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鄉鎮財政依法理財服務發展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自2000年我省開展農村稅費改革試點以來,隨著農村發展形勢的變化和農村綜合改革的深入推進,鄉鎮財政的理財環境也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在逐漸淡出農業稅收征管的同時,落實民生政策,發放涉農補貼,服務“三農”發展的公共服務職能全面加強,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也對鄉鎮財政依法理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僅就鄉鎮財政如何依法理財,談一點認識和思考。
鄉鎮財政作為我國財政管理體系的基層環節,直接面向和服務于廣大人民群眾,其建設水平和管理運行質量直接影響到依法理財水平的發揮。早在2005年,財政部就印發了《財政部門全面推進依法行政、依法理財實施意見》,明確提出“依法行政、依法理財”,實現“法治財政”的目標。《意見》同時規定:各級財政部門要把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理財能力與水平作為加強財政管理的重要內容。所以說,提高鄉鎮財政的依法理財水平,充分發揮鄉鎮財政職能作用,關系到黨和國家財政政策的貫徹落實,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對農村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一、首先鄉鎮財政人員應具備依法理財的能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鄉鎮財政人員是依法理財的主體,這就要求他們必須加強自身建設,全面具備依法理財的能力。
(一)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建立牢固的思想基礎
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鄉鎮財政人員的首要任務就是深入學習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學習黨的十八大確立的重大理論觀點、重大方針政策及近期中央的重大經濟工作部署,特別是與財政工作密切相關的內容,深刻把握鄉鎮財政在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進程中肩負的重要歷史使命,務求在思想及認識上有新的提高,這樣才能從政治的高度看待鄉鎮財政工作,為提升依法理財水平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二)熟知財政法律法規,練就“硬本領”
鄉鎮財政人員要經常學習《會計法》、《預算法》、《行政許可法》、《政府采購法》和《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規,注意知識的積累和更新,夯實法律法規功底,嚴格按照法律法規規定的內容和程序辦事,維護法律的尊嚴和權威。通過不斷的學習,來增強法律意識,提高依法理財的能力和水平,把依法理財貫穿于鄉鎮財政工作的始終,確保財政資金的正確使用,切實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
(三)踐行宗旨,深化服務,提升“軟實力”
黨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一名財政干部,要時刻牢記“服務”是財政人員工作的靈魂,是最基本的職業操守,“為國理財,為民服務”是財政人永遠的宗旨。在新的形勢下,鄉鎮財政干部始終要做到宗旨在心,情系民生,立志服務于廣大人民群眾,服務于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以飽滿的奉獻精神,扎實的工作作風,架起政府與人民群眾之間永恒的橋梁。
二、鄉鎮財政人員要找準依法理財的方向
(一)培植稅源增收入
作為鄉鎮政府的參謀和助手,鄉鎮財政尤其是財政所長應建議鄉鎮政府把經濟發展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鄉鎮財政在財源建設上不能有“等、靠、要”的思想,必須有憂患意識和超前意識。一方面,協助鄉鎮政府認真論證,分析地域、資源優勢,加大開發和招商引資力度,變資源優勢為財源優勢;另一方面,應抓住目前推進城鎮化和美好鄉村建設的有利時機,積極為鄉鎮爭取項目資金,大力促進農業產業化結構的調整,支持和鼓勵農村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從而帶動產業聚集,形成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為鄉鎮財政提供新的不竭的財源。
(二)強化支出抓管理
鄉鎮財政要協助鄉鎮政府按照鄉財縣管和國庫集中支付的要求,整合財政資源,統籌合理安排政府支出,優先保證工資發放、社會保障和基層工作的正常運轉,量力而行地安排項目支出,絕不搞“形象工程”。同時,幫助鄉鎮政府制定財務管理制度,盡量堵塞開支環節的漏洞,不斷完善支出管理,力爭做到“支出按預算、開支按標準、審批按程序”。
(三)健全監督建機制
鄉鎮財政要協同鄉鎮政府自覺接受同級人大及社會各界的監督檢查,虛心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建立健全鄉鎮預算編制、執行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財政專項資金分類監督檢查管理制度,尤其是對惠農強農及民生工程資金的監管,要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監督檢查的工作機制;同時鄉鎮財政自身也要建立相互牽制、相互制約的崗位責任制,并對人員定期進行廉政警示教育,形成依法理財的全面監督體系。
(四)立足崗位講奉獻
鄉鎮財政的特點就是面向基層,面向人民群眾,工作任務紛雜繁重,所以首先要立足本職,愛崗敬業,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牢固樹立依法、為民理財的理念,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努力增強做好財政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跡來,讓公共財政的陽光雨露更多地照耀農村,潤澤農民。
(五)為民服務求質量
當前,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正如火如荼地開展,鄉鎮財政人員應該在密切聯系群眾,提高服務水平上狠下功夫。始終記住:我們財政上的每一個人,每一句話,每一個行為都是政府機關的窗口,都代表著政府的形象,特別是涉農補貼工作人員,能辦的事,抓緊時間辦理,保證在最短的時間內,把國家的惠農補貼政策落到實處;一時辦不好的事,也應細致耐心地做好解釋工作,給人民群眾以好的印象。提倡微笑服務,文明服務,努力營造一個親切熱情的服務環境。同時利用宣傳欄,公開工作職責、辦事流程等,進一步改進服務方式,通過上門、走訪、設立咨詢臺等形式,主動靈活地做好服務,方便人民群眾,切實提高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
三、結束語
適應新形勢的要求,準確把握當前鄉鎮財政工作的特點,有針對性地提高鄉鎮財政的依法理財水平,不斷加強鄉鎮財政的公共服務職能和綜合管理職能,更好地服務于“三農”,服務于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是鄉鎮財政的必然選擇。
參考文獻:
[1]馮世斌.鄉鎮財政應當依法理財[J].審計文匯,2001
[2]李炳軍.新形勢下如何加強鄉鎮財政職能建設[J].安徽財會,2006
[3]石睿詣,王巨紅.加強基層財政建設的若干思考[J].中國財政,2012
作者:顧錄昌 單位:安徽省潁上縣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