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綜述幼兒教育小學化的思考與建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傳統的教育價值觀及應試教育的影響
“學而優則仕”的教育思想一直影響著我國社會的教育價值觀,并且這種影響已經滲透到了幼兒教育領域,成了促成幼兒教育“小學化”的一個重要因素。再加上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使幼兒園成了小學的預備班。
2.政府部門監管不力,經費投入不足
政府對幼兒園的監管不力,缺乏對幼兒園進行審批、考評、獎懲的法規,幼兒園隨意制定教育目標、設計教育內容,直接導致了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的產生。當前我國幼兒教育并未納入義務教育范疇,教育經費投入不足,特別是農村幼兒教育經費投入更是鳳毛麟角。盡管這幾年國家加大了對幼兒教育的投入,但是由于前期欠賬太多,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有一定的難度。幼兒教育經費的短缺影響了幼兒教育的正常發展。農村很多幼兒園附設在小學,條件簡陋,往往就是幾間房子,里面擺上幾張破舊的桌椅、板凳,再加上一些簡單的娛樂設施,更有甚者,有些幼兒園連這些基本的教育設施也不全,根本談不上幼兒智力的開發和能力的培養;再加上教育觀念的滯后,幼兒教育“小學化”就出現了。
3“.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望
走進農村的幼兒園,你經常會聽到家長這樣和老師交流:老師,你昨天教的字孩子還是不會。”“老師,今天給孩子布置什么作業?”“老師,那孩子放了學光知道玩,就是不愿意寫作業。”由于不少農村家長不了解什么是幼兒教育,不懂得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幼兒教育的方式方法,導致很多家長就把孩子在幼兒園認了多少字、會背多少詩、能做多少算術題作為衡量幼兒園好壞的標準。如果幼兒園不教孩子“識字”“計算”和“背詩”,家長就認為這樣的幼兒園不合格、老師不會教。
4.幼兒園辦園宗旨不端正
幼兒教育社會化的改革,使不少公辦園走上了自負盈虧的道路。要自給自足,生存問題首先擺在了眼前。有些公辦幼兒園認為,如果不教孩子“識字”“計算”和“背詩”,家長就會對幼兒園的教學有意見,為了迎合家長、吸引生源,就要進行“小學化”教學。而很多民辦幼兒園以營利為目的,為了吸引生源,投家長所好,打著特色課程的旗號,開設英語、識字等課程,進行“小學化”教學,以此來滿足家長的需求,從而贏得生源。
5.幼兒教師專業素質偏低
由于農村和城市各方面條件的顯著差異,再加上工資低、社會保障差等原因,農村幼兒園很難招聘到優秀的幼兒教師。我國農村幼兒教師的學歷水平普遍較低。據統計,2005年農村專任教師人數16.95萬人,其中高中以下學歷教師人數1.60萬人,高中學歷教師人數10.77萬人,專科及以上學歷教師人數4.58萬人。本身學歷不高,又缺乏應有的培訓,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農村幼兒教師專業素質偏低的現狀。另一方面,農村幼兒園還存在師生比過高的情況。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得農村幼兒教師既沒有時間也沒有能力去深入地了解幼兒,去研究如何更好地培養孩子的興趣、開發孩子的潛能,從而出現了幼兒教育“小學化”的現象。
1.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
《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中提出了“幼兒為本”的教育理念,即“尊重幼兒權益,以幼兒為主體,充分調動和發揮幼兒的主動性;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保教活動規律,提供適合的教育,保障幼兒快樂健康成長”。這一理念的提出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主、以書本為主、忽視幼兒存在的教學模式。教育應當順應幼兒自然成長的規律,任何違背這一規律、揠苗助長的行為都將得不償失。
2.強化政府行為,增加經費投入
加快學前教育立法,提高教育政策的執行力度。強化政府行為,加大政府相關部門對幼兒教育的監管、評審力度。同時,“若想重點發展農村學前教育這一‘短板’,應該將之真正視為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省統籌、縣主管’的范疇。同時,為調動經濟條件較好、有余力舉辦幼兒園的鄉村的辦學積極性,在‘以縣為主’管理學前教育的同時,應補充實行‘縣鄉共管’的管理模式”。在明確各自職權的基礎上,定期對幼兒園進行督導,使幼兒園依法辦園、依法執教,從根本上徹底解決農村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增加政府經費投入。我國城鄉幼兒教育發展差距顯著,并且差距不斷擴大。只有不斷增加政府投入,才能改變農村幼兒園基礎設施差、幼兒教師待遇沒保障等一系列的問題,才能為解決農村幼兒教育“小學化”創造條件、打下基礎。《教育部關于規范幼兒園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糾正“小學化”現象的通知》中指出:創設適宜幼兒發展的良好條件,整治“小學化”教育環境。幼兒園要創設多種區域活動空間,配備豐富的玩具、游戲材料和幼兒讀物,為幼兒自主游戲和學習探索提供機會和條件。這些條件的創設,沒有政府的投入是很難實現的,但是完全靠政府投入也是不現實的。因此,應該是公辦園以財政投入為主,民辦園給予部分投入,即根據民辦園的盈利情況作適當投入。
3.大力宣傳有關幼兒教育的政策、文件
通過各種形式,積極向家長宣傳幼兒教育的政策、文件,使家長樹立科學的育兒觀念。一方面,可以通過大眾媒體向家長做好宣傳工作。另一方面,幼兒園要承擔起向家長宣傳幼兒教育科學知識的重要任務。通過讓家長參與幼兒園的活動,加深家長對幼兒園及幼兒的認識,以便更好地好做好教育工作。關于幼兒園與家長的合作,瑞吉歐學前教育方法是這樣做的:我們建立起來的組織形式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不同類型的具體活動,有固定的時間、地點讓家長參與并交換信息。如:•成立家長委員會,定期與教師見面。•傍晚或下午的懇談會,教師與家長分享和討論孩子的學習情況。•校方與家長共同設計和安排的慶祝活動。•在學年初,讓家長了解學校情況和課程安排。……除了這些固定形式,我們還以其他方式與家長溝通,以便通報學校情況,邀請他們積極參與。如:•日志——周一至周五每天張貼的一份迷你文件,內容包括孩子們的談話和作品,一個或一組教師的觀察記錄、講解或對家長的提問。•發放到每個家庭的小宣傳單和致家長書,宣傳重要信息或邀請家長參與活動…•家長教師委員會的會議記錄。通過以上這些形式,使家長既了解了幼兒教育的政策、文件,又掌握了幼兒的在園情況,密切了家庭與幼兒園的關系,為更好地教育幼兒提供了平臺。
4.提高農村幼兒教師的專業素質
通過不斷提高農村幼兒教師的專業素質,徹底解決農村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把好入口關,從源頭上提高農村幼兒教師專業素質。其次,建立農村幼兒教師培訓體系,切實做好培訓工作。現在,幼兒教師國家級培訓正在進行中。要想讓培訓真正發揮實效,不落空,培訓就不能走過場,要總結經驗,學會反思。除了幼兒教師國家級培訓外,各地還要根據需要組織各種內容、各種形式的幼兒教師培訓,以滿足幼兒教師的專業需求。最后,農村幼兒教師自身要不斷提高學歷水平,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農村幼兒教師的專業素質提高了,解決農村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才會有希望。“受過訓練的園丁的工作是很小心的,因為他受過良好的教導,知道在什么地方去做,知道在什么時候去做,知道怎樣去做,并且知道什么不必去做,自己才不至于失敗”。
5.做好幼小銜接工作,解除家長后顧之憂
要使家長明白,做好幼小銜接工作,知識準備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除此之外,還要在心理素質、生活和學習習慣的養成、社會性交往等方面做好準備。首先,要從心理上讓幼兒做好入小學的準備。家長或教師可以有意識地領幼兒到小學參觀,了解小學生的生活,體驗當小學生的感覺,激發幼兒上小學的愿望。其次,讓幼兒在生活和學習上做好入小學的準備。家長要注意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的慣,盡量讓幼兒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
作者:于淑貞 單位:山東英才學院學前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