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扎根理論在線翻轉課堂優化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文章對當下在線翻轉課堂教學存在的困境進行分析,并利用扎根理論對黑龍江大學的教學實踐進行質性研究,構建翻轉課堂過程模型。研究表明,在線翻轉課堂需要在學校、平臺、教師和學生的協同作用下,對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進行全方位優化。文章基于問題分析和質性研究結果,對大學英語在線翻轉課堂提出了系統的優化策略。
關鍵詞:網絡教學;翻轉課堂;優化
隨著計算機技術、社交媒體技術的發展,網絡教學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到英語教學之中,使英語教學不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既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模式,又豐富了學生的學習渠道,變以往的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能力[1]。但是網絡也給英語教學帶來了挑戰,突出表現在課堂互動上。相關學者認為,在英語網絡教學中,教師與學生時空分離,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缺乏面對面接觸,從而導致交互活動數量少且質量低、教學系統的交互功能不強、難以實現情感互動等問題,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另外,目前關于網絡教學的評價方法存在評價方法單一、忽視學生積極情感、著重課后評價等問題,所以學者們一直關注如何在網絡教學中把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教師指導有效結合起來。
一、在線翻轉課堂教學的困境
(一)無法隨時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
考慮到網速和平臺性能的支持,在線翻轉課堂教學中,幾乎不可能做到讓所有學生同時打開視頻。即使同時打開,教師也做不到一邊教學一邊觀察學生的上課狀態。
(二)現場分組討論難以有效開展
在線下教學中,學生可以隨時進行分組討論,但是線上教學卻很難完成。由于教學平臺是一個統一平臺,全班學生均在一起,所以,如果要開展分組討論,就需要學生從教學平臺退出來,轉移到移動社交媒體上分群進行。但是這樣一來,教師便很難進入到各個群中對討論過程進行現場把控和指導。
(三)教學平臺的局限性被進一步放大
翻轉課堂教學,既需要自主學習平臺,還需要課堂教學平臺,以及需要交流和討論平臺,因此很難采用一個平臺來解決所有問題。那么不同平臺的協同與銜接便是一個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四)教學環境和教學設施的保障問題
在線翻轉課堂教學對教師周圍的環境要求極高,任何干擾都可能會打斷教師的教學思路,影響教學秩序。
二、基于扎根理論研究的在線翻轉課堂實踐
扎根理論是一種基于現實文本資料進行提煉歸納并最終形成理論的質性研究方法。本研究嚴格遵守扎根理論的方法和步驟,保證研究的科學性和規范性:首先對文本資料進行逐句分析和貼標簽;然后反復檢視和比較資料,篩選和剔除與主題無關的、相互矛盾的概念和范疇;基于文本分析結果構建核心模型,為解決在線翻轉課堂的困難提供建議。
(一)開放性譯碼
主要分為兩個階段:首先是概念化,即對整理后的資料進行逐句分析,并基于教學經驗和理論文獻來選取或創造概念,以反映文本的本質和內涵;其次是范疇化,對得出的概念進行歸類,從而提煉出一個新的范疇來概括這些概念。范疇化是對概念化的進一步歸納和精煉。通過開放性譯碼,本研究共得出了103個概念和26個范疇,部分示例如表1所示。
(二)主軸譯碼
在循環比對資料的基礎上,識別范疇之間的邏輯關系,歸納、提煉、概括程度和抽象層次更高的主范疇。文章共提煉了8個主范疇,主范疇及其與范疇的對應關系如表2所示。
(三)選擇性譯碼
文章通過對資料進行多次分析和思考,在選擇性譯碼階段提煉出了“基于多主體協同的在線翻轉課堂過程模型”這一核心范疇,其過程模型如圖1所示。
三、在線翻轉課堂教學的優化策略
(一)教學資源的選擇
首先是教學視頻。教師除了自制教學課件之外,可以自制教學視頻,也可以選擇合適的慕課。其次,學校統一購置教學資源。比如黑龍江大學就有教師使用學院已建成的微課,也有教師采用出版社提供的APP進行備課。最后,鼓勵學生尋找感興趣的相關學習素材,充分發揮年輕人在互聯網應用上的優勢。同時,還可以鼓勵學生開展組內討論,分享和學習各自的素材,并推舉優秀素材和發言代表,在進一步的課堂互動環節發言,進行小組評比,教師總結后發放懸賞獎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翻轉課堂的在線教學與互動
課堂互動是翻轉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融合多種互動模式,比如個人挑戰、團隊競技和隨機游戲等[2]。整個課堂教學可以分為三步。第一步,對教學視頻的內容進行簡要回顧,對于重點和難點部分,要反復強調并進一步講解。在講解過程中,也可以有針對性地設計一些問題,通過隨機提問、現場搶答、隨堂測試和問卷調查等方式來檢查學生的自主學習效果。互動的過程中,還可以邀請其他學生對發言者的回答進行評論。第二步,進入分組討論階段。由于網絡教學很難觀察到學生討論時的狀態,對討論過程也難以控制,因此可以采用兩種方式進行。一種是課前討論,課中只展示討論結果,在展示的時候要求發言者打開視頻,這樣既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也有利于考察各組討論效果;第二種是現場討論,但是需要事先分組和成立討論室,教師隨機進入各個討論室觀察學生的討論情況,發現學生討論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隨時進行指導和幫助。第三步,課程回顧與總結。每堂課結束的時候可以預留10分鐘左右的時間,用課前設置好的題目進行測試。此時也可以發揮在線教學的優勢,通過事先設計好的程序,能夠很快分析測試結果,幫助學生自我評估,同時也給教師的持續改進提供借鑒[3]。還可以請學生發言,交流學習的心得和遇到的問題,教師進行現場答疑。對于本堂課的重點和難點,教師要再次強調,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課堂結束的時候,教師布置課后作業和下堂課的學習任務。
(三)課后整理與持續改進
首先是對學生的課后輔導。教師要及時批改學生作業,并與學生保持溝通,了解學生學習存在的問題。其次是教師的自我反思與改進。與線下課堂相比,網絡教學更方便追溯教學的痕跡。每堂課結束后,教師可以通過翻閱教學記錄和回顧整個教學過程來發現教學中的不足,思考進一步優化的方法,利用“P(plan)—D(do)—C(check)—A(action)”循環來實現教學的持續改進。基于黑龍江大學的教學實踐,文章利用扎根理論進行了質性研究,構建了“基于多主體協同的在線翻轉課堂過程模型”。研究表明,面對在線教學困境,需要學校、教師、學生及教學平臺的多方面協同,從教師和學生的心理壓力入手,對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進行全方位優化,同時也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進行改進,最終達到在線翻轉課堂的預期效果。
參考文獻:
[1]王琳琳.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教師共同體發展[J/OL].教育現代化,2017,4(47):86[2021-02-15].
[2]鄧輝,張志宏,王沖.網絡與課堂互動融合式教學改革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11(2):58.
[3]王雅晨.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15(3):270.
作者:趙琳琳 單位:黑龍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