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現代休閑農業景觀的空間功能布局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闡述了休閑農業景觀空間布局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結合江蘇泰興虹橋濱江生態園、揚州西江生態園項目分析,提出現代休閑農業景觀功能布局的核心在于對固有資源更高效率分配生產的合理利用,休閑農業景觀空間功能布局是一個綜合性的方法論體系。
關鍵詞:休閑農業;景觀空間功能布局;可持續發展
休閑農業也稱觀光農業、旅游農業,具體是將高科技引入農業,并與旅游業相結合,合理安排作物種植,精心布置花卉展覽、魚類及珍稀動物的觀賞、名貴蔬菜和水果的生產及相關配套娛樂設施等,[1]為非農村游客提供休閑、體驗、教育、娛樂等多種服務的復合型農業經營活動。在中國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的同時,伴隨“微度假”時代的到來,現代休閑農業掀起了發展熱潮。隨著社會資本的大量涌入和產業“膨脹式”發展,休閑農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了許多尖銳問題:(1)盲目跟風,產業經營遍地開花;(2)檔次不高,規模較小,缺乏特色,項目規劃布局單一;(3)圈地運動,園區缺乏統一科學規劃,打破原有的景觀肌理和生態平衡,給生態和農業景觀帶來不可逆轉的“破壞性建設”等等。而今,在可持續發展戰略指引下,良好的功能空間布局對休閑農業可持續性的作用越來越明顯。概括來說可持續休閑農業的注意點有:生態可持續發展、資源可持續利用、人文生態可持續發展。在這些要點中,科學規劃的空間功能布局是生態、資源、人文生態良性循環的重要催化劑,在可持續發展的循環中起到了不容忽視的作用。因此,功能空間布局既是貫穿休閑產業園區經營的始終,也是休閑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本課題科研項目江蘇泰興虹橋濱江生態園(以下簡稱虹橋濱江生態園)結合實際土地資源進行了合理的功能空間布局,針對功能布局的重要性、設計原則、設計理念三方面進行論述分析休閑農業空間功能布局。
1休閑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過程中景觀空間功能布局設計的重要性
空間顯示是研究景觀可持續性必不可少的方法。[2]簡要概括就是數年景觀生態學實驗對人類理解空間、認知關聯過程提供依據,并將其納入可持續性科學創建、評估的方法體系。而功能空間布局就是其空間顯示體系中的首要工作。空間功能布局簡單的解釋就是對規劃區域進行合理、滿足使用功能且具有一定美觀的空間布局。人為地對土地資源進行科學布局,在一定程度上是對總體資源有效的鏈接分配,間接提高經濟、資源的有效利用水平,形成延續性產業鏈條帶。休閑農業中在生態農業的自然風光和自然的地理地貌保留外,還應加入一些人文景觀要素,并進行適當的景觀設計與舍取。景觀生態規劃的中心任務就是創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整體景觀生態系統,[3]其中景觀不僅要以現在的格局,而且要探索新的格局為各種生命形式提供持續的生態生活條件。以虹橋濱江生態園園區濱水功能空間布局為例,濱水區域景觀設計最重要的就是對水岸的綜合利用,以生態駁岸為基礎,將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相互結合起來。遵照當地地勢自然條件,采取有組織排水等工程技術措施,采用喬、灌、草等多層次植被營造生態型植物群落,形成一個完整的水土保持生態體系。[4]虹橋濱江生態園配合植物種植,維護保持原有自然景觀生態駁岸,以此達到穩定河岸的目的。從生態、觀賞角度看,起到了綜合利用自然資源作為經濟增長點的輔助作用。
2休閑農業可持續發展空間布局設計原則
2.1堅持循環、有效利用資源的原則
休閑農業生態景觀規劃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一定的景觀空間配置結構的多樣化,既要有景觀的生態功能,又要有美學功能,最終實現自然環境、經濟發展和旅游觀光活動的協調、平衡發展。[5]功能布局首先在整體規劃中搭建景觀結構框架,為后期的設計開辟良好發展空間。虹橋濱江生態園的森萱農莊(以下簡稱森萱農莊)在湖中三座島開發利用及功能安排上,充分開發水域生態系統資源,形成獨特的可持續發展的生態農業莊園,受到遠近游人的贊譽。并且依托獨特地理條件,生態資源轉換經濟資源,經濟資源又參與農莊生態發展,形成可持續能量循環體,促進良性可持續發展。
2.2堅持整體開發原則
合理的景觀規劃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生態效益。正如本科研參考項目虹橋濱江生態園,功能遵從自然資源,將水域特色最大化,全面整體看待濱江資源利用與開發,以科學的規劃思路分析景觀功能布局,加強農莊整體的協調關系與連接關系;在景觀功能布局及生態建設計劃中,保持生態整體性與持續穩定發展彈性空間。以當地自然資源為基點,為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提高環境承載力。
2.3堅持空間功能布局傳遞性原則
園區空間布局不同于一般建筑功能布局,是自然、人文、經濟交織的規劃布局。位于揚州南郊的西江生態園(以下簡稱西江生態園)成功地構建了一座個性化的特色旅游園區,通過農業觀光、現代農業技術的展示、農業科普以及農村生活體驗等功能設計,將農業與旅游有機結合,創造獨特的生態體驗園區。莊園各分區的有機組合、交流既有利于植物的生長和后期維護,還降低了資金、時間的成本,吸引當地富余(農民)勞動力,使莊園的不同功能布局發展融于當地人文環境中,依托當地群眾形成可持續發展效應,提高莊園經濟、生態效益。
3以科研項目虹橋濱江生態園為例闡述景觀功能空間布局思路
3.1主題性空間營造
站在區域全局視角下分析,并結合自身的本土文化及當地產業特色,提出適合園區的發展思路和功能定位。科學合理規劃,優化功能布局,突出獨特性。設計開發生產、展覽、貿易、服務等多種功能平臺,以打造特色莊園功能布局,樹立特色品牌,避免重復建設。虹橋濱江生態園中森萱農莊就突出了漁業文化主題,現有旅游觀光區、生態養殖區、休閑垂釣區、江鮮美食區、果園采摘區五大功能區域。是一個結合實際地理位置總體規劃垂釣、種植、養殖水產、觀光旅游為一體的生態度假莊園。通過定義主題,多產業結合發展,體現功能空間布局對莊園的經營的便捷性和可持續性。
3.2空間連續性景觀規劃
結合功能區內在聯系,規劃連接空間功能布局景觀軸線,功能區邊緣要有延續性(連續性),多條景觀帶串聯主要功能分區,形成整體規劃,以促進園區各布局協調發展,相互呼應。宏觀上做到全局把握,綜合發展,微觀上做到景觀傳遞、移步換景。虹橋濱江生態園總體規劃注重功能區相互延續性,例如:體驗區與觀光區形成游覽軸線,花卉種植區與水產養殖區形成綠色生態區。功能區軸線分區分級排布,對游人可以很清晰地展示區域景觀,同時不同軸線方便了內外部人員的交通,更好地提高區域使用效率,促進區域高效率利用開發。
3.3參與融合景觀情景
這也是人文生態延續性的重要體現。虹橋濱江生態園功能區內有相應的體驗功能,生態綠洲觀光區、生態度假觀光區、網箱養殖觀光區以及特色農莊體驗區等,在不完全改變功能區定義前提下,可以靈活運用使各個功能區相呼應,例如,觀光區可以不單單是展示形式,換為實際參與體驗,或結合道路設計,增加游覽旅途的趣味性等。娛樂區也可以加入展示的部分,寓教于樂,讓游人在玩樂的同時認識新的事物。而在位于生態度假區的森萱農莊莊園里,關于人文生態的景觀就明顯地表達了互動式功能布局這一特點,莊園景觀節點、農作物生產基地、水產養殖水域等功能分區均有相關體驗功能的設置,增加了功能分區的趣味性,豐富了功能空間的利用方式,拉近各個功能布局聯系的同時,促進人文生態延續性的良性發展。功能空間布局設計理念除以上三個方向,還可以有其他角度,例如:分期分步規劃布局建設,一個重點多個附加功能規劃布局、單個功能空間布局內含多個下屬功能布局等多種功能空間布局設計方法,在遵循布局原則的前提下,可以設想不同的規劃理念,不同的理念結合不同的實際項目規劃既能表達相應的獨特性,同時也是相對應不同土地資源的利用體現。本課題研究的案例虹橋濱江生態園致力于彰顯“漁業”文化特色,無論是生態園的空間布局、景觀節點的細節、園中的雕塑小品、還是餐飲文化,都充分體現了莊園主打的產業文化主題。形成獨特的度假漁村,展示自己生態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經營模式。因地制宜,對不同分區資源進行合理開發。鑒于實際自然資源及農業產業鏈條,實現旅游、生態和諧統一,進而發展和形成地方特色。綜上,功能布局設計在整個設計中地位非常重要。農業景觀功能布局設計必須順應可持續發展潮流,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活環境。鑒于此,必須將“可持續景觀”“生態優先”“保護優先”等理念貫穿于布局規劃中,在不破壞原有自然資源結構的前提下進行精心的藝術加工設計,珍惜和保護自然資源的可持續景觀格局才會給世界和人們帶來好的自然生態景觀設計,這樣的景觀作品才能真正達到“為民服務”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云才.景觀生態規劃原理[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10.
[2]趙文武,房學寧.景觀可持續性與景觀可持續性科學[J].生態學報,2014.34(10):2453-2459.
[3]程星.淺析可持續發展下的可持續景觀設計[J].科技與創新,2016(7).
[4]范水生.休閑農業的景觀生態規劃設計與規劃研究[J].中國科技信息,2010(12).
[5]張興艷,張洪恩.略談人文景觀設計的可持續發展模式[J].四川建筑,2007.8.27(4).
[6]歐陽建友,王振宇,張聰,基于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濱水景觀設計[J].廣西華藍設計(集團)有限公司規劃設計院專輯,2013(S7).
作者:郝慶琰 朱卉 劉海亮 單位:揚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