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醫學影像學臨床教學中案例教學法運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研究醫學影像學的臨床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法的效果。方法:將我校2018級進行醫學影像學臨床教學的100名學生按照學生自主的意愿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50名學生。對照組學生進行傳統的多媒體教學,實驗組學生進行案例教學法教學,統一進行一學期的教學。將兩組學生的期末理論成績作為對比,觀察案例教學法的實施效果。結果:實驗組學生的理論考試成績、看片考核成績和總成績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學生的教學滿意率(課堂教學效率、教師上課能力、上課思考能力、實際醫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和課程知識的掌握情況)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均P<0.05)。結論:應用案例教學法進行醫學影像學的臨床教學,能夠提升學生的理論成績和閱片能力,值得大量推廣應用。
【關鍵詞】醫學;影像學;臨床教學;案例教學法
隨著時代的進步,教學器械和教學方法得到了有效的改善,醫學生的課堂內容也得到了一定深化。傳統的教學囿于師資力量和教學設備等限制,導致許多課程無法正常實施,影響上課效果。目前各大醫學高校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是多媒體教學法,是通過將講學內容以幻燈片的形式投影在大屏幕上,以教師講述幻燈片上的教學內容,學生被動接納的形式進行。這種教學方式保證了課堂的有序進行,對于教師進行教學進度安排和課堂節奏控制都起到良好的作用。但是對于學生來說,被動的接受知識,并不能夠幫助他們掌握相關的醫學理論知識,反而會因為上課的枯燥而走神、打岔,降低教學的效率。研究表明,案例教學法能夠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案例教學法是將實際的醫學案例和教學內容相聯系,引發學生利用教學內容對案例進行思考,構建新型的課堂體系[1]。本次研究旨在探索對于醫學影像學的臨床教學運用案例教學法的教學效果,現進行如下報道。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我校2018級進行醫學影像學臨床教學的100名學生按照學生自主的意愿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50名學生。觀察組學生中,男生29名,女生21名,年齡跨度為19~23歲,平均(21.2±1.6)歲。對照組學生中,男生28名,女生22名,年齡跨度為18~23歲,平均(20.8±1.7)歲。兩組學生在年齡、性別等資料上差異不明顯,具有可比性(P>0.05)。排除對象:(1)排除患有抑郁、焦躁等輕度精神疾病的學生。(2)排除中途轉專業或轉學學生。
1.2教學方法
所有學生的課堂教師采用同一批教師隊伍,保證教師的教學水平一致。對照組進行傳統的多媒體教學模式,將教學知識內容以PPT的形式展現,教師對PPT上面的教學內容進行闡述,講解,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予以回答,以老師為主導地位,引導學生進行課堂教學。實驗組進行案例分析法教學[2-3],具體內容為:(1)教師率先了解教學內容的經典案例,對經典案例進行深入分析,了解成功案例中的醫療過程,把握正確醫療的內容,了解失敗案例中的重點失誤處,向學生們闡述失誤的原因以及解決方法,引發學生的思考。(2)教師在熟悉教學知識后,將課程大綱編寫發送到班群中,讓學生們在上課前預綱。(3)學生在課前預習教學內容,結合自身掌握的醫學知識對教學大綱進行理解,也可以進入圖書館對教學大綱中不明白的部分進行深入剖析。(4)課堂上,教師針對課堂大綱,進行相對的案例分析,引發學生利用學習的課堂知識進行思考;以小組形式,進行學生之間的討論,并針對病例設計治療方案。(5)教師根據學生設計的治療方案,提出優點和缺點,并介紹最佳的治療方案,如果有學生討論出最佳的治療方案,可以作為優秀學生進行表彰。(6)通過學生自主思考和教師的現場分析,幫助學生掌握相應的病理知識,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最大化。
1.3教學效果評估
(1)在學期末對學生進行考核,考核內容分為理論考試和看片考核。理論考試分為選擇、名詞解釋、填空和論述題等。看片考核是根據案例患者的CT片,進行診斷、影像學分析,說出診斷的依據。對比兩組學生的最后綜合得分,分析教學效果。(2)自制網絡調查問卷,深入了解學生對教學的滿意情況,分為課堂教學效率,教師上課能力,上課思考能力、實際醫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和課程知識的掌握情況等。設計滿意、較滿意、一般三個標準,計算滿意率。
1.4統計學分析
對得到的數據使用SPSS20.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數據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學生的期末理論成績情況
實驗組學生的理論考試成績(42.32±2.76)、看片考核成績(40.35±2.26)和總成績(82.35±3.52)均顯著高于對照組(38.42±2.51)、(36.52±2.73)、(75.34±3.25),(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兩組學生的教學滿意度
實驗組學生的教學滿意率[課堂教學效率(96.0%)(48/50)、教師上課能力(90.0%)(45/50)、上課思考能力(88.0%)(44/50)、實際醫學知識的掌握情況(90.0%)(45/50)和課程知識的掌握情況(92.0%)(46/50)]均顯著高于對照組[(70.0%)(35/50)、(62.0%)(31/50)、(68.0%)(34/50)、(66.0%)(33/50)、(70.0%)(35/50)],(均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隨著時代的進步,教學方式也應該與時俱進,教學內容和教育思想,對于學生的課堂效率和知識掌握情況有較大的影響。傳統的幻燈片教學模式,是以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者,對學生進行教育知識的闡述和指導,通過教師的講解,剖析課堂教學內容,學生在聽從教師的講解過程中,逐漸將知識內容轉化為自己理解的專業知識。這樣的教學過程,不僅包含了教學知識,也包含了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師對知識的解讀方式,會逐漸形成學生的解讀方式,因而這種教學方法存在較大的弊端。案例分析法是以教學知識與實際案例結合,將書本上的內容聯系實際,使課堂不再充斥著單調的理論知識[4]。通過聯系實際,發揮學生們的好奇心和主動性,幫助學生梳理病理,分析失敗的案例,講述成功的案例,引發學生對病情的思考。作為醫學生,未來的職業方向多半從事醫學相關的職業內容,如果能夠在課堂學習中就掌握病理的治療方法,在實踐過程中會從容許多。學生在自行研究治療方法的過程中,可以作為施治的過程,最終成功或失敗,都會成為案例,讓學生牢記自己的錯誤點,避免再犯相同的錯誤,減少醫療事故的發生可能。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應用案例分析法教學的實驗組學生的理論考試成績、看片考核成績和總成績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學生的教學滿意率(課堂教學效率、教師上課能力、上課思考能力、實際醫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和課程知識的掌握情況)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均P<0.05)。吳存剛[5]等進行的案例教學法(CBL)在超聲醫學示教的作用研究中,采用CBL的A班學生測驗成績(92.4±5.6)分顯著高于對照組(87.7±6.8)分,教學滿意度(131.2±5.7)分顯著高于對照組(125.2±4.3)分(均P<0.05),與本次研究結果一致。綜上所述,應用案例分析法進行醫學影像學教學,對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和成績的提升都具有顯著的幫助,也能幫助學生融入課堂,參與課堂,值得大量推廣。
【參考文獻】
[1]盧炳豐,李偉雄,戴旖,等.聯合教學方法在醫學影像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9,39(11):847-850.
[2]程瑾,陳雷.基于案例學習在臨床醫學專業醫學影像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8,38(1):67-69,97.
[3]許月坤.案例教學法在醫學放射影像學專業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9(23):23-25.
[4]王顯峰.案例教學法在醫學影像學專業臨床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18,5(35):141,149.
[5]吳存剛,黃超.應用案例式教學法在超聲醫學示教中的作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9,11(9):10-12.
作者:劉從美 單位:保山市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