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幼兒教育游戲巧用策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隨著現代兒童觀不斷深入廣大幼教領域的實踐工作者和理論工作者的內心,“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游戲是幼兒學習的主要方式”等教育觀念也越來越受到重視,根據游戲的實用性來劃分,游戲可以分為自發性游戲和教學性游戲。自發性游戲是兒童按自己的意愿自發產生的,能充分反映其獨立性、自主性和創造性的游戲;教學性游戲是教師為了一定的教育目的而設計的游戲,一般由教師組織兒童進行。由于教學游戲可以承擔一定的教學任務,寓含著教師的期望,并在一定程度上由教師操控,因此教學性游戲成為教師最喜愛的教學形式。
1樹立正確的游戲發展觀,恰當把握預設與生成的關系
有研究表明,目前有相當一部分幼兒教師已經意識到游戲對幼兒教育的作用,但卻很少有人認識到游戲的發展性價值,也就是說大多數的教師僅僅把游戲作為一種教育的手段而忽視了游戲本身帶給孩子的快樂,忽視了孩子在游戲中的情感體驗。要充分發揮游戲的作用就必須樹立正確的游戲發展觀,不要把眼光僅僅聚焦于幼兒學到了多少。案例中所出現的教師極力把孩子拉回表演的行為在幼兒園游戲教學中并不少見,教師都希望上課的步驟按照自己預設的軌道進行,往往忽視了幼兒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也有自己的想法和興趣傾向,這就牽涉到一個廣大教育者都很矛盾和糾結的問題:預設課程與生成課程這對矛盾怎樣調和?其實預設與生成這兩種課程模式并不是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它們都應該是為兒童服務的,因此它們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應該是為了兒童的發展,只要是有利于兒童發展的課程不管是預設還是生成的都是可以的,沒有對錯好壞之分。但教師一定要把握好二者之間的關系,在二者之間尋找一個最佳的契合點來促進游戲在最大程度上有利于幼兒的發展。恰當而有效地處理課堂上的突發事件和幼兒不合乎預設程序的意外行為是一個幼兒教師必備的教育智慧。教師對幼兒在上課過程中突然出現的想法或火花不應該極力回避或敷衍了事,而應該因時因地且恰當合理的把握教育時機生成一種具有價值的新游戲。
2把游戲的自主權還給兒童,教師成為游戲的支持者、指導者與參與者
在教學性游戲中,由于教師處于比較核心的地位,起著引導幼兒探索發現并幫助幼兒把具體的感性經驗升華成抽象的概念知識的任務,這就容易造成一個誤區:教師是游戲的主導者,幼兒的游戲行為應該跟隨教師的思路,教師卻成為主角,操控著整個游戲的進程與方向,幼兒成為游戲的被動參與者,甚至說是教師控制的木偶。這完全違背了我們設計游戲的初衷,不管是怎樣的游戲,幼兒才是游戲的主角,游戲的自主權不應該在教師手中而應該在幼兒手中,只有幼兒全身心投入的游戲才會具有價值,如果幼兒只是在教師的控制下機械的操作著某種玩具或動作,這對幼兒的發展是毫無意義可言的。作為教師,在幼兒的游戲中應扮演著三種角色:游戲前材料準備、環境創設的組織者;游戲中適當干預、引導幼兒游戲行為的指導者和參與者;游戲結束后教師又扮演著幼兒知識經驗的總結者和提升者。但自始至終教師都只是作為配角的身份出現的,幼兒才是游戲的主體。因此,教師一定要轉變原有的觀念,不再把自己作為游戲的操控者和獨裁者,把游戲的自主權還給幼兒,讓幼兒在自由和諧、不受拘泥的環境中建構自己的知識和經驗。
3教師應恰當把握游戲指導的時間與方式,克服主觀隨意性
首先,教師在指導前一定要經過認真仔細的觀察,確定這個問題幼兒能不能自己解決,需不需要教師的幫助。教師要明確意識到,適度的阻礙與困難在一定程度上能激發幼兒解決問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能夠提升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如果把握不好而超出了幼兒能力范圍過多的困難也有可能會使幼兒的自信心受挫。教師要把握指導的恰當時機,保護幼兒的自信心和解決問題的興趣。其次,教師要注意指導的方式方法,幼兒還處于身心發展的低水平階段,幼兒的學習方式主要為模仿學習,因此教師在進行指導時應該親力親為,給幼兒一個感性的體驗而不是枯燥無味的說教。對于一些語言水平較高的游戲,教師在指導時更需要技巧,把一些生僻的詞句轉化為通俗易懂的語言形式傳遞給幼兒,把難以理解的句子用情景表現或肢體語言的形式來表現。這種方式不僅能增加幼兒的感性體驗,同時還能喚起幼兒積極表演的興趣,為更好的學習創造一種和諧的心理氛圍。
4把握教育契機,在游戲中深化學習內容
游戲是幼兒進行學習的最主要的方式。早在柏拉圖時代,就有“寓學習于游戲”的教育理念,福祿貝爾更是推崇有加。現代的教師也開始轉變教育觀念,幼兒園中游戲教學占很大的比重,教師也會組織一些游戲活動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游戲中獲得知識和技能,但卻往往把握不住教育的契機,白白丟失了進行教育的好時機,教師不應該只把游戲當做小孩子的玩鬧,忽略了游戲的價值。教師在組織游戲時,要盡量的引導幼兒思考更多的問題,引導幼兒在討論中解決問題,而不應該僅僅局限于教授一些淺層次的問題,如案例1中教師可以增加一些新話題,如“商品的價格標簽怎么看?”“我們有五塊錢,可這個巧克力只賣三塊錢,該怎么辦啊?”“我們要買盒餅干,錢不夠了怎么辦?”“付錢的人好多啊,我們該怎么辦?”“麗麗和天天同時看上了這個玩具貓,可只有一個,該怎么辦?”這些新話題不僅能夠重新喚起孩子們游戲的熱情而且還能在游戲中深化幼兒對“買”與“賣”的理解,并能讓幼兒學到怎樣與人交往,發生沖突該怎么辦,幼兒在游戲中能夠很輕松的學到許多有用的知識。此外,教師還要特別注意自己的態度語氣,不要從自己的角度來看待孩子,在大人眼中再簡單的事情都或許需要幼兒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做到,教師在指導幼兒游戲時一定要放低姿態,以同伴的身份為幼兒提建議、出主意,采用一些諸如“你覺得這樣會不會好些?”“你這樣試試看看會怎樣?”而不是類似“你應該這樣”“你必須這樣做才行”這些命令式的口氣。
總之,游戲是幼兒園教學中最主要的教學方式,但并不是說任何游戲都要有教學目的、教學結果,不能過于功利性。一旦游戲被套上教育的“枷鎖”,那游戲就失去了最重要的發展價值。因此,在進行游戲教學時,一定要謹記:兒童是游戲的主人,幼兒園和教師只是為兒童提供均等的游戲機會、充足的游戲材料、適當有效的引導性干預和分享游戲經驗的機會,讓幼兒在自由自在、寬松和諧的環境中享受游戲的快樂。
作者:劉科 單位:江蘇省宿遷高等師范附屬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