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消化系統疾病循證醫學的發展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有學者進一步修正了循證醫學的定義,使其更加的完善,新定義為:慎重,準確和明智的應用當前可以獲取的最佳研究證據,同時結合臨床醫師個人的專業知識和臨床經驗,考慮患者的價值觀和意愿,將三者很好的結合在一起,制定出一套具體的治療方案[3]。在循證醫學的定義中可以明顯看出,現代循證醫學要求醫師既能夠努力尋找和獲取最佳的研究證據,又能夠結合個人的專業知識包括疾病的發生演變規律以及個人長期的工作經驗的積累,結合他人的意見以及研究成果;既需要遵守醫療時間的規律和需要,又能貫徹病人至上的原則,尊重患者的意愿,最終做出診斷治療的決定。
循證醫學的主要特征主要有兩點。第一,循證醫學將最佳的臨床證據,熟練的臨床經驗以及患者的詳細情況這幾個重要的要素緊密的結合到一起找尋和搜集最佳的臨床證據,為了得到更確切和可靠的診斷方法,制定出更合理和安全的治療方案,使患者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通過掌握的臨床經驗可以對繁雜的臨床證據進行分類和識別,從而采納最佳的臨床證據,快速的對患者的情況做出準確的分析和評價。依據不同患者的不同臨床狀況,根據具體患者需求對其疾病的嚴重程度,患者及家屬的期望值制定合理的方案,最大限度的尊重患者的選擇。只有將這些因素進行綜合考慮才能使得醫生和患者在臨床治療上達成共識,互相理解和信任,最終達到最佳的治療目的。第二,循證醫學重視確切的臨床證據,這一點和傳統的醫學是截然不同的。傳統醫學主要根據醫生個人的臨床經驗并參考更高級醫生的意見,輔以教材或相關醫學刊物、資料等,一次來制定合適的醫療方案。由于傳統醫學的主要根據不是詳細的臨床資料而是醫生的個人經驗,因此,傳統醫學的局限性非常明顯。
循證醫學在我國消化系統疾病上的應用還處于起步階段,已經建立了消化系統疾病對照試驗的資料庫。但是相關研究尚且有限,發表的論文、著作的數量還很少,真正意義上應用于臨床且較為成熟的實例就更少,加上研究設計上存在不合理的情況,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循證醫學的發展和應用。但從另一方面來看,它也給相關的醫學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新世紀的醫學工作者或研究人員,不但要在專業臨床醫學知識上有所掌握,還要對衛生統計學等方面的知識有所了解。在最近的Cochrane圖書館中,已經包含了我國研究人員完成的關于消化系統疾病的SR以及SR計劃,這些研究成果極大地促進了消化系統疾病循證醫學在我國的推廣和發展[5]。
消化系統疾病SR的結果
1胃食管反流綜合征
以往對胃食管反流綜合征的研究重點多在食管病變,一些患者就診內鏡檢查為陰性,通過加強胃動力增強食管下部括約肌的力量,從而減少反流。通過對胃動力抑制劑結合內鏡陰性的患者SR發現,在對其進行治療的過程中,質子泵對緩解胃痛的效果最明顯,而在該疾病的治療效果上相同,所以認為抗分泌治療對癥狀的緩解非常有效。
2非潰瘍性消化不良
已近知道非潰瘍性消化不良主要是Hp的作用,但在其具體病因的作用上還存在爭議。有研究進行了一個包括57個RCT的SR,對6種藥物在改善非潰瘍性消化不良癥狀評分和生活質量評分中的研究分析[6]。結果顯示,無論是Hp病因的根除還是抑制胃酸分泌,對于非潰瘍性消化不良效果的改善都不確定。
簡而言之,循證醫學作為一門臨床醫學上新興的交叉科學,還需要進一步的完善和提高。針對某一消化系統疾病按照循證醫學實踐的五個步驟,當逐一獲得這些證據之后,就能夠結合患者自身的病情對其進行治療,在治療的同時密切注意患者的治療效果。如果對患者的干預較為成功,則可以進行進一步的臨床實踐;如果不成功,則需要分析原因,找到問題所在,再重新按照循證醫學的五個步驟進行循環,直到完善。循證醫學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結果對于衛生保健工作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對臨床醫師的醫療實踐和臨床科研能力同時也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本文作者:劉濟仁 單位: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橫崗人民醫院內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