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論文3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第一篇
一、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是關鍵
1、善于聯系生活,培養興趣。數學源于生活,新修訂的《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要求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入手,教師要努力為學生搭建觀察和操作的平臺,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體會數學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數學的樂趣,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博大精深。
2.利用直觀教具和現代教學手段調動興趣。即用具體、形象、生動的教具或多媒體課件等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他們將抽象的思維轉化為形象思維,通過看、摸、聽、說等多種形式經歷思維的轉變。通過操作、觀察、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比較、綜合,在理解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并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
二、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是目的
數學是一門藝術,通過數學學習,可以使人的思維更活躍,思想更開闊。學習數學就是要掌握基本的數學思想和方法,領會其中的內涵,真正達到學習的目的。
1.通過課堂教學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積極引導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想方設法把學生推到臺前,教師轉到幕后,讓學生在觀察、實驗、分析、抽象、概括的過程中體驗知識,感受知識蘊涵的思想,這樣,學生掌握的知識就是能動的、靈活的,在今后的數學學習中才能走得更遠。
2.運用數學思想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當學生遇到難題或存在困惑時,教師要利用時機,巧妙點撥,引導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對所學知識進行有機整合,想方設法用不同的思路解決同樣的問題,多種方法、多種途徑讓學生感受其中的數學思想與方法。
3.拓展學生數學思維,豐富積累。小學生知識面狹窄、不善于想象和沒有創造精神的學生的思維是有限的,學好數學就會舉步維艱、困難重重。所以,教師在平時就要求學生利用業余時間加強知識的積累,厚積薄發。例如:組織學生辦數學手抄報、開展數學興趣小組活動、數學競賽活動、數學游戲、推薦閱讀好的數學書報等系列活動,開闊學生的眼界,豐富學生的知識,滲透思想,從而達到數學教學的目的。
三、發展學生的思維是根本
發展學生的思維,是現代數學教育的根本,學生思維貫穿于數學教與學的始終,學生學會自己發現問題或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這就要求教師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把學生強烈的精神需求轉化為數學思維活動。
1.創設情景,啟發誘導,發展學生思維。學生如果能積極思考,主動提出問題,說明學生思維發展邁出了重要的一步。要讓學生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關鍵是教師要創設恰當的問題情境,把抽象問題具體化、形象化,激起學生的濃厚興趣,增強學生求知的欲望,把實際生活和數學教學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感知知識就在日常生活中,實際生活又離不開數學。
2.學會探究,發展學生思維。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思想和方法是獲取知識、發展學生思維的工具,當學生興趣高漲,產生強烈求知欲時,他們會積極主動探索。課堂教學就是師生互動、交流的過程,學生的思維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發展。教師要尊重學生,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大膽質疑,這樣才能有效發展學生的思維。
四、總結
總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上應以生為本,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發展學生思維為核心和落腳點,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徹底改變高分低能的現象。
作者:楊道軍 張新花 單位:甘肅蘭州市皋蘭縣黑石川學區
第二篇
一、展現過程,態度體驗
課堂教學中我們本著給孩子一些權利的初衷,讓他自己去選擇對事情的看法,給孩子一些困難,讓他自己去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給孩子一個條件,讓他自己去尋找答案;給孩子一片空間,讓他自己去采取行動的教學策略。讓孩子在經歷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中體驗嚴謹的科學態度。如教學線段的條數時,教師組織學生數出圖中有幾條線段,再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數出兩圖中各有多少線段?通過一番探索出現了不同的數法。有的同學按一二三四段來數的,有的同學是按照一定的順序來數的,無論怎樣數都列出4+3+2+1的算式。計算時,可以按照從左向右的順序計算,也可利用簡便方法計算,4+3+2+1=5×2=10。到此學生感到“山窮水盡疑無路”。老師引導學生數一數圖中的點數,算式中的項數,你會有新的發現。在教師的引導下使他們產生一種“柳暗花明”的探索精神。同時使學生體驗了一次次成功的喜悅,激起無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形成滋潤創新意識的土壤。
二、創設情境,體驗價值
1.提供素材,創設情境,體驗價值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在設計教學的過程中,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材料,使學生依靠這些材料,應用數學的基礎知識與技能分析和解決問題。如教學梯形面積時,我給學生提供了許多圓木小棒,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把你組所有圓木小棒摞起來。經過操作,有的組摞成橫截面是三角形的,有的組摞成橫截面是梯形的,怎樣知道共摞了幾根圓小棒?發言一向積極的同學一、二、三數起來。善于思考的同學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知道第一種摞法可利用總根數=底層根數×層數÷2的方法,求出圓木棒的根數。學生帶著追求梯形面積求法的渴望和疑問進入新知識的探求過程。豐富的現實生活使學生體驗到梯形面積的價值是省時、高效。
2.利用素材,創設情境,體驗價值
學習數學要以一定的生活體驗為背景,課堂教學設計應該為學生提供有利于學生理解的數學素材,讓學生自主探索數學知識的奧秘中,體驗數學知識的價值。如教學正比例應用時,可利用升國旗的情境,國旗與太陽一同升起,誰能想個辦法知道紅旗升起的高度?問題提出來后,有的同學主張量量繩長,有的同學想憑借自己攀登的技能爬上去測一測。在爭論不休時老師有意從旗桿影子的一端走到另一端。這一無聲的行動,給學生以提示,思維敏捷的學生馬上想到:“老師,我的身高是136厘米,如果測出我的影長和旗桿的影長,利用比例知識就能求出旗桿的高。”從這一真實的情境中讓學生體驗到,我們人人都在學有價值的數學。
3.捕捉素材,創設情境,體驗價值
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素材來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探究知識的過程中體驗價值。如教學扇形面積計算時,我捕捉了這樣的素材:李明同學,因害眼病不能按時上課,經醫生治療后在眼上蒙上一個眼罩,看到這個眼罩你有什么感想?通過一番觀察、思考、討論。集大家的感想:這是由6個扇形合成近似圓錐形的眼罩。這種眼罩里面空間大。放藥多,能使眼珠靈活轉動,有利于眼病早日康復。為了世界上的眼病患者,我們也來做這種眼罩。做時先量出扇形的半徑和圓心角的度數,再裁6個扇形,縫合在一起就做成一個眼罩。如果能計算出扇形的面積,就可以去買布做。這一事實使學生體驗到“不但要有滿腔熱情,還要有必要的數學知識,才能更好的創造人生的價值。”
作者:王洪濤 單位:贛榆縣贛馬鎮中心小學
第三篇
一、倡導“自主學習”課堂模式,增強學生學習能力
自主學習可以增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思考能力等等,他們會有耐心的去攻克自己不會的數學題,然后可能會思考出不同的解題方法,對于一些需要進行實際操作的題型也會自己主動的進行動手操作。比如在學習《認識物體和圖形》這一單元時,學生對于圖形和物體的認識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到實際的物體,讓學生自主的學習,學生可以自己親手制作各種的實物的同時還會發揮他們的創新意識進行創新出一些他們想象的物體等等,這些方面的改變,對于學生各個方面能力的提高都是功不可沒的。因此,我們要大力倡導自主學習課堂模式,致力于增強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二、主張“自主學習”課堂模式,提高老師教學能力
“自主學習”式的課堂模式所體現出來的優勢不僅僅是依附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它也在老師教學質量方面得到極大的驗證。自主學習課堂模式,使得老師的業務能力與科研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它幫助老師樹立正確的教育教學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價值觀等等,改變了之前課堂的教學面貌。自主學習,使得老師的教學不再僅僅局限于教材內容式的封閉教學,老師可以利用各式各樣的方法去進行教學,也可以將自己獨特的想法真正的付諸于實踐,達到多種方法進行結合、綜合運用、敢于創新。另外,這種課堂模式也改變了以往一直以理性因素為主的教學,老師要結合理性因素與非理性因素,加大非理性因素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教導學生獨立思考、相互合作、開放思維、標新立異等觀念,激發學生自主創新、力爭上游等意識。從各個方面進行觀察,教師的教學水平都有大幅提高,以及教師的教學能力、科研能力等也得到顯著地提高。例如老師在教授《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單元時,老師不會再呆板的按照課本的內容來教學,完全可以老師講解一種運算規律,然后讓學生發揮想象對下面的一些運算規律進行大膽的猜測與自學,不會的可以與同學商量或者問老師,這樣不但節省了教學時間、提高教學質量而且也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與互學能力,一舉多得。
三、借助“自主學習”教學模式,建立平等師生關系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老師的地位一直是不可逾越的,學生只能夠被動式的接受老師的教學,在這樣的情況下,老師會給學生一種壓迫感,在某些地方也不敢提出自己的觀點只是一味的接受老師的思想與觀念,完全丟失了一個個體該有的自主性與掌控力。老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也是一直處于靜態的模式,師生之間的互動很少,這樣對于老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都會存在很大的阻力與局限性。自主教學模式的開展,徹底改變了先前以老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學生的主體地位在不斷地加強,這使得師生之間的關系在不斷地改善,學生對老師也不會只有敬畏,而是慢慢的轉化成為一種朋友的關系;師生之間的教學也有靜態模式轉換為全體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并且進行實踐的動態模式。這些改變對于師生雙方都是有益無害的,平等的師生關系可以讓師生進行更好的溝通與交流,也會讓師生更新自己的觀念、激發自身的意識,使得老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有更好的默契。老師可以借助教授《三角形》時與學生進行互動,讓學生們進行自主學習,與老師討論交流,實現更好地教學與學習。
四、結語
自主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它更新了老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觀念,激發了學生的創新、競爭等方面的意識,為老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自主學習”課堂模式的應用,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能力、老師的教學能力,而且大大改善了師生之間的關系,使得師生之間建立起民主、平等的良好關系。自主學習的課堂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使得學生為以后數學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對數學的熱愛,也會讓他們在學習數學的道路上輕松許多。
作者:伏永東 單位:遼寧省阜新市海州區平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