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學生養成教育主要舉措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什么是教育?簡單地說就是養成習慣。”可見養成教育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及一生的發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教學管理中,如果教師重視學生的養成教育,讓每一位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養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和學習方面的良好行為習慣,則不但可以規范其言行,促進其健康人格的發展,還將成為他們一生受用的寶貴財富。近年來,我校一直重視學生的養成教育,把這項工作作為學校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并取得一定成效。現將我校抓學生養成教育的主要舉措歸結如下:
一、加強養成教育監管,為開展工作保駕護航
學校召開校委會經過商議,決定將養成教育作為辦學特色來抓,并在此后召開的全體教職工會議上一致通過。經過多次商討,制定出以下措施,并切實落實到位,以確保該項工作順利開展。
1.健全監管組織,確實加強領導。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教師為組員的“東灘小學行為習慣養成”工作小組,負責制定每學期的工作計劃,組織實施具體工作,全面加強對學生的監管。在工作開展過程中,值周教師對各班養成教育工作開展的情況每天都進行監督和評價。
2.實行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構建學生養成教育體系。學校和家長合作,通過召開家長會、家校座談會、家長培訓會等形式,加強學校和家長之間的交流合作,使學校和家庭教育保持高度一致。同時,要求家長在家里也要對學生進行良好習慣的培養,把家庭教育納入到學校教育的軌道上,形成合力,共同對學生的行為習慣進行教育。
3.建立相關制度,堅持養成教育常抓不懈。學校制定了《東灘小學養成教育培養細則》和《東灘小學養成教育實施方案》。在《細則》中明確規定了各學段在禮儀、紀律、學習、勞動、安全、衛生六個方面的具體管理條例及評價規則;在《實施方案》中確定了各班養成教育要達到的目標及實施的具體內容。
二、發揮規則作用,狠抓行為規范訓練
為規范學生的行為,養成學生良好的習慣,我校以《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東灘小學養成教育培養細則》為依托,嚴格規范學生的行為,狠抓學生的養成。學校要求各班班主任在每周星期一班會時間給學生逐條闡釋《細則》,讓每一位學生明確《細則》中的每一項具體要求。在學習上,要求學生每天早上提前半小時到校,由語文老師組織有序到操場上晨讀,現已形成習慣;在衛生方面,每天上午第一節課后,由各班生活委員組織學生到各環境區域撿拾垃圾;在課余時間,要求學生每節課后由班主任老師負責在操場上開展跳繩、轉呼啦圈、拍皮球等陽光體育運動;在文明禮貌方面,要求學生每天到校后要向老師和同學致禮問好,放學后向老師或同學間相互再見。為將《東灘小學養成教育培養細則》落實到位,由值周教師對每個班學生的學習、衛生、紀律、安全、禮貌、放學路隊嚴格監管,并將表現情況如實記錄在案,最后量化打分,在周末給予通報,并將此作為評選優秀班級的主要依據。經過長期培養,我校學生都能以各項規則為標準嚴格要求自己,逐漸養成了講文明、講禮貌、講衛生、講秩序、講道德的好習慣。在課堂上,能遵守課堂常規,專心聽講,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學習風氣;校園環境、教室及個人衛生都能保持干凈,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觀;下課后各班能有序到操場上組織好開展陽光體育運動,同學間合作團結,積極上進,形成了良好的學風、班風、校風。
三、營造育人環境,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習慣
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實施文明養成教育的有效載體。近年來,我校將一些有關文明禮儀、行為習慣的規則及名言警句整理出來,制作成校園展板、班級文化匾牌及警示牌,讓學生在濃厚的文化環境中接受教育,在潛移默化之中自覺養成良好行為習慣。例如,我校制作了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校園文化墻、文化展板及愛護花草樹木的警示牌,各班教室內的墻上還制作了有關學習、禮貌、衛生、安全、勞動等內容的匾牌及提示學生說普通話、寫規范字的條幅。這些蘊含著良好行為規則及學習、處世原則的文化載體,無聲無息地走進學生的心靈,在潛移默化之中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四、樹立學習典型,形成追趕榜樣的好風氣
首先,提升教師綜合素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其道德品質、人格力量、工作態度甚至言行舉止無不對學生的成長起著深刻的影響。教師的形象,是學生的一面鏡子,讓學生做到首先自己應該做到。教師只有為人師表,教育才有說服力。為此,我校在每學期的師德師風學習過程中不斷提升教師的道德修養與綜合素質,嚴格規范教師的言行舉止,在無形之中給學生的行為習慣起到模范作用。在教師的表率作用和嚴格要求下,我校學生大多都能嚴格遵守學校紀律,形成了良好的學習風氣、衛生習慣和禮貌待人的好風尚。其次,在學生中樹立楷模。我校每年都要樹立一批優秀學生,作為全校學生學習的典范。評選楷模時把是否具備良好的行為習慣作為重要條件。學校還通過廣播、宣傳欄等方式對學生楷模的先進事跡加以宣傳,而且這樣的典型更具體、突出,更富有激勵性和教育性。在楷模的影響下,學生在無形之中養成了很多良好的行為習慣。
五、以課堂為主陣地,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
1.以語文、思想品德課為主的各學科中,都滲透著豐富的有關養成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內容。在課堂上,各學科老師只要將相關的課文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相機對學生進行良好行為習慣教育,并在教學活動中對課程中的部分內容進行實踐,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使學生在學到本學科知識的同時不斷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強化養成教育。學生在校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課堂上度過的。為此,我校制定了《東灘小學課堂常規細則》,對學生寫字讀書的正確姿態、討論問題時的合作方式等學習活動都有嚴格的規定。在教學過程中,師生嚴格遵守課堂常規,長期堅持,學生不但養成了很多學習好習慣,還營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圍,有效促進了教育質量的提高。
六、積極開展各項活動,強化學生養成教育
1.每學期開校,我校都要從網上下載一些關于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教育專題片組織全校學生觀看,讓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自覺接受良好的行為習慣教育,有力地促進了身心健康發展。例如,讓學生觀看了專題片《小習慣成就大未來》、《餐廳禮儀》及《在習慣中成長》后,無形中對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產生了積極影響。
2.通過少先隊、班會、國旗下的演講等活動,積極開展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活動。學校將每周星期一的升旗儀式和班會活動,每周星期三開展的少先隊活動作為學校開展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有力陣地,對學生進行學習、禮貌、衛生、紀律等良好習慣的培養,促進了他們良好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近兩年來,學校組織學生開展了一日常規示范表演、有關養成教育為內容的專題講座和國旗下的演講比賽、各班課堂常規示范評比等有關養成教育為主的系列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很多好習慣的種子悄然播撒在了每一個學生的心中,引導學生在一條文明、干凈、陽光的道路上健康快樂地成長。促使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是一項長期、艱巨而耐心細致的工作。我校將從實際情況出發,針對學生特點,進一步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對學生的行為規范教育采取日常行為經常抓、遇到問題突出抓的做法。這樣持之以恒抓下去,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目標就容易實現了。
作者:胡海成 單位:甘肅省肅南縣東灘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