有優越的條件,父母沒有多余的精力陪伴他們去參加業余的興趣班,因此我們更得付出百倍的愛心去接納他們,融入到他們的校園生活。只有這樣你的音樂課堂才會上的得心應手,才會受到孩子的熱烈歡迎。童心于教育彌足珍貴,只有保持一顆童心才能喚醒愛心,只有愛心才能滋潤童心。
二、藝術來源于生活
塞萬提斯說過“藝術并不超越大自然,不過會使大自然更美化”,我的學校依山傍水,因此我的課堂不僅僅局限在在室內,大自然就是第二課堂。美麗的大自然處處跳動著歡快的音符,小河潺潺地流淌,留下一路歡歌笑語,風吹過樹林留下一路美妙的琴聲,小鳥在枝頭歌唱,蟲兒在草叢里彈琴都會讓我們的思緒飛揚。如我在教授《春天舉行音樂會》這首歌時,當陽光普照大地,我會領著孩子們來到河邊讓他們聆聽小河嘩啦嘩啦的流水聲,閉上眼睛傾聽風吹樹葉的沙沙聲。他們在用心靈真切的感受到大自然聲音的同時我再把小河流水的聲音,風吹樹葉的聲音加上節奏讓學生模仿,甚至讓學生在會模仿剛才節奏的基礎上加以創造比如春雨的聲音,春雷的聲音等。就這樣我們在美的情境中解決了歌曲的難點,其余的部分就迎刃而解了。在為這首歌編配打擊樂器時孩子們也是蠻有創意的,有的拿起身邊兩塊石頭歡快的碰撞在一起,有的把沙子放在礦泉水瓶里有節奏的搖晃,有的隨手拿起一片草葉和著旋律吹奏起來……一節課就這樣在愉悅的氣氛中不知不覺的接近尾聲,學生們意猶未盡,期待著下次音樂課的到來。音樂課程呼喚“讓學生的生活多一些音樂”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向大自然的懷抱,讓自然與音樂完美結合,使學生的情感得以升華。總之帶學生們走進大自然,與花鳥蟲魚為友,與清風蝴蝶相伴,讓他們的學習生活別樣精彩生動,也成了我校創新課堂的一大特色。與大自然親密接觸,開拓我們的第二課堂成了我校永恒的主旋律。
三、創造美育環境,展示藝術才華
鄉村的孩子課間愛追逐打鬧,樓道、操場的喧鬧聲不絕于耳,下課鈴聲一響他們就爭相恐后飛奔出教室,整個校園就像歡樂的海洋,怎樣使孩子安靜下來,培養他們高雅的藝術情操?于是校園廣播成了培養學生聽覺的主陣地,擔起了創造藝術氛圍的重任。每當歡快的音樂響起時課間十分鐘到了,學生們有序地走出教室,樓道奔跑吵鬧的現象消失了。每當帶有古典韻味的音樂響起時,他們排著整齊的隊伍走向操場,操場追逐打鬧的情景不見了。每當舒緩的音樂響起時,他們的課外活動時間到了,教室里人聲鼎沸的場景一去不復返了。每當學生們熟悉的歌曲響起時孩子們就會結束一天的校園生活,他們哼唱著歌曲走在回家的路上。“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它帶給了學生美的享受,替代了紛雜吵鬧的聲音。在培養學生聆聽音樂的同時提高了他們的審美能力,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真善美。校園藝術活動地開展更是給學生搭起展示才藝的舞臺,他不僅豐富了校園生活,更是培養了學生感受美、表現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我校充分給學生創造音樂活動的空間,學校根據學生特長及興趣愛好讓他們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興趣小組,教師給予定期的指導。同時,學校還利用重大節日如“百靈藝術節”開展校內外的文藝演出或藝術比賽等活動,鼓勵學生將自己的音樂才華展示在同學、老師和鄉親們的面前,這不僅增添了校園的音樂氛圍,也可更進一步提高學生們的音樂興趣和水平,給大家以美的享受。正是給他們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臺,我校的學生個個充滿自信,他們的個性、才華得到張揚。
參考文獻:
[1]劉歡.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施及教學現狀探析[D].貴州師范大學,2014.
作者:唐麗美 單位: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南魯山鎮芝芳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