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形勢下的積極主動做好財政監督工作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關鍵詞:財政監督;財政資金;監督機制
引言
本文從G區實際出發,結合工作要點,從當前各類財政監督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原因分析、解決途徑等方面著手,談談如何在新形勢下積極主動做好區級財政監督檢查工作,確保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財政監督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按照《2019年財政監督檢查工作計劃》安排,G區全年安排檢查項目21項,包括預決算公開、預算執行、政府采購管理、固定資產管理、專項資金檢查、會計信息質量檢查等方面,涉及被查單位84戶,資金46,680.8萬元。
一、區域財政監督中發現的主要問題
從全年各類監督檢查情況來看,資金使用情況良好,預算單位基本能夠規范使用各類財政資金。但也從中發現了一些共性問題:
(一)預決算公開方面1.公開格式不統一;2.“三公”經費增減變化未進行詳細說明;3.績效目標公開不完整、不合理;4.部門預決算公開未進行保密審查;5.空表未進行原因說明;6.缺少主要名詞解釋,人員構成缺少圖形說明等。
(二)預算執行方面1.未按預算科目核算,造成無法核算各預算科目的實際到賬情況,無法核算項目預算的執行情況,擅自挪用項目預算資金,擠占基本支出、挪用項目支出;2.執行進度不均衡,存在年底突擊花錢現象;3.擅自發放工資性、福利性補貼資金;4.公款購買紀念品,違反《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規定。
(三)財務管理及會計核算方面1.財務人員缺乏。會計專業人才匱乏,且存在一人多崗的現象,撥款、審核、簽章、記賬、票據管理為同一人,違反了《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及《會計法》相關規定;2.新舊會計制度銜接下,賬務處理不及時、不規范,原始憑證不完善、不合規,內容、金額與記賬憑證不符;3.往來賬長期掛賬,違反《事業單位財務規則》相關規定。
(四)政府采購、資產管理方面1.年終未對固定資產進行清查盤點;2.對納入集中采購目錄的政府采購項目未通過政府采購,資產購置無政府采購申請及相關審批資料;3.部分資產未按規定計入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科目,形成賬外資產,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五)專項資金檢查方面1.專項資金申報、執行、監管與撥款項目不一致,專項資金未按規定用途、范圍使用;2.未按規定進行會計核算;3.項目論證不科學,年初預算編制不合理,資金閑置,使用效益低;4.項目進度緩慢或竣工驗收、決算審計工作效率低,大量資金長期沉淀;5.未按照上級要求足額配套專項資金。
二、原因分析
從全年調研結果來看,存在上述問題的原因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思想認識不到位。受傳統思維方式的影響,一方面監管部門對財政監督工作缺乏與時俱進的認識,局限性地看待新問題,監督意識不強,把財政監督工作當成規定動作,走過場,裝門面,沒有從思想上認識到財政監管工作的重要性,弱化了各監管部門以及內部各職能部門之間的配合力度,從而造成了監督工作的缺位。另一方面,個別單位主要領導和財務負責人不能從根本上認識到財經法規的嚴肅性,缺乏應有的責任意識和風險意識,對各項法律法規的掌握不足、運用不準,遵紀守法意識不強,未能充分認識到新形勢下嚴肅財經紀律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從而導致資金使用不合理、會計核算不規范、預算執行不合規等多種問題。
(二)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一是財政監督人員整體素質有待提高。財政履行監督職能,既有綜合性,更有專業性。財政監督干部學習能力、工作能力、分析判斷能力、處理復雜矛盾和創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監督檢查工作的質量和成果。以區級財政部門為例,目前財政監督檢查工作主要由區財政部門專職監督機構和業務科室共同承擔,受工作側重點、人員配備、崗位分工等影響,監督機構人員素質參差不齊,職責分工模糊不清,存在相互推諉現象,監督檢查力度的弱化直接影響檢查工作效率和質量。二是各單位會計人員專業技能有待提高。會計是一個單位財政資金管理運用好壞最為重要的測量師,其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單位財政資金運用和財經紀律執行的質量。從全年檢查情況來看,各單位會計人員配備情況差異較大,有的會計人員對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的理解不到位,對新制度新準則把握不透,會計處理方法存在隨意性;有的單位出納、會計一人兼任,導致內控制度、監督制約機制無法全面落實;個別單位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甚至無證上崗,財務管理漏洞較大,會計人員綜合素質參差不齊。
(三)監督力量薄弱,監督方式單一機構建設是開展財政監督工作的基礎,干部隊伍建設是做好財政監督工作的關鍵,結合區縣實際,財政部門雖設有專職監督機構,但具體從事監督檢查工作的僅有1-2人,且兼有預算績效管理、內控制度建設、紀檢監察等其他工作,職能不清,力量薄弱直接影響了財政監督檢查工作正常有效的開展。另外,長期以來,區縣財政管理在監督方面存在重收支、重撥款、輕管理、輕績效的落后理念,日常監督工作松懈,缺少有效的事前、事中、事后財政管理全過程監督機制,監督方式單一,主要集中在事后監督工作中,監督與管理相脫節,監督機構無法對財政資金運行情況進行同步監管,致使部分監督檢查工作流于形式,缺乏應有的準確性和權威性。
(四)財政監督約束乏力,部門聯運機制未建立一方面財政監督執法資格受限,缺乏“封存、凍結、保全”等強有力的財政監督檢查處罰手段。該區財政專職監督機構為財政部門的內設科室,無獨立的執法權限,在實際工作中無自由量裁權,檢查組在檢查結束前征求被查單位意見后出具財政檢查結論書或決定書,提出處罰建議,上報區級財政部門會議研究決定。由于執法檢查和處理處罰決定的相分離,往往造成處理處罰結果出現偏差,致使檢查力度弱化,一定程度上助長了財政資金支出過程中的浪費、違紀之風。另一方面,監督機制軟化,部門聯運機制尚未建立。雖然國家設立了眾多的監督檢查機構來保證財經紀律的嚴肅性,但受職能及責任范圍等限制,各部門間協調配合不暢,沒有形成較大合力,對違規違紀問題處理缺乏整體性和連續性,容易出現檢查不全面、執法不嚴格、處罰無力度等問題。
三、加強財政監督的對策
今年是財政改革發展迎接新挑戰、邁上新臺階的關鍵之年,也是財政監督科學發展的重要之年。結合學習貫徹重要講話和落實中省市財政監督工作要求,就如何進一步提高財政監督的地位和作用,深化財政改革,完善財政管理,開展好“大監督”工作,規范財政監督行為,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更新觀念,正本清源,不斷增強責任意識首先,財政系統內部領導干部要強化“大監督”意識,轉換思想,更新觀念。由于機構改革職能劃轉的原因,2020年預算執行和專項資金檢查屬于審計部門監管范圍,但財政監督專職機構仍然是監督檢查的主體部門,不可“妄自菲薄”。要牢固樹立預算、執行、監督“三位一體”的財政監督理念,確立“全員參與、全程監控、全面覆蓋”的“大監督”格局。其次,各部門領導干部尤其是單位財務負責人要不斷增強責任意識和風險意識,牢固樹立依法理財理念,嚴格遵守和執行各項法律法規政策,堅決按照財務規章制度辦事,認真核算和管理財政資金,只有財政資金使用程序合法、行為規范,才能保證其實施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才能在抵制和糾正當前不正之風中發揮積極作用。
(二)加強學習,提高業務人員綜合素質“打鐵還需自身硬”,一方面財政監督工作政策性強,涉及的法律法規和政策面廣,其自身特點決定了財政監督干部必須具有較強的綜合素質,既要全面熟悉財政工作,又要具備較高的政治素質。財政監督干部要熟悉掌握、靈活運用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度,在不斷增強自身職業道德建設和業務技能的同時,積累日常學習和檢查實踐經驗,逐步提高綜合技能,以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履職盡責,做到廉潔奉公、依法辦事,不斷提高財政監督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另一方面全區會計人員要充分利用會計繼續教育培訓、實際操作技能規范指導、職稱進修學習等平臺,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技能。財政監督機構利用抽查會計信息質量等方式不斷從事后監督前移至事中指導,在資金運用過程中及時糾正會計人員的不合規行為,確保財政資金的規范使用。同時,建議區縣級預算單位適時利用有效的獎懲激勵機制,調動會計人員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從根本上解決財政監督檢查中發現的各類問題,培養出適應現代財政資金規范使用要求的高素質財會人員。
(三)完善監督模式,嘗試建立部門聯運機制一是逐步建立健全覆蓋所有政府性資金和財政運行全過程的監督機制,將監督方式從單純的事后監督為主轉移為事前審核、事中監控、事后檢查稽核監督模式,不斷創新財政資金監管方式,完善財政監督的檢查跟蹤和回訪制度,督促被查單位及時整改落實,促進財政管理和財政機構內部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二是加強協調配合,形成財政監督合力。在實行對外財政監督檢查時,嘗試建立部門聯運機制,實行歸口管理,整合審計、財政、紀檢委等區級各部門的監督資源,充分調動社會監督力量,避免多部門重復檢查,不斷降低檢查成本,全面提高財政檢查效率,實現財政監督效益最大化。
(四)加大處罰力度,維護財政監督權威性充分發揮財政監督的威懾作用,嚴肅財經紀律,維護財經秩序,在檢查程序和檢查紀律等方面要嚴格要求,確保監督檢查結果經得起歷史的檢驗。對擅自挪用和強行擠占、截留甚至侵吞專項資金的單位和個人進行嚴肅處理,對因嚴重失職和官僚主義造成的重大違紀問題,除責令其歸還資金外,依紀依法追究部門和單位有關領導、直接責任人的責任,并進行公開通報,充分利用行政法律手段加大打擊力度,維護財政監督權威性。
(五)注重績效,推進財政績效監督工作結合該區工作實際,在注重財政資金安全性、規范性監督的同時,更加重視財政資金的績效監督,重點開展衛生健康、教育、文化、農林水利等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相關的專項資金績效監督,與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相結合,逐步建立和完善財政監督檢查體系,既要監督項目的預算執行情況、財務核算的合法合規性,又要監督項目績效目標設定的科學性、項目運行的合理性、資金使用的效益性,把財政監督的重點前移到預算監管上來,不斷提升財政監督檢查工作的科學化水平。
結語
財政監督是國家經濟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財政部門轉變職能的重要手段。對于財政監督工作來說,深入學習貫徹重要講話精神,“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是要緊密結合財政監督工作實際,充分發揮財政監督工作在財稅體制改革中的積極作用,切實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的財政監督工作,制定好、落實好財政監督規劃,把握好全局和局部、當前和長遠的關系,在服務大局中找準位置,在體制機制中尋求突破,抓住機遇,迎接挑戰,進一步開創財政監督工作新局面。
參考文獻
[1]包永久.加強財政監督的認識和建議[J].內蒙古財會,2003(02):30–31.
[2]高曉光,古明文.淺析財權監督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財政監督,2009(23):25–27.
作者:周瑛 單位:西安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