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學教學的教育與管理措施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有一種愛叫堅持
將初一開學的第一個月定為常規養成教育宣傳月,利用班會和學生們學習《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以及學校相關的規章制度,并根據本班的特點,制訂了班級常規。讓學生從最簡單的事情做起,如在校要佩戴胸卡、別人幫助了你要說聲謝謝、見到老師要問好、排隊要整齊、參加活動要保持安靜、由于規范明確,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就顯得比較配合。但初中學生意志力薄弱,在習慣培養中經常出現反復。按照科學家的研究,一個習慣的養成至少需要。”因此規范教育既要做好心靈感化、剛柔并濟的前期工作,更要重視堅持不懈、長期養成。在班級管理中,我充分發揮班干部的先鋒帶頭作用,要求他們做好榜樣,同時在班內輪流值勤,以朋友的身份時刻督促同學改正缺點。培養好習慣用加法,持續一段時間就會養成;矯正壞習慣則需要用遞減法,逐步減少不良行為的次數,每提醒一次都有可能改掉一個壞習慣。在每天的堅持中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播種一個信念,收獲一個行動;播種一個行動,收獲一個習慣;播種一個習慣,收獲一個性格;播種一個性格,收獲一個命運”。
二、有一種愛叫欣賞
1982年秋天,俄國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在打獵時被一篇題名為《童年》的小說所吸引。作者是一個初出茅廬的無名小輩,但屠格涅夫卻十分欣賞,他說:“這位青年人如果能繼續寫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由于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賞,年輕人竟一下子點燃了心中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價值,于是一發而不可收地寫了下去,最終成為世界著名的藝術家和思想家。他就是列夫,托爾斯泰。欣賞是一種十分特別的力量,它使欣賞者內心愉悅,使被欣賞者奮進向上。學會欣賞是一種做人的美德,更應當是教師的本能。這一年中,我帶著欣賞發現的目光來看待我的這些孩子們,學會發現學生身上的優點,不僅以平視的目光看學生,即從學生出發來看學生,而且以動態的眼光來看學生,即從發展的角度來看學生。同時,用欣賞的眼光看學生,還要摒棄用單一的標準去評價學生。由于多年來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許多教師過于看重學生的學習成績,習慣于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優等生,用厭惡的眼光看待后進生。人性最本質的需求就是渴望尊重和欣賞,每位學生都有榮譽感和自尊心,懂得快樂與痛苦、羞愧與恐懼,當我們教師用欣賞的眼光看待他并寄予他某種較高的目標值、期望值時,他在學習上和生活中會產生超過平常的動力。最后,欣賞學生還要懂得傾聽學生,表達自我,用行動來撒播內心的關愛。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教育是人與人心靈的最微妙的接觸。”多與學生聊天,通過成長周記來傾聽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求,化解他們的委屈、傷感、悔恨,幫助學生看到自己的閃光點。當每一位教師都學會了用欣賞的目光去看待學生,校園里、課堂上便會充滿燦爛的微笑,充滿溫暖和生機。
三、有一種愛叫鼓勵
一個學生在中學時代遇到一位能給他激勵和憧憬的教師,那將是他一生的幸運。教師的鼓勵、期待、賞識,能調動學生身上巨大的潛能并發揮出來。在平時的教育中要看到每位學生的閃光點并及時鼓勵,譬如學習上不是很出色的學生勞動起來會特別賣力,或者運動會上會表現得很出色,或者有些學生才藝方面很突出、參與活動很積極等,利用贊美他們身上的閃光點鼓勵他們在其他方面要更努力,并相信他們會改變、會更出色。一個充滿贊揚的眼神,一個表揚的手勢,一次會心的微笑,一句鼓勵的話語都能使學生心潮澎湃,甚至對他們一生都會有影響。記得著名教育家韓鳳玲說過:“難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強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計地保護孩子最寶貴的東西——自尊心。”不吝嗇你的話語,讓我們給學生多些尊重和鼓勵,讓他們都帶著自尊和自信來度過成長的轉折期并能一直快樂健康地成長。
四、有一種愛叫懲罰
為了糾正學生的不規范行為,每位教師都不可避免要進行懲罰。但懲罰不是傷害,更不是心理孽待。懲罰是把雙刃劍,一種危險的、高難度的教育技巧,相對于欣賞而言,更需要尊重和信任。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中國教育報》曾刊登這樣一個發人深省的小故事:一天,作者到公園散步,見工人師傅正在修剪槐樹,肩扛竹梯,手拿鋸和斧頭,原以為斧頭是用來修剪小枝杈的,鋸則是用來對大樹枝動”手術“的。結果只見工人師傅在亂枝杈上距離主干、至8厘米的地方鋸斷樹枝,然后用斧頭輕輕地將粗糙的傷口砍平滑。問起緣由,師傅說,這樣做有利于傷口的愈合,不易留下疤痕。想想也是,樹的亂枝杈雖然需要修剪,但修剪后卻會留下傷口。怎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撫平創傷呢?工人師傅的鋸和斧頭的和諧統一,給了我答案。我們的學生也像一棵棵槐樹,常常會生出亂枝亂杈,需要教育園丁們的修剪。但不管什么形式的修剪,都可能會給學生稚嫩的內心帶來創傷。所以懲罰在出乎愛的同時,還要歸結到愛的行動,多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尊重他們的內心感受,尊重他們的人格。懲罰的后面永遠是真誠的愛。
五、有一種愛叫放手
某天到兄弟學校聽課,墻上有這么一段文字給了我很大的啟示:“給孩子一些權力,讓他自己去選擇;給孩子一些機會,讓他自己去體驗;給孩子一點困難,讓他自己去解決;給孩子一個問題,讓他自己找答案;給孩子一種條件,讓他自己去鍛煉;給孩子一片空間,讓他自己向前走。”不少的班主任老師會有這樣的觀念:初一的學生剛從小學進入初中,他們有著許多不知道和不會做的事,我們不放心讓他們去做班級的各項工作,因此自己便會事無巨細地把班級的各種事務都包攬下來。其實,我們不應該低估我們的學生,要真正意識到每一個學生的身上都有著無窮大的潛力,就看我們怎樣去最大限度地將它挖掘出來。只要我們真正地把每一個學生都看成是班級集體的小主人,大膽放手讓學生去做,充分發揮每一個學生的作用,班級工作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給學生一方舞臺,讓學生煥發光彩,給學生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培養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這是新一輪課程改革對班級的管理者——班主任提出的更高的挑戰和任務。當然,放手讓學生自己管理自己并不是一帆風順的,需要教師的扶持和學生的自律,更要有一支強大的班干部隊伍。一年的培養,漸漸地,班長成了我們班的主心骨,紀律委員樹立了威信,勞動委員和衛生委員能相互配合,我不用再時時刻刻操心紀律和衛生問題了,流動紅旗每周在教室墻上飄揚。如果說家長的愛是偉大無私的奉獻,那么教師的愛則是細水長流的教育引導;如果說家長的愛是無原則的寵愛,那么教師的愛則是理性的關愛;如果說家長的愛更關注于孩子身體的健康成長,那么教師的愛則旨在引導學生心靈的快樂成長。在這一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感觸頗深,有幾分勞累,幾許收獲,咀嚼過失敗的苦澀,也品嘗過成功的甘甜,我深知自己面臨的工作的繁雜,但更清楚肩負的責任。就因為心中有對他們如對自己孩子一樣的愛,再累再苦,我總能看到希望,并鼓勵支持著我繼續走下去。
作者:邵萍 單位:江蘇省常熟市古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