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教育懲罰下的小學教育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教育懲罰的含義
教育懲罰是一種教育方法,是指對學生的某種思想、行為給予否定性的評價,通過采取一定的措施使之改正,并使之逐漸內(nèi)化為受教育者的自覺約束力。教育懲罰的本質(zhì)是一種“合理懲罰”,即教育者要在尊重學生人格的基礎之上,結合不同學生的不同性格特征、心理承受能力以及犯錯誤的動機、危害程度等,按照相關的制度與規(guī)定,遵守教師的職業(yè)道德操守,遵循教育的發(fā)展規(guī)律,制定出科學、合理的處罰原則和嚴謹?shù)奶幜P程序,對學生的不良行為做出強制性的矯正。
(二)教育懲罰的對象
教師落實教育懲罰的對象是懲罰行為所指向的客體。因此,教育懲罰的對象不是學生本身,而是學生的違規(guī)行為。
二、教育懲罰對小學生的意義
(一)培養(yǎng)小學生的責任意識
站在教育意義的角度上看,實施教育懲罰的目的是讓學生對自己的錯誤或過失承擔應有的責任。懲罰的過程應當充滿尊重,應當以明晰道理為理念,不僅要使學生正確認識到自己所犯錯誤的性質(zhì)以及錯誤造成的危害,給學生指出改正錯誤的方向,還要對學生積極承擔責任、改正錯誤的心態(tài)給予肯定和鼓勵。如一些教師在對缺乏責任心的小學生實施奇教育時,在將其行為所造成的不良后果進行闡述之后,采取讓其保管班級鑰匙并要求其提前到校為同學們開門的懲罰措施,獲得了很好的教育成效。因此,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科學、合理的教育懲罰是幫助小學生增強其責任心的重要手段。
(二)培養(yǎng)小學生的集體意識
班級管理與學校教育一樣,是一種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的教育,具有很強的組織紀律性,以對入學者的身心發(fā)展產(chǎn)生積極影響的直接目標活動,促進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意識。集體主義是我們國家學校教育的核心。學生是否具備集體主義觀念及精神,決定著學校教育的成敗。因此,在班級管理中,我們必須要注重教育學生培養(yǎng)其集體意識,促使學生養(yǎng)成集體認同態(tài)度。
在班級管理教育懲罰的過程中,需要以集體紀律作為保障,當個別學生發(fā)生違紀行為時,不僅會給學生自己造成不良影響,還會對集體目標的實現(xiàn)產(chǎn)生不良影響。教師在此時選擇實施懲罰不僅能夠維護集體紀律的權威性,還能使實現(xiàn)集體目標得到保證;同時,小學生也會產(chǎn)生與集體共榮辱的思想,其集體意識也會逐漸變強,能夠在集體活動的參與上變得更加主動、更加積極。
(三)培養(yǎng)小學生的民主意識
在素質(zhì)教育被大力提倡的今天,把民主意識教育提上日程是十分有必要的。教育懲罰雖然是由教師來具體實施的,但實施過程中所依靠的并不是教師的權威,而是由大多數(shù)學生的意愿所決定的,取決于其對懲罰的認可度。
因此,教師在實施教育懲罰時應當廣泛征求學生的意見,尤其是在制定班規(guī)班紀時,應當注重學生民主意識的充分發(fā)揮,有效調(diào)動起小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能夠主動參與到班級管理當中來,并組織開展學生民主討論會,在會上形成和完善合理的教育懲罰,制定出與教育實際更加契合的班級管理規(guī)范,以培養(yǎng)小學生的民主意識。當出現(xiàn)了個別學生的違紀行為時,教師可以按照既定的班規(guī),或者是征求班級中大多數(shù)學生的意見,實施合理的懲罰,這不僅可以使違紀學生更容易接受,而且還能在班級當中營造出平等、民主的氛圍,獲取更好的教育效果。
(四)增強小學生的耐挫力
科學、合理的懲戒制度能夠幫助學生形成堅強的性格,能促進學生形成責任感,能夠促進學生提高抵抗并戰(zhàn)勝誘惑的能力,還能夠幫助學生鍛煉其意志和尊嚴感。在班級管理的實踐當中,我們應當注重賞識教育,要樂于表揚學生、激勵學生,幫助小學生建立起自信心,形成我必卓越的信念,謹記天生我材必有用,促使孩子們充滿自信、積極上進地成長。
但是,也不能一味地賞識,批評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只是賞識,時間久了就會導致孩子們無法正確認識自己,使他們形成“自己永遠是對的”的錯誤觀點,進而導致他們的內(nèi)心十分脆弱,一旦有不同意見出現(xiàn),就無法適當、及時地使自己的心態(tài)和想法得到良好的調(diào)整。尤其是現(xiàn)在許多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備受全家人的寵愛、呵護,成了家里的小皇帝,養(yǎng)成任性、唯我獨尊、自私、不管別人等等不良習慣和傾向,容不下一點別人的批評,更無法采納別人的建議,缺乏責任感,一遇到問題就一味抵制,不接受規(guī)矩規(guī)范,無法承受挫折,耐挫力極端低下。
三、把握懲罰程度,合理實施教育懲罰
(一)保護小學生的自尊心
在當下的小學班級管理中,有很多教師都把學習、運動、勞動作為懲罰的手段,如當學生犯了錯時,就用學習來對學生進行懲罰,罰他們抄生字、做作業(yè)、背課文;或者用體育運動來懲罰,罰學生到操場上跑三圈,或就地做若干俯臥撐等;或用勞動來懲罰,罰他們掃廁所、倒垃圾、揀廢紙。這些懲罰措施其實都是不恰當?shù)模踔潦清e誤的:學習本來是一種很好的享受,體育鍛煉也能夠起到強身健體的效果,勞動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一件光榮而高尚的事情,但是當把其與懲罰相聯(lián)系并強制學生執(zhí)行時,產(chǎn)生負面影響就是不可避免的。做了錯事或者違反了班級規(guī)定就要去學習、去進行體育鍛煉、去參加勞動,時間持續(xù)久了孩子們就會把它們跟罪責感、恥辱感、厭惡感相聯(lián)系,因此,在實施教育懲罰時必須要正確把握懲罰程度,注重保護小學生的自尊心,促進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體育鍛煉的自覺意識、和勞動熱情。
(二)界定教育懲罰的范圍
從多年的班級管理經(jīng)驗來看,筆者認為需要形成一個積極向上的班級氛圍,將對學生的表揚作為主要的手段去帶動班級及學生的共同進步。因此,在懲罰的實施過程當中,必須要避免進行大面積的懲罰,因為對大多數(shù)學生實施共同懲罰不僅會打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導致課堂氛圍死氣沉沉,還會激發(fā)出學生對學習的消極對抗心理,引起學生甚至是家長的反對。中國有句俗語,即“法不責眾”,當班級中沒達到要求的同學的比例超過了50%時,作為教師首先要做的應當是對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進行分析、反思,要合理界定教育懲罰的范圍,不能為了達到自己的要求就一味對學生進行懲罰。
(三)做好罰前教育和罰后疏導
懲罰會使學生產(chǎn)生痛苦的體驗,而且還會把這種痛苦的體驗牢記心頭。雖然經(jīng)歷了懲罰之后學生會停止錯誤行為,但對其內(nèi)心所造成的影響卻是不可忽視的,程度也有所不同:有的會產(chǎn)生叛逆的想法,痛恨老師甚至是抵制老師;有的內(nèi)心會受到很嚴重的打擊,認為自己不再被老師喜歡,從而任由自己消極、墮落。因此,在對學生實施具體的懲罰措施前,必須要進行耐心的思想教育,使學生對自己所犯錯誤的原因得到充分的認識。懲罰之后還要對學生的行為、情緒進行細致的觀察,以便及時疏導,防止學生產(chǎn)生嚴重的思想包袱。
(四)與其他教育方法結合
教育雖然有法,但是并沒有定法,而懲罰也只是教育的方法之一,因此在使用時不能孤立,要與其他的教育方法、手段相結合,如說理、鼓勵、感化、引導、獎勵、溝通等,這樣才能實現(xiàn)良好的教育效果。學生是需要被老師、同學認同的,即便是經(jīng)常犯錯誤的學生也不例外。同時,如果老師一味地對違紀學生進行批評,勢必會給這些學生戴上“壞學生”的帽子,從而造成其他同學用異樣的眼光去看待他們,對他們的健康發(fā)展不利。因此,面對這類學生,教師在對他們的違紀行為或錯誤實施批評時,應當給予適時適地的表揚,幫助他們提高學習興趣,促進進步。
四、小結
由于筆者水平有限,本文的分析層面還相當淺顯,當然,對于小學班級管理中的教育懲罰問題,我會進行持續(xù)的思考和研究,我將在今后的從教歲月里不停地加強學習,總結從教的實踐經(jīng)驗,增強我對教育懲罰問題的思考與認識并不斷深化,并致力于解決我在教育教學中所產(chǎn)生的關于教育懲罰的困惑,加強班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