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油畫風景寫生與創作的主觀性表達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內容摘要】油畫風景寫生與創作,不僅是對客觀事物進行簡單、直接的描繪,而且需要油畫風景藝術家根據自身的藝術修養,進行畫面的藝術再創造,即主觀概括與藝術的表現。因此,油畫風景寫生與創作在美術專業技術層面上的要求,也無不體現出藝術家對自然風景的解構與重構過程中的美學觀念、文化素質與人格體現,以及個人情緒的表達。
【關鍵詞】油畫風景寫生創作主觀表達
一、藝術家對油畫風景寫生與創作色彩的主觀性處理
對于油畫風景寫生或創作而言,首先打動藝術家的便是自然界的色彩,而油畫風景畫面色彩的處理與把握,直接構成藝術作品的視覺沖擊力,形成畫面主體的整體色調,因此,這也是風景藝術家首先思考的重要部分。也可以說,一幅油畫作品的色彩是油畫風景寫生的重要技術構成部分,對于自然界色彩的觀察、理解與表現,既是油畫風景寫生的技術性處理部分,又是油畫風景畫家藝術修養、文化內涵等多方面素質的集中體現。無論是初學者作為習作的色彩寫生訓練,還是藝術家不間斷地對自然的寫生創作,所創作出的不外乎是對自然界固有色、環境色、光源色的對比、觀察和表現,以及這些于畫家頭腦中的再思考。作為一名藝術家,在經過長期風景寫生的藝術實踐后,會逐步形成自己自覺的、對自然景物的選擇性判斷、理解與直觀性概括的情感抒發表達,而這種主觀性也恰恰拉開畫家之間、作品之間的品位與距離,其也正是畫面的趣味與內涵所在。至于主觀處理程度的把握與畫家如何再現自然,是一個較為復雜的心理因素與客觀人文環境要素的整體制約過程,其中特定的社會歷史、政治、經濟、文化、藝術條件,美術史的上下語境,承前啟后的文脈學術關聯,都成為藝術家主觀選擇性的制約條件與原始創作動力。在油畫風景寫生與創作作品中,不可能脫離畫家本人的個性特征、審美趣味、主觀愿望,呈現出缺少溫度而冰冷的簡單再現,即使是以超寫實著稱的畫家們對自然景物的純粹客觀描述,也是畫家的主觀態度的一種能動性選擇。在中西方美術史上,可供參考的例子有很多,如俄羅斯知名風景畫家阿•伊•庫因吉的一系列風景繪畫作品,畫家在遵照自然風景的基礎上,對色彩的把握與控制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形成畫面唯美、抒情的溫情意境,被稱為神秘的色彩,這其中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厄爾布魯士山》(36cm×62cm,1898-1908年)、《第聶伯河上的月夜》(105cm×144cm,1880年)、《烏克蘭的傍晚》(81cm×163cm,1878-1880年)等,這些作品在色彩方面呈現出較大的開創性風格特征。再如荷蘭知名畫家文森特•凡•高(1853-1890年),令大家熟悉的是他畫面的色彩熾烈、暴躁、尖銳,充滿著明亮的檸檬黃色、中黃色、群青色、鈷藍色等強明度與色相,給人們留下極深的造型藝術視覺記憶,在他的相關油畫風景作品中,如《黃色房屋》(72cm×91.5cm,1888年)、《夜間露天咖啡館》(81cm×65.5cm,1888年)、《麥田與烏鴉》(50.5cm×103cm,1890年)、《普羅旺斯夜間的鄉村路》(92cm×73cm,1890年),從主觀色彩角度以及筆觸兩個方面,都呈現出大跨度的專業性探索。關于色彩的主觀藝術視覺的畫面處理,也可從法國后印象主義畫家保羅•高更的一幅風景作品《有豬和馬的風景》(75×65cm,1903年)中得以充分說明與論證。當觀者翻閱畫冊,或徜徉于美術館駐足此畫前,感受到最多的是畫面強烈的朱紅色、翠綠色與檸檬黃色的大面積對比,除去對自然界固有色的直觀描繪表達,藝術家有意識地強化油畫色彩的主觀性處理,提高色彩明度與純度,也恰到好處地表達了鮮明的地理氣候特征,與藝術家熾烈度等同的火熱情感,和憨厚質樸的人格特征所形成同步的準確參與和表達。由此可見在一幅油畫風景寫生與創作中,油畫家的主觀性色彩處理對畫面的重要意義。
二、藝術家對油畫風景寫生與創作筆觸的主觀性處理
筆觸是一幅油畫風景中最容易打動人的部分,也是一名藝術家個性風格的集中體現,同時也是美術史論學者、專家研究畫家本人與流派藝術風格、學術文脈傳承的重要理論與實踐的依據之一。油畫風景畫畫面表層筆觸肌理的平靜、光滑、細膩,抑或筆觸的震顫、涌動、激昂,留給畫布上面不同的視覺造型效果與藝術感染力。這些筆觸所承載色彩的薄與厚、濃與淡,書寫的快與慢,疾速的旋轉,有力的擰動,激情的劃痕,無不記錄了當時油畫家的心理軌跡與情緒的波瀾起伏。在法國印象派畫家喬治•修拉的繪畫作品中所呈現出來的筆觸,以及保羅•西涅克、保羅•塞尚的油畫風景畫的用筆習慣風格,都可謂各具特色,每一位畫家的藝術風格特征極其鮮明。如修拉1889年所作《巴黎鐵塔》(24cm×15.2cm),西涅克1901的作品《塞納河上的汽船》,塞尚《通往湖邊的路》(81cm×60cm),較有代表性地提供給我們研究這方面學術風格特征的實踐范例。筆者以為,像美術史學者一貫認為的,以寫實著稱的現實主義為主流特征的俄羅斯油畫,其中以我國美術界熟知的寫實功底扎實的風景畫家伊•伊•希什金為例,這樣嚴謹的寫實風格的風景畫家,在寫實嚴謹態度指揮下穩健的筆觸痕跡,暴露出的不僅僅是畫家高超的寫實功夫與造型造色的能力,同時也表達了藝術家個人細膩、縝密的思維方式與留學德國的德意志式的思維慣性和斯拉夫民族的東西方文化跨度兼具的藝術家雙重性格特征。任何一名藝術家都不可能完全致力于對自然的刻板機械描繪,而失去自我獨特個性的主觀表達,藝術流派與風格的不同之處在于強調的主客觀程度比重的多少。過于主觀的畫面藝術效果的專業性處理并不等于不寫實、不寫真。如同人的性格一樣,有的畫家大幅度夸張地過度寫實,將寫實推向極致,甚至到超級照相寫實主義;與其對立的是極度夸張的變形,從而走向主觀的抽象。最為典型的實例是前面提到的凡•高的作品《普羅旺斯夜間的鄉村路》與《麥田與烏鴉》這兩幅作品,以及非常有名的《星夜》(72.5cm×92cm,1888年)。畫家涌動飛揚的筆觸,有效地表達出其桀驁不馴、特立獨行的性格特征。另一位俄羅斯知名油畫家阿•阿•梅爾尼科夫的風景作品《涅瓦河上》(55cm×60cm,1956年)中,畫家所用筆觸采用中國畫大寫意的飛揚筆意,筆斷意連,氣韻生動。
三、藝術家對油畫風景寫生與創作構圖的主觀性處理
油畫風景寫生與創作的構圖,是一位油畫家藝術才氣集中的全面體現,也是構成藝術作品的時代性、趣味性、現代感的形式美語言的造型視覺數據之一。尤其在具有當代性審美意義的油畫風景藝術作品上,表現得較為突出。油畫藝術家根據不同的藝術角度,不同形式的油畫風景寫生構圖,采用仰視、平視、俯視、近距離、遠距離的主體刻畫與造型表述,強化、削弱、概括等造型視覺美的主觀藝術與技術的處理方法等手段,由此形成了自己獨特鮮明的藝術風格特征。如俄羅斯知名畫家馬•謝•薩里揚(1880-1972年)的油畫作品《埃及椰棗》(106cm×71cm),能使人感受到畫家畫面構圖的藝術匠心獨運,藝術家突出強調主體椰樹部分,夸張的仰視構圖,占據近乎整幅畫面的椰樹,突出強化了主體的視覺藝術沖擊力,以及畫面所傳遞出來的熱帶濃郁地域風光。與之類似的藝術構圖還有俄羅斯畫家尼•尼•杜博夫斯科依(1859-1918年)的風景作品《暴風雨前的沉寂》(86cm×143cm,1890年),畫面構圖以夸張的大朵的卷云占據大部分的畫面,云朵以寫實的手法,變幻突破傳統的寫實構圖,既增加了畫面的形式美感,又沒有脫離寫實的技巧法則,在大的寫實語境里完成畫面趣味性的主觀變化,使寫實繪畫語言變得生動有趣,有效地突出該作品風景繪畫主題的抒情性描繪。一幅油畫風景藝術作品構圖的獨特視角,會更有利于突出風景繪畫藝術作品的主題與主體,也便于發揮油畫藝術家的主觀能動性進行藝術化處理,從畫面藝術構圖角度給油畫家帶來更為廣闊的創作空間。
結語
油畫風景寫生與創作課程如同其他油畫基礎課程一樣,在高等藝術院校美術專業基礎油畫教學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教學意義和作用。而油畫風景寫生自由開闊的空間藝術表達形式,也為油畫藝術家的寫生與創作提供了廣大的思考維度與無限發揮的藝術可能性。縱觀中外美術發展史,任何一種藝術形式與繪畫造型表現語言的呈現,終究是藝術家個人情感與性格的產物。油畫藝術家與大自然的情感交流,本能地反映在構圖、色彩、用筆等主觀的藝術性畫面處理上,其中既有風景藝術家的個性使然,同時也會帶來藝術史中繪畫技巧上的創新與革命。有時藝術家無意識的實驗性、技術性的學術探索,往往能夠帶來美術史上承前啟后的里程碑似的創作,這既需要藝術家的藝術膽識和學術勇氣,也源自于對藝術無與倫比的摯愛。
參考文獻:
[1]齊鳳閣,劉叢星.法國印象派繪畫:高更勞特累克[M].長春:吉林美術出版社,2000.
[2]齊鳳閣,劉叢星.法國印象派繪畫:修拉西涅克塞尚[M].長春:吉林美術出版社,2000.
[3]全山石.俄羅斯經典繪畫100幅俄羅斯風景畫[M].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2010.
[4]娜塔莉亞•布羅茨卡婭.印象主義后印象主義[M].劉樂,張晨,譯.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4.
[5]楊建飛.500年大師經典色彩風景[M].北京:中國書店,2015.
作者:李亞平 趙婉彤 單位:吉林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