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消化內科臨床教學循證醫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對象和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取我院消化內科實習的56名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并隨機分為兩組,試驗組28人采用循證醫學模式教學,對照組28人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兩組學生在性別、年齡構成和平時成績等方面無顯著差異(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傳統的臨床醫學實習教學模式以臨床查房、經驗傳授和技能操作為主要教學模式,并配以專題講座和病例討論。
1.2.2試驗組帶教老師嚴格遵循循證醫學的原則,實行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方法。
(1)學生和老師針對具體病人提出臨床問題,比如“消化性潰瘍”患者發病的可能誘因,主要臨床表現,診斷與鑒別診斷,治療原則及治療方案等;
(2)查閱文獻收集解決問題的最好研究依據;
(3)嚴格評價研究依據的真實性和可行性;
(4)將研究結果用于指導具體病人的處理;
(5)經過臨床實踐后作出效果評價和總結。
1.2.3效果及評價采用理論測試和實踐技能考核進行教學效果評估。并針對循證醫學教學模式,采用問卷調查試驗組學生。
1.2.4統計學方法不同教學模式間成績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學生測試成績比較
對照組學生理論知識、實踐技能和病案分析的成績分別為(76.2±5.7)、(75.3±6.2)和(71.8±5.3);試驗組學生的這三項成績分別為(78.4±6.3)、(88.5±7.1)和(91.2±4.5),對照組均高于對照組,其中實踐技能和病案分析成績兩組差別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問卷調查結果
試驗組學生對自己在消化內科實習期間自學能力、查閱文獻能力、臨床思維能力、醫患溝通能力及對目前教學方式滿意度等方面肯定率分別為85.71%、100%、78.57%、89.29%和96.43%,均高于對照組的57.14%、53.57%、53.57、50.0%和60.71%,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循證醫學可以將臨床醫生的臨床經驗、最新的研究證據很好的與患者的具體情況有機的結合起來,因此被譽為“21世紀臨床醫學新思維”。那么如何將這一臨床醫學新思維貫穿到臨床醫學教育中,成為了擺在醫學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我們消化內科教研組帶教老師通過一系列措施把循證醫學的理念貫穿于整個消化內科臨床實習教學的過程。如:追蹤最新消化內科的臨床研究結果;講解疾病以病人為中心;授課方式以問題為中心和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同時培養學生發現問題、需找解決問題的客觀證據、總結經驗等能力;教授文獻檢索和追蹤最新研究證據的技巧等。本文觀察了循證醫學和傳統醫學兩種授課理念的教學效果,結果顯示試驗組學生出科考試成績優于對照組學生,尤其是在病案分析方面,反映了通過循證醫學模式的實行可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同時試驗組學生的理論知識并不遜于對照組學生。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試驗組學生對循證醫學教學模式肯定率高于對照組學生對傳統教學模式的肯定率,且對自身在醫患溝通能力、自學能力、臨床思維能力、查閱文獻能力等方面進步的滿意程度高于傳統教法組,說明循證醫學帶教法更有益于學生進步和后續職業發展。總之,研究結果顯示循證醫學帶教模式對臨床醫學生的培養非常有益。
作者:周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