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孩子的養成教育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養成教育是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習慣是養成教育的產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經意的小事,卻蘊含了足以改變人類命運的巨大能量。好的行為習慣可以成就一個人,不良的行為習慣也可以毀掉一個人。抓好養成教育,應當從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入手。家長錯誤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會給孩子造成不良的影響,毀掉孩子的一生。如何做好孩子的養成教育呢?孩子的養成教育要從小抓起,重視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把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有機協調起來才能更好地做好孩子的養成教育。
關鍵詞:養成教育;家庭;學校
“他拿你練習冊,你不會打他,你長得膀大腰粗的……”一位家長正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年幼無知的孩子什么也不懂,如一張白紙,可家長如此教育孩子會帶來怎樣的后果呢?把一個天真無知的孩子塑造成一個擁有良好行為習慣的人,可謂是最偉大的藝術了。“養成教育”就是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它往往從行為訓練入手,綜合多種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孩子的知、情、意、行,最終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做得好,就會使孩子有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良好的習慣是孩子成功的基礎和保證。那么,如何才能做好孩子的養成教育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四個方面做起。
一、養成教育要從小抓起
幼小的樹苗能長成參天大樹,成為棟梁之材,不僅要有優良的種子,還要有適合其生長的必備條件及外部環境。從小就長歪了的樹苗,它是很難長成材的,只有在最初的時候,就去扶正它,使它具有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這就具備了一個好的發展基礎,也是使其成功的一個重要前提條件。古語:“三歲看老”,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養成教育要從小抓起。有的家長反映,孩子學習成績低,不寫作業,還難于管教等等,我認為究其原因是孩子從小沒有養成一個好的行為習慣,“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如果養成教育從小抓起,形成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就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不良現象了。班里有個男生,經常不洗臉,而且衣褲總是很臟。家訪時,我發現其家里環境也可謂是臟、亂、差。
二、家庭教育對于孩子養成教育有著啟蒙的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起蒙老師,從蹣跚學步到牙牙學語,都是在父母的教育影響下的。俗語“有其父,必有其子”“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在我們胡同,有兩個七八歲大小,經常在一起玩耍的孩子,每次起爭端的時候,其中一個孩子總以跟對方擺事實、講道理的方式化解矛盾,而另一個孩子則是滿口臟話,罵人一套套的,而且,火了,回家就把菜刀拎出來了,總想以暴力解決。相仿年齡的兩個孩子,卻有著不同的行為習慣,這是為什么呢?應該與家庭教育有關吧。“孟母三遷”講的就是家庭環境對孩子養成教育的啟蒙作用。作為父母一定要做好孩子的啟蒙教育。
三、學校教育對學生養成教育的主導作用
蘇聯教育家瑪卡連柯說:“不管有什么樣勸說,也做不到一個正確組織起來的自豪的集體所能做到的一切。”可見,學校教育對學生的教育有著重要的作用。學校里良好的教育環境對學生的養成教育有著促進作用。良好的學習風氣,團結互助的力量,比、學、趕、幫的勁頭都對養成教育有著巨大的激勵作用。我班曾有過這樣一位學生,他平時少言寡語,性格內向,一遇到困難,脾氣就異常暴躁,心理有些偏激。通過家訪,我了解到他的家庭環境:父母不和,經常在孩子面前吵架,甚至大打出手。母親長期在外打工。家里只有父親領著兩個上學的孩子,繁重的壓力導致父親動不動就對著兩個孩子發火。了解這一情況后,我主動找其父母做工作,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分析家庭環境對孩子成長的重要作用,讓家長明白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應給孩子營造一個健康的環境。家長認識到家庭環境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在班級中我號召全班學生主動與他交流、溝通,學習上、生活中多去關心、幫助他,和他成為朋友。慢慢地我發現這個學生在轉變。他變得喜歡與人交流了,平時不再少言寡語,學習積極努力了,成績也一路從班里的學困生成了一名優等生。學校教育對學生的養成教育有主導作用,教師對學生的養成教育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的模范榜樣、言傳身教,他們的潛移默化,無不感染熏陶著學生。小學生的模仿能力強,在這方面更為突出。這就要求教師在教育學生的同時必須注重自身修養。不能忽視自身對學生養成教育的影響,用自身的榜樣去感染學生,主動與學生交流,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四、學校與家庭的協調教育更有利于學生的養成教育
學校與家庭都對孩子的養成教育起著重要的作用。但兩者如果孤立起來,不能有機結合,就不能發揮其教育的巨大作用。有時還會互相沖突,降低教育效果。因此,學校與家庭只有做到互相協調,互相溝通,團結協作,才會最大限度地發揮教育的作用。養成教育是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習慣是養成教育的產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經意的小事,卻蘊含了足以改變人類命運的巨大能量。好習慣常常讓人受益終身,壞習慣往往使人深陷泥潭。因此,要抓好養成教育,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老師、家長應從自身做起,一定要重視孩子的養成教育。
作者:楊利新 單位:吉林省通化縣東來鄉海聯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