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課程中小學語文課堂發言的策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有效的課堂發言對于融洽師生關系、形成和諧課堂氛圍具有重要意義。本文探索新課程下小學語文課堂發言引導的策略,促使學生發表見解,活躍課堂氣氛,讓每個學生健康自信地成長。
關鍵詞:語文;課堂;發言;引導;策略
《語文課標》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每一個公民必須掌握的一項技能,著重使學生在傾聽,表達和應對等能力方面有所發展,提升學生人與人之間友好交際的素養。”縱觀當前小學語文課堂發言的現狀,還存在著不盡人意的地方,在實行新課改的今天,落實有效的課堂發言策略已迫在眉睫,這不僅是新課程對教師的要求,同時也是學生、教學的需要。
1營造氛圍,敢于發言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適時營造寬松的課堂,因地制宜地為學生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給他們提供自主互助的交流空間,都能夠保障學生發言的有效進行。如語文特級竇桂梅老師已經給我們作出了榜樣,以下是她在學生發言過程中經常出現的語句:謝謝!親愛的同學們;你們真了不起,給他掌聲;你想到了老師沒想到的,這么豐富的想象力,我為你點贊。竇老師不僅注重的是對發言中學生的一視同仁,既熱情又耐心,一切都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而且對回答正確甚至精彩的加以表揚并順勢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對回答錯誤的學生則溫和地進行引導啟發,可謂循循善誘,讓學生如坐春風,使學生在課堂發言中學得更專注了。因此,我們應當鼓勵孩子暢所欲言!培養孩子舉手發言的“氣質”,促使他們想發言、敢發言,敞開胸懷,暢學生所想,言學生所思,給學生們發言機會,帶動他們積極的內心。只有這樣,老師才能知道他們是不是真正理解了。其次,針對一些較為內向,不太敢說的學生,走入孩子內心,幫助他們打破發言的緊張感,給他們信心之氣,逐漸克服這種膽怯。同時,對于課堂發言,教師也要打破發言的壟斷現象,切記把機會只留給一些“尖子生”,時常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宗旨,切切實實抓住好每一次機會,鼓勵好每一次發言,把握好每一位學生,讓學生都敢于發言。
2創設情景,樂于發言
教師要想讓學生愛上發言,要吃透教材,抓住課文中最有特色、最核心的地方加以鉆研點化,融入自己的情趣,創設情景,找準突破點,唯有對教材的理解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他們的發言,才能高屋建瓴,運用自如。比如,在執教蘇教版五年級上冊《小小新聞會》口語交際一課中,為了激發學生樂于發言的欲望,課前我讓學生分組留心電視、廣播等新聞媒體機構,了解他們的新聞會現場是如何布置的,需要哪些設備,通過對這種會的了解,讓學生將教室作為載體,也來布置一個“小小新聞會”的會場,學生忙于會場的裝飾,在真正交際過程中,有了這樣真實情景的模擬創設,學生激情一下子被煥發出來,爭著搶著要與同學進行交流。又如,教學蘇教版六年級下冊《天游峰的掃路人》一課時,一開始并沒有直接進入文本,而是抓住了這樣一個問題導入:請同學們回憶回憶,我們學過哪些寫人的文章?學生紛紛舉手說道:聶榮臻元帥,總統林肯,科學家斯帕拉捷,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等,這些人物有什么特點?學生感悟出都是一些偉人、名人。但是今天我們學習的一課掃路人,你們覺得是一個怎樣的人呢?此時的班級,熱火朝天,相機讓學生前后四人一小組討論交流。討論完成后,學生迫不及待地舉手發言,爭著搶著表達自己的見解,有學生說:“他有著名人一樣的崇高品格”;有學生說:“我們平時寫作傾向于寫身邊的人,透過這個例子,就是教會我們如何在平時的習作過程中去寫好一般人”;還有學生說:“平凡人做出了像偉人一樣的不平凡”等,此時的每個學生,都興趣高漲,思維一下子打開了,你一句我一句,好不熱鬧。通過這樣情景的創設,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交流中體會到了掃路人的不尋常,既學得輕松,又學得扎實。
3搭建平臺,勤于發言
如何利用有效的平臺、載體促進小學語文課堂發言是擺在每一個老師面前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伴隨著新課程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落實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根本目的,同時,在積極倡導“平等互動”的師生教學過程中,有效的課堂發言是實現這一系列目標的重要途徑。因此,我們有必要站在一個新的高度去重新審視“課堂發言”這一普通而又非凡的教學技能,去重新定位在新的歷史時期下,如何將這一技巧滲透進教學中,內化到學生內心。努力通過教師的啟發、引導,適時搭建合適的教學平臺,讓學生多探索,多發言。如,在執教蘇教版六年級下冊《古詩兩首》這一課時,打破常規,設定了以下教學目標:一是通過微課學習能理解、掌握詩句中重點詞語、詩句的意思;二是通過合作學習憑借詩歌語言文字,感受石灰與梅花的品質、體會作者的感情;三是通過自主探究,體會相關寫法,并能運用。本課教學,放手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互問互答中發現疑點,發現奧秘。在本課快要結束時,相機拋給學生這樣一個問題:這兩首古詩它們也有相同的地方,請同學們小組合作探究探究相同的地方在哪里?此時同學們熱情高漲,談了一系列的發現:一是兩首詩都用了“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二是都是自喻詩,將石灰和墨梅比喻自己;三是兩首詩都有“清”字等。學生在這樣的平臺中發揮出了潛能愛上發言,勤于發言了。在這樣的格局中,教師不再是教學知識的傳授者,而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著,促進者,文本的探索者,平等的對話者,是理解和使用教材的研究者,這對維持、控制好課堂秩序,調控、落實好課堂教學起到了鋪墊的作用,真正把以“微課、小組合作”的有效平臺落實到了小學語文課堂發言中。總之,有效的小學語文課堂發言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了師生的互動交流,達成了各項教學目標,落實了新課程提出的有關要求。同時,本文積極從課堂氛圍、課堂情景、課堂平臺等多方面提出實施課堂發言的策略,期盼能給一線的小學語文教師獲得啟迪,真正使學生“敢于發言、樂于發言、勤于發言”。
參考文獻:
[1]賴禮瑚.關注語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6.2.
作者:何超 單位:江蘇省昆山市培本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