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經濟新常態的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經濟體制改革,行政事業單位的運營環境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單位發展受市場變動的影響較大。同時,國家也對財政資金使用效率提出了高要求,行政事業單位需要加強資金管控,預算管理作為單位資源優化配置的主要手段,加強全面預算管理可以促進單位管理水平的提升。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經濟新常態下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再針對問題提出優化建議,以期為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體系的完善提供借鑒。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形勢;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
經濟新常態下,隨管理會計在單位中的應用,行政事業單位從傳統的預算管理模式逐步過渡到全面預算管理,需要全員參與、全過程展開。行政事業單位要想做好預算管理工作,還需從預算編制、預算執行以及預算考核和應用全過程入手,細化單位運營目標并落實到具體,探究如何提高單位預算管理效益對行政事業單位實現穩健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經濟新常態形勢下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
1.預算編制不夠科學部分行政事業單位所編制的預算目標還是較為寬松,究其原因,首先,預算編制方法不夠合理。目前,單位常用的預算編制方法包括零基預算、增量預算、滾動預算、固定預算以及混合預算等,但單位在編制時會優先考慮便捷性,即以增量預算為主,在此方法下,單位當期所編制的預算是基于歷史數據,未充分考慮到市場變動因素。而進入經濟新常態后,我國政策環境、市場環境等的變動都較大,一旦忽視,極容易出現預算指標和實際發展偏離的現象,如果單位強制按照預算指標進行,可能會導致其發展背離市場,阻礙其發展,影響其運營目標的實現;如果單位不按照預算指標進行,由于缺乏約束,各項活動的開展自然會較為隨意,出現單位資源浪費問題。其次,預算編制數據不夠全面。部分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編制時還是以財務報表數據為主,缺乏對業務數據的分析,預算前期測算不夠準確、客觀,基于此編制的預算指標自然不夠精確。另外,部分單位各部門也不積極配合預算工作,為了保證自身部門績效考核指標的順利完成,部門往往會虛報數據,由于單位財務人員多數是傳統財務會計,不深入一線,很難全面識別申報數據的準確性,從而導致預算編制較為粗放,部門預算資金較為盈余,由此也引發年底突擊花錢、活動中隨意浪費資源等現象的出現。
2.缺乏全員參與首先,行政事業單位對于預算編制工作不夠重視。部分行政事業單位設置專門的專職預算崗位,預算編制工作一般由財務人員兼任,而相比專業的預算管理人員,財務人員預算管理專業性不夠強,使得其在預算編制工作時,對預算工作缺乏科學及詳盡的規劃,不能夠站在單位整體高度來進行管控。而且,對全面預算管理認識的不足,也使得行政事業單位各部門普遍認為預算編制、執行等工作是財務部門的工作范疇,和其無關,參與性不強,配合度也不高,預算管理工作全面開展難度較大。
3.預算執行效率低下“重編制輕執行”是目前多數行政事業單位存在的通病,年前鉚足力氣編制預算指標,編制完后,很多單位管理層就不會過多關注預算執行情況,基本交由財務部門負責,但目前單位財務部門和業務部門之間還存在著信息壁壘,而且業務部門對財務工作的認可度不高,很多業務人員認為預算是對其活動開展的枷鎖,不會主動參與,財務部門獨木難支,管理效果有限。而且,其他部門對預算認知的不全面,也使得其在工作中不會主動去控制行為,工作開展較為隨意,削弱預算執行力,出現超預算現象。
4.預算監督力量薄弱預算監督是否到位關系到單位能否及時發現預算管理中的問題,但當前,多數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監督機制不夠完善,雖然設有“三級”預算偏離調整機制,但針對預算管理的監督不夠全面、實時,預算監督主體基本是財務人員,監督獨立性、權威性都不足,基本上都是采取抽查或者以點帶面的方式來代替全面檢查,對于預算編制、執行的監督難以做到長期化、實時化,難以及時發現單位預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風險難以及時被遏制。此外,外部監督作用也未得到有效發揮,部分單位公布的信息不夠全面,社會公眾沒有被賦予相應的監督權以及知情權等,因而無法提供全面有效的外部監督報告,難以被參考。
經濟新常態形勢下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工作方法
1.強化部門領導以及財務人員的法治意識以及觀念行政事業單位要想全面貫徹預算管理,實現全面預算管理,應先從思想層面出發,組織全體人員學習全面預算管理理念、《新預算法》規定等,準確了解預算管理的作用、意義,以及自身在全面預算管理中擔負的職責和義務。單位財務人員要從旁協助,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各部門人員講解全面預算管理帶來的優勢,消除其他部門人員對全面預算管理是阻礙其工作的錯誤認知,客觀認識到全面預算管理實施給單位發展帶來的促進作用,革新單位全體人員預算管理理念。另外,單位也需要重視對預算管理人員的培養,借助其專業能力來協助單位制定合理的預算管理頂層設計,制定科學的管理決策。
2.科學編制預算結合上述問題,行政事業單位在編制預算時,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提高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和可行性。一是合理選擇預算編制方法。為減少歷史數據帶來的影響,行政事業單位應以零基預算為基礎,綜合滾動預算或固定預算等來多種方法來編制預算。采用這種模式時,單位可以在人員工資薪酬等固定不變的支出上采用固定預算或增量預算,方便計算;在隨市場變動的支出項目上采用零基預算,保證預算指標的適配性。由此既避免了單純以零基預算編制帶來的較大工作量,也降低了編制難度。二是完善預算編制數據。一方面,單位可以借助信息技術,通過加快財務信息化建設來構建財務共享平臺,實現業財融合,促使財務人員可以通過系統直接獲取全面、準確以及及時的數據。另一方面,單位也要加強部門合作,消除部門間的信息屏障,提高信息溝通效率,更好地發揮部門協同效應。
3.有機結合績效管理和預算管理行政事業單位要想實現預算全員參與,可以從績效管理入手,將績效管理和預算管理相結合,把個人績效、部門績效和單位績效相掛鉤。為此,行政事業單位需加強預算績效管理,根據各部門、各崗位工作內容,明確劃分權責,借鑒其他優秀單位經驗,制定預算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在期末對各部門、各人員預算績效進行考核,編制考核報告,作為人員崗位升遷變動、績效工資確定的依據,獎優罰劣,以此來提高單位各人員參與預算管理的積極性,進而實現預算管理全員參與。
4.提高預算執行管理力度首先需要嚴格的執行預算審批程序,行政事業單位的年度預算方案,經過各層級批準之后,需要快速地將預算方案批復到各個執行部門。其次是需要提高預算資金的撥付效率,可以利用大平臺統一對于預算資金進行支付,在有效期內進行一般轉移支付和專項轉移支付資金的下達,保障各個部門的正常運轉,使得各個部門的預算資金能夠及時的到位;對于具有政府性質的投資項目的資金管理辦法進行優化,在保證預算資金安全的前提下使得項目資金能夠盡快下達。再次,完善內部控制體系。行政事業單位需要立足于實際業務流程,從具體問題、情況出發,借鑒其他優秀單位的管理經驗,完善內部控制管理制度,將其細化到管理全過程,確保預算各環節都在內部控制的管理范圍內,借助內部控制來規范和約束各部門、各人員行為。最后是建立合理的預算管理評價機制,保證預算管理工作能夠做到事前有合理的計劃,預算執行過程當中有合理的審計監督,預算決算當中有合理的評價考核體系,做到對于預算執行全過程、全方位的監督,分析預算執行情況,評估預算執行效率,分析預算執行的薄弱環節,作為下一期單位加強預算執行管理的參考。
5.做好預算的監督工作建立聯合監督機制,可以更加高效率地整合監督力量,提高預算監督效率。首先,行政事業單位應完善會計核算管理平臺,借助其來對部門的財務核算工作進行動態的管理以及監控,也可以邀請人大,紀檢監察等部門建立間接監督機制,對行政事業單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審查單位專項資金的使用是否合理、規范,有沒有挪用、占用等問題。其次借助社會和輿論的監督,從外部逼迫單位不斷強化自身預算管理,嚴格按照要求開展預算編制、執行以及考核管理等工作。為此,行政事業單位應公開其預算管理相關信息,將預算編制、預算執行、預算考核和監督流程公開、透明化,讓公眾可以及時的了解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以及執行結果,更好地發揮社會公眾監督職責,督促、鞭策行政事業單位不斷改革、優化其管理體系。最后是對于預算執行過程當中的違法操作行為進行嚴格的處罰,在預算執行工作監督的過程當中,如果發現預算執行問題,監督部門應能夠及時的指出并予以通報批評,對于在預算執行當中出現的違反紀律的行為以及現象,需要嚴格的按照法律程序追究責任,并且按照要求追繳違規資金。綜上所述,在經濟新常態形勢下行政事業單位想要做好預算管理工作,那么就需要采取合理的預算編制方法,對預算編制內容進行進一步的細化,使得預算編制工作更加全面性以及準確性,并且,在預算管理工作當中需要提高預算資金的撥付效率,加強對于預算執行全過程的監督與檢查,使得預算執行全過程更加透明化以及合理化,從而提高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工作質量。
參考文獻:
[1]李楠.新常態下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預算問題及對策研究[J].知識經濟,2017(07):121-121.
[2]張來忠,趙亮.加強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的思考[J].中國審計,2017(13):70-71.
[3]徐玲.新形勢下構建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模式分析[J].中國集體經濟,2017(16):35-36.
作者:吳甜甜 單位: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市場監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