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休閑農業園區的規劃設計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休閑農業園區是順應時展需求,在傳統農業的基礎上衍生而來,為人們提供豐富多樣休閑體驗的農業景觀,在幫助人們緩解日常工作生活壓力的同時,推動觀光旅游業和休閑農業產業發展。休閑農業園區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和重視,得到快速發展。但是在具體規劃設計中,由于規劃技術規范不足,導致規劃成效不高。由此,本文就休閑農業園區的規劃設計進行分析,給出規劃思路,提供方法指導。
關鍵詞:休閑農業園區;規劃設計;休閑農業
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為了更加貼近大自然,尋求精神層次上的享受,休閑農業在我國獲得了大力發展。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和完善,我國的休閑農業被賦予更加豐富的內容,創造了較為可觀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休閑農業園區是休閑農業發展的載體,也是休閑農業發展的核心所在。休閑農業園區規劃建設的數量、質量直接反映著一個地區休閑農業發展的好壞[1]。在休閑農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休閑農業園區規劃建設卻存在一系列問題,由于缺乏必要的技術規范和理論基礎,加之規劃設計的系統性缺失,休閑農業園區鮮有整體規劃和科學論證,導致規劃不合理問題屢屢發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我國休閑農業的發展。因此,加強對休閑農業園區的規劃設計研究十分關鍵,對于后續工作開展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1休閑農業園區的內涵
休閑農業園區是一種新興事物,主要是伴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提升以及環境保護意識的加強而形成的一種綜合性園區,集合了觀光采摘、農耕體驗、購物游樂、休閑度假、科技展示、康體保健以及養老養生等功能,受到了社會各界廣泛的關注和重視。休閑農業園區主要圍繞“農”字做活農業旅游,以體驗“農”的氛圍,參與“農”的生活,享受“農”的風情,感受“農”的文化,接受“農”的教育為內涵。我國的休閑農業園區最先發展于臺灣,受全球休閑農業產業發展的影響,臺灣大力推行休閑農業產業化發展,并將其作為農業轉型的重要目標之一,脫離傳統規模經濟思想的束縛,朝著更高層次的農業政策方向轉型。經過20多年的不懈努力,休閑農業已經成為當地一、二、三產業有機結合的成功典范,值得借鑒和學習。休閑農業園區較之傳統的農業而言,轉變了傳統農業發展的單一經營思想,促進了服務業和旅游業的發展,對于區域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休閑農業園區規劃設計方法
2.1休閑農業園區規劃設計思路
休閑農業的規劃是根據地理位置、農業資源類型和氣候特征等基本條件來進行的,所規劃出的不同類型既可以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又可以滿足游客的休閑目的[2]。休閑農業園區的規劃應以需求為導向,以綠色生態可持續為基礎,以創新發展為手段,以功能多樣、主題鮮明、特色突出為出發點,按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思路,從滿足城鄉居民多樣性、個性化的需求入手,加強功能培育,推進業態功能多樣化,使園區的現代農業資本、特色資本、原生態資本、文化資本、精神資本等整體協調發展。同時,休閑農業園區規劃要注重農民在發展休閑農業園區中的主體地位,鼓勵農民積極參與其中,引導農戶和農民合作社經營休閑農業,或農民與進入農村三產融合的新型經營主體、社會資本之間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分享更多增值收益。
2.2休閑農業園區規劃的關鍵環節和方法
2.2.1收集和分析基礎資料主要是地區和項目區兩個層面進行分析,包括自然資源與環境條件、社會經濟條件、交通區位條件、農業與農村發展現狀,政府政策及發展規劃,做好資料的收集工作,結合實地踏勘獲得的一手資料,分析項目區自然資源、景觀資源、產業資源、人文資源等,綜合評價園區的發展條件,發掘其資源優勢,為營造園區特色奠定基礎。2.2.2確定園區規劃方案1)園區發展定位和目標。在充分調查、研究、評價園區開發條件的基礎上,以休閑農業資源為依托,以休閑市場需求為導向,以促進園區和諧發展為宗旨,根據園區資源環境特點以及產業發展環境,深入挖掘園區的市場價值和未來潛力,分析確定園區規模、性質、功能、主導產業結構,結合園區發展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明確休閑農業園區建設的近期和中遠期目標。2)園區功能分區規劃。休閑農業園區的功能選擇應充分考慮和挖掘自身特色,可按簇群式布局發展,各簇團有各自的中心與步行系統,形成相對獨立的系統[3]。主要包括以下功能分區:保持農業特性,明確農業產業在休閑農業園區中的基礎地位,緊緊圍繞設施農業、糧食作物、經濟作物、畜禽養殖、農產品加工等劃定農業生產示范區,展示國內外先進適用的作物栽培技術、養殖技術、加工技術、生物工程技術、節水灌溉技術以及信息管理技術等。從人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角度出發,劃定樹木、花草、水系、亭臺樓閣等景觀觀賞區,采摘、垂釣、健身、游樂等體驗參與區,農業科普、農事體驗、農業游學等科普教育區,鄉村各類物質和非物質資源富集的文化功能區等,拓展養生養老功能區,并完善生態餐飲和住宿休憩功能區,滿足農業生產和旅游服務的要求。3)園區土地利用規劃。合理確定園林綠地、建筑、道路、廣場、農業生產用地等各項用地的布局,確定各項用地的大小與范圍,并繪制用地平衡表。對不同土地類型的各個地塊做出適宜性評價,達到農業土地的最合理化利用,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4]。4)園區景觀系統規劃。景觀系統規劃設計中,要充分協調園區內的土地資源,實現土地的疊加和綜合利用,在對物質環境合理布局的基礎上,優化空間結構,并做好重要節點的設計。按照科技規劃思路,認真考量色彩、材質和造型等藝術特點,使園區景觀具備藝術和美學雙重內涵,實現景觀的觀賞作用。此外,休閑農業園區景觀還要具備功能實用性,在植物栽植上,應盡可能選擇兼具經濟價值和觀賞效果的林果,堅持農業造景的原則。同時,休閑農業園區景觀設置應盡量避免人為因素對自然環境景觀造成的負面影響,營造寧靜美好的田園景色。5)園區道路系統規劃。道路是休閑農業園區的動脈,道路的等級、布局關系到人流的暢通和休閑農業園區線路的導向,根據地形、地貌、農業生產和休閑活動的分布,結合園務管理活動的需要,主要采用自然式的園林布局來規劃道路系統,使休閑農業園區內的景觀美化自然而莊重,突出農業與自然相結合的特點。其中,園區一級主干道與進、出口相銜接,用于車輛通道和游人集散;二級干道是一級主干道向各功能區和主要景點的延伸。6)園區給水排灌工程規劃。園區給水排灌工程均以地埋暗管為宜,在保護園區生態環境和景觀整體協調的同時,可提高土地利用率。農業生產灌溉系統可采用水肥一體化滴灌、噴灌。園區加工廢水和生活污水可進入城市排污系統或經園區水處理系統處理后用于園區綠化灌溉。7)估算園區基礎設施投資及技術經濟指標。估算園區基礎設施投資,初步核算園區建設的成本及收益,評估園區建設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
3結論
闡述了休閑農業園區的內涵,給出園區的現代農業資本、特色資本、原生態資本、文化資本、精神資本等整體協調發展的規劃思路,從基礎資料的收集和分析、園區規劃方案的確定說明園區規劃的關鍵環節和方法,為休閑農業園區的規劃設計提供方法指導。
參考文獻
[1]呂明偉,郭煥成,孫藝惠.生產•生態•生活——”三生”一體的臺灣休閑農業園區規劃與建設[J].中國園林,2008,24(8):16-20.
[2]劉娜.休閑農業景觀規劃分析研究--以榆林瑞豐生態農業園為例[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6.
[3]童佳民,王健.熱帶休閑農業園區規劃設計框架構建[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4,40(6):181-184.
[4]劉濱誼,陳威.中國鄉村景觀園林初探[J].城市規劃匯刊,2000,(6):66-68.
作者:雷艷 穆偉航 馮磊磊 單位:陜西省農業工程勘察設計院 西安市灃惠渠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