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信息技術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文章從運用信息技術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學習,運用信息技術化靜為動激發學生學習,運用信息技術及時反饋提高教學效果這三方面闡述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數學;教學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輔助教學已經成為現代教學的一種有效手段。信息技術集聲音、圖像、動畫于一體,能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將信息技術應用于數學課堂必定為數學課堂改革發揮重要的作用。
1.運用信息技術設情境,引導學生學習
數學知識大多來源于生活。數學教學中,通過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學習數學知識。例如,在教學“求去掉多少的實際問題”時,可通過創設“猴媽媽摘桃,總共摘了28個桃,但是小猴嘴饞偷吃了一些,還剩下7個”這樣一個情境,并出示情境圖,讓學生結合文字觀察,并提問“你從圖上可以知道什么”。學生在情境圖中發現了已知條件,有些會根據已知條件提出減法計算問題,有些可能會提出“吃了多少個桃”這樣的問題。在知道了哪些是已知的和哪些是要求的之后,再請學生說一說從圖中知道了什么和要求的是什么(如圖1所示)。這樣一來,既幫助學生審清了題意,也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再如,在執教新蘇教版二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數據的收集與整理”時,通過創設童心園的情境,先讓學生仔細觀察情境圖(如圖2所示),然后提問:“圖中有哪些人?他們在做什么?”緊接著讓學生自由發言:“看了這幅情境圖之后,還想知道什么?”從而引出學生提出的問題:把圖中的人物進行分類。通過課始所提的兩個問題,學生很容易就想到:可以按照老師和學生分類,也可以按照他們參加的活動分類,這樣就為接下來的教學做好了鋪墊。以上兩個例子都是通過運用信息技術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運用信息技術化靜為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有的數學知識比較枯燥,教師就要運用信息技術把要解決的問題直觀、形象地展示給學生,這樣才能豐富學生的想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技術輔助教學時,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和教學需要,把動、靜結合起來,通過生動有趣的畫面,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例如,在執教新蘇教版二年級下冊“認識時分”時,通過課件演示,先呈現出一個圓,接著將鐘面平均分成12個大格,并標上1到12這12個數字,然后在每個大格里出示5個小格,最后再出示時針和分針,在逐步演示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讓學生知道鐘面上有12個大格,每個大格里有5個小格,一共有60個小格,這為接下來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在學生認識時針和分針,并能辨別整時之后,繼續采用動畫的形式,讓時針和分針都從12開始運動,同時讓學生觀察時針和分針的運動情況,學生會發現,時針轉一大格分針能轉一圈,而時針轉一大格時,分針轉一圈是60分鐘,引導學生發現1小時=60分鐘。又如,在執教新蘇教版二年級下冊“角的初步認識”時,課始,通過一個生動有趣的動畫激起學生的好奇心,讓原本靜態的點和線動起來,組合成以前學過的圖形和今天即將要認識的圖形,從而引出今天所要學習的內容。在探究角的大小和什么有關,與什么無關時,同樣結合動畫和實物演示,讓學生深刻體會角的大小和角兩邊張口的大小有關,與兩邊的長短無關。在這兩節課的教學過程中都是運用信息技術把原本靜態的內容制成動態的效果,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原本枯燥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形象,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3.運用信息技術,及時反饋,提高教學效果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交互式電子白板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如果能夠充分利用好交互式電子白板,就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電子白板的最大優勢在于它的現場生成性,可以及時反饋,有時在課件制作過程中,不需要有太多的預設,有些可以讓學生通過電子感應筆現場生成,當堂反饋,這樣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比如,在完成新授內容之后,可以讓不同的學生運用電子感應筆在白板上進行練習,其他學生則在自己的練習本或書本上練習,除了完成書本上相應的練習之外,還可以補充一些課外練習,增加練習強度,即時反饋,提高教學效果.
作者:徐佳 單位:昆山市玉山鎮朝陽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