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教師角色轉變的小學數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小學生喜歡什么樣的數學課呢?一項調查可以反映這一點:在調查的120名同學中,希望在老師組織下自由學習數學的占95%;希望與老師一起學習數學知識的占80.8%;另外,大部分學生希望教師親近得像自己的朋友,在學習中幫助他們,在言語上平等對待他們。但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大部分教師所扮演的角色與這些要求有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現在:
1、低估學生的學習能力。新課程教學中,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讓位于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如果教師難以放下架子,這樣的轉換就實現不了。
2、重視灌輸、輕思維。教學過程中,教師不習慣參與學生的學習過程,觀察和探究學生的學習方式,及時了解他們的認知情況,學生的需要沒有真正地被關注。教師只能自說自話,認為自己講全了就是效果好,學生的思維沒有得到訓練。
3、沒有處理好主體與指導的關系。新課程強調學生主體參與,但不是讓教師“全身而退”。有的教師以為要把教學舞臺全部交給學生,自己不自覺地由教學的“中心”走向教學的“邊緣”,甚至退出教學舞臺當“觀眾”。
4.教師能力不夠。教師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學內容上,難以駕馭課堂互動。一些教師對一些課程改革或新的教學理念并沒有真正領會,無法把學到的技能充分運用。
二、新課改對小學數學教師角色的新要求
小學是思維成長的關鍵期,數學是思維訓練的主要課程,所以,在課堂中要激發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引導學生形成自主思考、自主學習的習慣及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師最重要的任務。
1.教師做一個平等的參與者
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予學生學習時空,相信學生有學習的能力。把機會交給學生,平等參與學生的研究。把探究的機會交給學,學生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學習的過程,教師也就可以自信地開展教學活動。
2.做一個思維的激發者
加拿大有這樣一句話:被喂飽的熊是死熊。原來,在一些風景區有人看到熊后,就扔東西給它吃。時間長了,熊慢慢地就失去覓食本領。到了冬天沒有人去喂它,有的熊就會餓死。由此聯想到課堂,總認為在有限的時間內給學生講得越多、講得越細,學生學到的就越多,所以講課總是講得面面俱到,卻不知學生變成了“熊”。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該放手時就放手,把時間還給學生,把機會還給學生,把思考權利還給學生,把表達的權利也還給學生。
3.做一個熱情的幫助者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參與學習是教師的任務。教師要促進學生形成學習小組,引導他們合作起來自己解決問題,讓學生獨立、自主地發現問題。在山東杜郎口中學的數學課堂上,學生能自學的就自學,個人搞不懂的小組搞,小組再搞不懂集體搞,還搞不懂的才老師搞。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熱情,保證合作過程的順利進行。
4.做一個學習的激勵者
傳統教師在課堂上表揚與批評學生是教師毋庸置疑的權利,但是在新的課堂中,教師的任務不再是評價者,而是把評價作為手段之一進行激勵,激勵學生大膽發言、積極思維與合作,這才是教師要做的工作。
三、小學數學教師如何轉變自己的角色
1.教師要不斷學習
教師要不斷地學習各種知識,要把握好新的小學數學教程,使得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拘泥于教材,而把注意力集中到學生身上,一個對教材內容還不能得心應手的教師,是難以注意到學生的。數學教師不要把自己禁錮在數學的學科壁壘之中,努力使自己擁有多元的知識結構,成為一名綜合型教師。
2.教師要學會捕捉生活
在數學教學中聯系生活中的問題,挖掘數學知識的生活內涵,讓數學更多地聯系實際,貼近生活。達到生活材料數學化,數學教學生活化。現實生活中到處有數學,到處存在著數學思想,關鍵是教師能否善于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去捕捉“生活現象”,采擷生活數學實例,為課堂教學服務。
3.教師要學會反思
對自己的教學行為、決策及由此產生的后果進行自我反思和與他人合作反思,從中尋找自己的優勢。要在教學實踐中加大自身優勢,把自己的個性滲透于自身的教學過程中,通過不斷的研究來完善,以逐步形成自身的教學風格。同時,教師也有學會與同行之間實現合作,集體備課與個人備課的結合是促進自己成長的捷徑。
4、把焦點放在學生身上
想想學生在做什么,需要什么,依據他們的學習情況執行課前的課程設計。通過設計濃烈學習氛圍,努力挖掘、充分發揮教材所蘊含的興趣教學因素,喚起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教給學生探索、發現的方法,讓學生會探索、會發現。教師要提高因材施教的能力。
四、結語
總之,角色轉變關系到新課堂教學的打造,關系到學生自主學習地位的發揮,我們只有把目光轉移到學生身上,關注學生的“學”,才能真正提高教學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