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循證護理在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探討循證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90例,將其隨機分為循證組和常規組。常規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循證組患者給予循證護理,對比2組患者的住院時間以及護理滿意度。結果循證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短于常規組,且循證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常規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循證護理能夠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循證護理心律失常應用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90例,其中下壁心肌梗死26例,前壁心肌梗死35例,側壁合并前壁心肌梗死12例,單純側壁心肌梗死12例,其他部位5例。將其隨機分為常規組和循證組,常規組45例,男23例,女22例,年齡22歲~84歲,平均年齡(52.12±10.15)歲;循證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齡21歲~83歲,平均年齡(51.14±9.56)歲。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常規組
常規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常規檢查以及相應的用藥指導,如果患者存在心理和精神問題,護理人員要對其進行疏導工作,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飲食等進行管理,并向患者和家屬進行日常生活的指導,告知患者的禁忌與注意事項,患者及其家屬如果存在任何疑問要進行簡單的講解。
1.2.2循證組
循證組患者給予循證護理,詳細內容如下:①循證問題。根據患者實際情況結合自身所查閱的資料對臨床護理工作進行假設和論證,找出可能存在的問題并與其他護理人員進行討論和分析,如果存在治療上的問題或者改動要參考患者主治醫師的看法和意見,不能進行盲目的改變,將患者的禁忌證、過敏藥物食物記錄到專門的表格中,以免護理出現問題;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為常見的并發癥,相關文獻也顯示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現死亡的主要并發癥,相關護理人員要加強對該癥狀護理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討論假設。②循證支持。根據患者情況以及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相關信息進行文獻檢索、查詢,了解疾病相關的治療手段和護理方法,并驗證其實用性和有效性,為接下來的工作提供理論支持,最后再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有效、可行性的護理計劃,計劃完成后可與患者或患者家屬進行溝通交流,了解患者的日常生活習慣以及飲食習慣,根據情況變化對計劃進行一定的調整。③循證觀察。成立專門的循證護理小組,相關護理人員以及負責人共同組成專門的循證護理小組,在進行護理工作前對循證小組成員進行統一的培訓與指導,在相關人員基本掌握循證護理的內容與方法時,方可開展護理工作;對患者情況進行密切觀察,了解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各項生命體征變化,保證為患者提供合理有效的護理措施。④循證應用。根據臨床研究顯示,心律失常主要發生于患者出現急性心肌梗死后7d~14d內,并且在患者出現急性心肌梗死的當天發生率最高,因此相關護理人員應當加強這段時間對于患者的巡視和檢查工作,密切關注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以及生命指標變化,如果患者出現任何疾病先兆或者患者的各項指標出現任何的異常,護理人員要及時將情況通知醫生,并根據醫生的診斷和醫囑進行及時治療護理處置;為了保證患者的康復環境,減少患者疾病的誘發因素,護理人員應當保證患者居住環境的整潔與安靜,可根據患者的習慣和喜好,在病房內放置患者喜歡的物品,使患者有在家中一樣的感受,保證患者得到充分有效的休息,在家屬對患者進行探視時,護理人員要進行相應的時間安排,減少對患者休息的影響;護理人員要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與交流,向患者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和預防手冊,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度,向患者講解治療流程和治療內容,并耐心回答患者的問題,而對于存在恐懼和擔憂心理的患者,護理人員要對其進行及時的疏導和引導,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幫助患者建立治療的信心。
1.3觀察指標
記錄2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并對患者滿意度進行調查。患者滿意度評價分為非常滿意、比較滿意和不滿意三個等級,滿意度=(非常滿意+比較滿意)/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比較循證組患者住院時間為(9.56±1.85)d,常規組患者住院時間為(15.23±2.56)d,循證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短于常規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12.042,P=0.000)。2.22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對比循證組45例患者中非常滿意30例(66.67%),比較滿意15例(33.33%),不滿意0例(0),護理滿意度為100.00%;常規組45例患者中非常滿意18例(40%),比較滿意17例(37.78%),不滿意10例(22.22%),護理滿意度為77.78%,循證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要明顯高于常規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25.000,P=0.000)。
3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是臨床中發病早、起病較嚴重的病癥,因此對于該病癥的及時發現和控制十分重要,這就需要臨床護理工作人員能夠及時了解患者的相關情況和疾病的發病先兆,保證在該病起病時能夠及時加以辨別和處理。這樣才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有利于臨床治療的進行。循證護理是根據患者的臨床診斷結果結合相關疾病信息從而建立起標準化、系統化的臨床診療以及護理模式,其將護理的各個環節以及詳細流程都詳細的安排和檢驗,從患者住院開始一直到患者出院都根據循證護理方案中的程序進行系統、完整的護理工作,保證護理人員能夠及時準確地了解患者情況,并對患者進行有效的指導和溝通,降低了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提高了患者治療的依從性。通過實行循證護理能夠有效地降低醫療費用,同時提高醫院的護理水平,有效實現醫院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2]。在本次試驗中,采用循證護理的循證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短于常規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也明顯高于常規組。綜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使用循證護理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提高患者對于護理的滿意度,具有臨床意義,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閻雪.循證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2016,8(8):995-996.
[2]蘇紅梅,周云,曹靜,等.循證護理與常規護理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并發心律失常效果的比較研究[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2016,8(9):1106-1107.
作者:徐新花 單位:大同市第五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