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鄉村振興下的農村遠程教育生源問題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是農村遠程教育的典型代表,在十余年的發展歷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果,為鄉村培養了大批本土人才,為新農村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在十余年的發展中,“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也遭遇了諸多困境,生源困境是其中較為嚴重的,影響了“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的深度發展。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為農村注入了新的活力,大量的返鄉創業人員及下鄉養生養老人員有助于解決農村遠程教育生源問題,助力其深度發展。
[關鍵詞]農村遠程教育;鄉村振興戰略
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在報告中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指出要建立“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農村。2018年國家先后了《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鄉村振興成為新時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抓手。指出,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明確了人才在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因此,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應是鄉村人才的振興。提出的“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是鄉村人才培養的目標。2018年12月29日,教育部《高等學校鄉村振興科技創新行動計劃(2018—2022年)》指出,組織和引導高等學校深入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發揮高等學校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和國際交流合作方面的重要作用,對高等學校參與鄉村振興人才培養提出明確要求。農村遠程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一種特殊類型,多年來一直致力于農村本土人才的培養,為新農村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但由于種種原因,農村遠程教育發展一直不完善、不充分,不能滿足新時期新農村建設的需要。鄉村振興戰略為農村遠程教育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能夠助力農村遠程教育深度發展。本文擬以“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為例,從生源視角探討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如何深度發展的問題。
農村遠程教育發展面臨的招生困境
“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是為了解決農村人才資源匱乏的問題,教育部于2004年開始推進的一項農村人才培養試點工作。教育部將“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試點工作交由在遠程教育方面實踐多年、經驗豐富的廣播電視大學(現國家開放大學,為了便于行文,本文統一稱廣播電視大學,特作說明)實施?!耙淮逡幻髮W生計劃”實施至今已經16個年頭,廣播電視大學依靠系統辦學優勢,在各省級電大下設立了少則幾個,多則100余個學習中心,全國共計1513個學習中心,將學校辦到基層農村,真正做到了送教上門,為農村培養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本土人才。但在實施過程中,“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在深度發展方面也面臨諸多困境,特別是生源問題。相關研究顯示,“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在2004年首次招生時,招生人數為2634人,與當時計劃招生數8000人相去甚遠。隨著教學工作的不斷推進,“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逐漸為當時社會所熟知,2005年招生人數較第一年大幅度增加,達到15724人,可謂是突飛猛進。此后,“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招生人數不斷攀升,至2009年達到了一個高峰,年招生人數達到71306人,但2010年招生人數出現較大幅度回落,招生人數為62854人。這是由于2010年后,由于缺少《全國電大教育基本情況統計公報》數據的支持,我們無法得知此后“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每年招生的具體數據。有研究者對部分省市“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開展情況進行了關注和研究,部分省市區積極同當地政府部門溝通協作,爭取政府部門專項資金支持,免除“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學員學費,“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招生情況喜人,如江西省啟動“一村一名大學生工程”,截至2017年春累計招生36462人。但這畢竟是部分省市區,大部分地區的招生情況仍不容樂觀。有研究者披露,截至2018年底,全國省級廣播電視大學所屬的1513個學習中心共開設了25個相關專業,累計招生人數為687579人,畢業生為459536人。按15年累計招生687579人計算,平均每年招生人數約為45839人,而在“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招生第5年即2008年,其招生人數已達49799人之多,超過了這個平均數,2009年、2010年招生人數均在6萬至7萬人,這表明2010年后,“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年招生人數沒有顯著提升,出現了招生瓶頸問題。
鄉村振興戰略帶來的生源紅利
1.大量農民工回流農村
我國長期以來實行的“城鄉二元結構”體制致使城鄉發展極不均衡。改革開放后,面對城鄉的巨大差異,許多農村青年離開家鄉進城打工,希望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改變生活現狀。這對國家工業化發展和城市化的推進作出了巨大貢獻,但同時也使廣大農村地區出現“空心化”和“老齡化”的問題,城鄉差距進一步拉大。進入21世紀,鑒于務工潮對農村的巨大影響,國家2005年提出了“新農村建設”,加大了對農村的投資和發展力度。此外,國家以出臺政策文件的形式引導農民工返鄉創業,2014年9月,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為農民工服務工作的意見》;2015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的意見》;2016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意見》等。各級地方政府部門除了出臺相關農民工返鄉的實施意見外,還積極改善農村環境,為農民工返鄉創業提供政策支持和專項資金支援。在各級政府的引導下,自2010年起,我國返鄉農民工以每年不低于50萬人的數目增長。據統計,至2015年,我國返鄉創業的農民工數量已達450萬人。2018年,國家發改委的《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年度報告(2017年)》統計,2017年,全國返鄉創業者已逾740萬,其中返鄉農民工占72.5%。中國社科院的一項研究報告《中西部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處境與對策》顯示:66.1%的農民工到了一定年齡就會回鄉,大多數農民工沒有將自己生產生活場所轉移到城市社區。國家行政學院生態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張孝德在《鄉村遇工業文明衰,逢生態文明興》一文中提出:“未來大約有3570萬農民工,因到退休年齡而出現在城市無法就業的現象。他們中有2500多萬農民工將帶著他們的收入,帶著城市文化的生活經驗回鄉養老或再創業?!边@2500多萬僅僅是面臨退休、被迫返鄉的農民工,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進一步推進,鄉村生活和創業環境的進一步改善,必將有更多年富力強的農民工返鄉創業,投入到家鄉的建設之中。
2.下鄉養生養老的人口不斷增加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推進,政府對農村基礎設施投入力度的不斷加大,農村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農村優良的自然資源成為其巨大的優勢,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城市人口。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周立教授認為,“四洗三慢兩養”成為鄉村新價值與鄉村滿足人們美好生活需要的新代名詞?!八南础敝傅氖呛揉l村天然水,吃鄉村生態飯,可以“洗胃”;呼吸鄉村新鮮空氣,可以“洗肺”;觀賞鄉村青山綠水,可以“洗眼”;過上鄉村閑適生活,可以“洗心”。“三慢”指的是鄉村的“慢食、慢村、慢生活”。“兩養”指的是鄉村提供養老、養生空間,幫助城市人安度退休和休閑時光。周立教授還預測,以當前2.4億老年人口計算,即使只有三分之一退休老人愿意下鄉養老,也會有8000萬人。這些下鄉養老的退休人士大部分是從農村走出來的成功人士,他們有農村情結,回鄉村后必然成為新鄉賢。
對農村遠程教育深度發展的思考
1.抓住鄉村振興機遇,突破招生瓶頸
農村遠程教育在深度發展過程中遇到了諸多困境,成為制約農村遠程教育深度發展的瓶頸。第一大困境是招生問題,生源是教育生存和發展的關鍵性問題。由于受到打工潮的影響,大量年富力強的農村青年都選擇了外出打工,農村出現“空心化”“老齡化”傾向,農村中成人教育生源受到極大影響,這也是“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經過10余年發展,招生規模遲遲不能有質的飛躍的最主要原因。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國家鼓勵和引導廣大農民工返鄉創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前面已經提到,至2017年返鄉者已達740萬人,這是潛在的巨大生源。同時可以預見,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推進,返鄉創業將會是一種潮流,生源將會大幅度增加。另外,下鄉養生者、養老者也有老年教育需求,他們也是農村遠程教育的潛在生源。農村遠程教育一定要抓住這個絕好的機遇,不斷加強自身建設,逐步實現招生數量質的飛躍,只有這樣才能為鄉村人才培養作出更大貢獻。
2.重新科學設置專業及課程,爭當鄉村人才振興的排頭兵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農村人口素質不再如以前,必然出現各類人群,諸如回鄉創業者,他們已經擁有城市文化生活的一部分經驗,攜帶城市掙來的資金,擁有一定的技能,但可能缺少管理經驗或者某方面專業知識。來農村興辦公司創業的企業,他們擁有城市興辦企業的經驗,也有一定的資金,但缺的可能是對鄉村文化的了解及鄉村生活的適應。來鄉村養生者、養老者,他們人生閱歷、人生經驗都足夠豐富,也衣食無憂,但他們缺的是一個交流平臺,以讓自己的生活更充實。當然,人口最多的肯定是并未離開過故土的本地村民,他們缺少的除了文化知識外,還有能夠發家致富的技能。他們究竟需要哪些技能?國家行政學院生態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張孝德認為:未來有六類產業將會成為振興鄉村文明發展的新興產業,它們分別是生態有機農業、鄉村旅游業、鄉村手工業、鄉村農副產品生產和加工業、鄉村新能源產業。因此,根據這些實際情況,農村遠程教育應該重新審視自己所設的專業及課程,及時調整或更新專業及課程,將專業和課程及時與鄉村振興過程中出現的新變化相適應,只有提前布局,才能在參與鄉村振興戰略中拔得頭籌,成為鄉村振興的排頭兵。結語一直以來,農村遠程教育在農村本土人才培養上作出了重要貢獻,為農村培養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但農村遠程教育在發展過程中也遇到了生源困境,影響了其深度發展。自鄉村振興戰略提出后,國家積極鼓勵和引導高等學校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對農村成人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這對農村遠程教育既是巨大挑戰又是絕好機遇,鄉村振興戰略必然會帶來巨大的返鄉人口及養老養生人口,他們都是農村遠程教育潛在的生源。農村遠程教育還必須有提前謀劃的意識,敏銳洞悉鄉村振興中各類人群的教育需求及未來鄉村的熱門產業,有針對性地提前設置專業和課程,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順利推進,為鄉村振興作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溫鐵軍、張孝德:《鄉村振興十人談》,江西教育出版社,2018。
[2]張曼茵、李廣德、夏冬梅:《遠程教育培養鄉村振興本土人才的先行探索——以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為例》,《中國遠程教育》2019年第10期。
[3]顧瑩、方軍:《鄉村振興視域下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困境與對策研究》,《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19年第4期。
[4]張小永:《從“一村一”試點到參與鄉村振興戰略——對廣播電視大學開展“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的回顧與反思》,《陜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年第3期。
[5]易安:《從“鄉賢”到“鄉村振興帶頭人”——成人教育助力鄉村振興的路徑》,《當代繼續教育》2019年第5期。
作者:張小永 史永博 單位:陜西廣播電視大學遠程教育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