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心理干預在呼吸內科護理中的實施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探討呼吸內科護理工作中采用心理干預的價值。方法將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416例呼吸內科患者進行分析。結果觀察組患者依從性好于對照組,觀察組焦慮和抑郁情況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采用合理的心理干預,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況。
【關鍵詞】心理干預;呼吸內科;護理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分析我院收治的416例呼吸內科患者。
1.2方法
1.2.1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結合醫囑叮囑患者用藥,對患者病情的變化情況及時記錄。
1.2.2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采用心理干預。其一,護理人員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對治療方法有清晰的概念,提升患者對自身病情的認識。患者在治療和用藥期間,護理人員要提前告知患者在治療和用藥期間會出現的不良反應,使患者做好相關的心理準備。其二,完善心理護理。呼吸內科患者要接受長期治療,患者的心理會產生很大的影響。甚至有患者認為自己恢復健康的可能性比較小,會出現自暴自棄的心理。患者不能積極的配合治療,也不能融入正常的生活中。鼓勵患者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其三,護理人員要對患者進行行為干預。護理人員應該對患者平時的行為密切觀察,呼吸內科患者的口腔中容易產生大量的分泌物,因此,護理人員應該指導患者合理的排痰,并且定時進行口腔清理工作。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抑郁和焦慮情況進行對照,分析患者的依從性。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22.0進行相關數據分析,P<0.05為差異顯著。
2結果
3討論
呼吸內科是一門專門研究呼吸道疾病的醫學專業。呼吸內科被認為是內科的一個分支,與重癥監護醫學有關。肺內科通常包括管理需要生命支持和機械通氣的患者。肺科醫生專門訓練胸部疾病和狀況,特別是肺炎、哮喘、肺結核、肺氣腫和復雜的胸部感染。與肺臟學相關的第一個重大發現之一是肺循環的發現。最初,人們認為到達心臟右側的血液通過隔膜中的小“孔”進入左側進行充氧,這是蓋倫的理論;然而,肺循環的發現推翻了這一理論,該理論早在2世紀就被接受了。13世紀的解剖學家和生理學家準確地提出了心室之間沒有直接通道的理論。他相信血液一定是通過肺動脈,通過肺,然后回到心臟,被泵送到全身。許多人認為這是對肺循環的第一次科學描述。呼吸內科患者的疾病類型非常多,患者的病情具有突發性,而且患者要長期臥床治療,給患者產生的壓力非常大。呼吸內科患者常常會出現心理問題,導致其思想上出現消極情緒,對治療產生不良影響。因此,患者在治療的同時,應該接受合理的護理,對患者的心理進行干預,從而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在本次分析中,觀察組患者的依從性非常高。呼吸內科患者需要很長時間治療,治療效果短期不能顯現,患者在治療中容易產生排斥,甚至出現輕生念頭。在本次分析中,護理人員使患者養成良好的排痰習慣,有助于治療。在行為干預中,要結合患者實際的行為習慣,使患者掌握行為的重要性,提升患者對自身健康狀況的認知能力。通過有效的健康教育工作,護理人員患者的恐懼感得到緩解,并且其錯誤認知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可以積極的配合醫生完成治療。心理干預是一類有效的方法,可以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使患者全身心的接受治療。呼吸內科患者接受心理護理后,患者的不良情緒得到了緩解,并且其治療依從性得到很大的改善,說明在呼吸內科患者治療中,采用心理干預的方式,患者自身的情況可以改善,而且患者可以積極主動的接受治療,患者的不良情緒得到有效的消解,可以以積極的心態面對自身的疾病,在生活中也更加樂觀,有助于患者身體康復。
參考文獻
[1]代琳,田程.護理干預在呼吸內科護理中重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8,6(31):109.
[2]湯朝杰.綜合護理干預在呼吸內科重癥患者中的護理效果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8,12(18):144-146.
[3]王楠,馮維華,邱亞平,雷顯碧,熊慶,韓睿.臨終護理干預對晚期肺癌患者家屬心理應激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8,26(09):117-120
作者:張盼 單位:西安交大一附院呼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