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村小學教育中思維導圖的應用實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農村小學教育中,為了優化學生的學科思維品質,用思維導圖培養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綜合思維,讓思維開出思維之花。通過梳理單元教材體系,確定單元情境,激發學生發散思維,確定單元問題,提出問題鏈的方式。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學生能夠把握單元發展脈絡,在單元情境中提升發散思維,在問題鏈中引發思考。最終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單元的重要概念和知識體系,成為有深度有體系有思想的課堂。
關鍵詞:思維導圖;道德與法治;單元教學
思維導圖以發散思維為主并借助圖文并茂的形式畫出學習內容,學生思維導圖這種可視化工具來梳理課本知識,讓知識從面到點更加系統化,思維導圖還可提升學生的聯想能力和創新能力,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就農村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現狀來看,很多課堂教學只是老師單向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且停流于形式上的改革,沒有從其根本改變傳統課堂模式,課堂依舊重目標,輕能力,重記憶,輕思維,在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發散思維方面比較薄弱[1]。學生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接受的知識只是一課一課,那么課與課之間是怎樣的聯系,學習的每一課在每個單元中的地位,在整本書中的地位都不明確。思維導圖通過激活小學生記憶中的知識,用中心詞確定單元重要概念并將其形成一定的知識體系通過梳理單元教材體系,確定單元情境,激發學生發散思維,確定單元問題,提出問題鏈的方式,讓學生能力與思維得到大的提升,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一、思維導圖有利于梳理單元知識體系,搭建起基本的知識框架
在用思維導圖進行單元知識復習時,農村孩子們只知道學習一課一課分開了學。那么課與課之間到底有什么樣的聯系,哪幾課是一個單元體系內的,孩子們對于整本書和單元沒有系統的知識體系。通過回顧知識,再現知識來構建關鍵詞,畫上主題,然后用彩筆再分出一級中心主題,再分出二級主題,層層細化,應用思維導圖的形象性和條理性給孩子們梳理出這個單元主要的知識體系,讓孩子們就能很清楚自己在這個單元學習了什么知識,可以幫助孩子們梳理關鍵知識點并梳理他們有邏輯的內在聯系,然后再進行歸納與總結。思維導圖作為一幅“全局圖”可從整體把握整個知識體系,也可以通過關注知識細節,讓重要的知識點以圖的形式出現在學生的腦海里。應用思維導圖概括出知識系統圖,讓這張表系統圖出現在孩子們的腦子中,讓各個知識點按體系在思維導圖這張“全局圖”中能夠展現從整體到局部、從面到點都能掌握。如:筆者在講解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單元的主題是家中的安全與健康,這個單元有四課,讓孩子明白這個單元講解的就是在家里發生的事,分別是從“玩”“吃”“安全”“睡”四個方面展開,第九課《玩得真開心》,第十課《吃飯有講究》,第十一課《別傷著自己》和第十二課《早睡早起》,又如在講解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綠色小衛士第九課是《小水滴的訴說》,第十課《清新空氣是個寶》,第十一課是《我是一張紙》,這三課在這個單元是一個并列的關系,而第十二課《我的環保小搭檔》對前面三課有時一個小小的總結與活動。這樣從整體與局部再到整體,孩子們就會一目了然。
二、思維導圖有助于確定單元教學的大情境,以情境為背景讓孩子融入學習
思維導圖教學中給孩子創設一個大的單元大情境,然后讓他們在這個情境里發散思維,這樣有利于孩子們更好的理解本單元學習內容并與自己的生活相聯系,道德與法治課堂是基于兒童的生活視角來開展。如在一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主題是天氣雖冷卻溫暖,這個單元主要從冬天這個大的情境出發主要講解冬天的美,冬天該怎么樣注意身體健康,冬天的節日以及冬天的節日禮物。老師指出這個大的情境是冬天,孩子們就會明白這個單元的主要內容,孩子們就以冬天這個大的情境去探索本單元所學的知識內容。在講解美麗的冬天這一課時正好下雪,對于農村孩子們很容易融入進這樣的情境,在找冬天的環節孩子們搶著舉手,有的說冬天在飄落的雪花里,有的說冬天在厚厚的棉襖里,有的說冬天在暖暖的火鍋里,有的說冬天在冬眠的小動物里,有的說冬天在冰花里,有的說冬天在冰凍的小河里。在冬天真好玩這個環節更是氣氛熱烈,孩子們搶著說他們玩的各種有趣游戲,有溜冰、打雪仗、跳繩、跑步、堆雪人、雪地創意畫等。在這樣大的單元情境下不僅激發了孩子們的思維而且孩子們自主融入學習課堂中。
三、思維導圖可以提升發散思維,開出思維之花
思維導圖的發散性讓課堂變得生動而富有靈氣。課堂上老師就一個主題問題讓他們自由回答總結出一級關鍵詞,就這個關鍵詞可以發散出二級關鍵詞,學生可以自由發揮想象和聯系生活實際。如在講解第三單元第九課《玩得真開心》時,怎樣做到有創意玩,孩子們就會七嘴八舌說的特別多,玩樹葉、玩豆子、玩布、玩石頭、玩紐扣、玩玩樹葉貼畫、樹葉拼圖等。孩子們玩石頭可以玩畫石頭、搭石頭,玩布可以貼布、剪造型等,玩紙箱可以做紙箱飛機、坦克、紙箱汽車、紙箱房子等。孩子們的思維活躍且會想出許多創意新點子,這樣就把課堂推向了高潮。又如在講解《美麗的冬天》這一課時,課堂設計了一個環節小動物是怎么過冬的?讓孩子們去查閱資料然后課堂上反饋,這時孩子們在課堂上就說大雁到南方去過冬,有的說松鼠是儲存食物過冬,有的說小狗是換毛過冬,有的說青蛙是冬眠過冬。老師順著學生的思路總結出了四種過冬方式,遷徙、儲物、冬眠、換毛,并指出這就是二級關鍵詞,然后順著這些關鍵詞讓孩子們想一想遷徙過冬的還有哪些動物,換毛的有哪些動物,儲物的有哪些動物,冬眠的有哪些動物。孩子們這時會七嘴八舌說出他們了解的動物過冬的方式,老師可以繼續順著孩子們的思路畫出三級分支,讓思維之花盛開。再如在講解《吃飯有講究》時在講到食物的訴說時,讓孩子們試說一說我們平時吃得食物有哪些?孩子們會說有蔬菜、有水果、有主食、有肉類、這時老師就和孩子們總結出了二級關鍵詞,蔬菜、水果、主食、蛋白質,讓孩子們繼續說一說自己喜歡的蔬菜是什么并說一說他們所含營養成分,這時孩子們會興奮地說出自己喜歡的蔬菜,自己喜歡的水果及營養成分,自己喜歡的主食及營養成分,自己喜歡的蛋白質及營養成分,這時的課堂已經是孩子們展示自己的舞臺,思維在碰撞與思考中閃現光芒。老師這時引出膳食金字塔讓孩子們知道怎樣吃才是有營養的并讓孩子們為自己搭配一份營養餐。四、思維導圖有利于確定單元教學的問題,提出問題鏈,引發思考確定單元問題,設置單元話題,單元教學問題通常是指用問題來呈現一個知識單元最主要的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這也是單元學習的重點,用多個課時完成一個單元的教學內容,每課之間學生看不出之間的聯系,也不會劃分單元課時[2]。如果通過把單元的學習內容以問題的形式呈現出來,讓學生主動探尋單元課與課之間的聯系,那么學生才能理清知識點。所以道德與法治教師從課標出發來完成單元教學設計,從兒童的真實生活來設計單元問題,讓學生在思考中完成有意義的問題鏈。在單元教學設計中,考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和單元情境過程中的真實困惑,讓相應的問題鏈來引發學生學習思考討論。從農村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問題要既有趣味性又能承載德育的目的,潛移默化中讓學生去思考該怎么做。如“請同學們想一想一下我們第四單元是在什么季節發生的呀?”引出課題“美麗的冬天”,那么“冬天要注意什么呀?”孩子們會說“注意不感冒”引出“健康過冬天”“冬天我們會迎來什么節日”,引出“快樂過新年”和“新年的禮物”。在上一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第四單元第十三課時就用問題鏈的方式來整合整個問題。同學們現在是什么季節呀?孩子們會回答是冬天。我們設計的問題鏈是“冬天在哪里?”,“冬天的變化在哪里”“居家生活有什么變化”“南北方的冬天有什么不同?”“冬天你喜歡玩得游戲是什么?”,本課重在引導學生感受自然界的變化及冬天的美麗,通過了解冬天的特征來進一步理解我國各地區冬天的不同,這樣就突破了這節課的重難點。通過問題鏈的方式讓孩子深度思考,且在畫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對于每一級的關系都能很清楚,每個分支解決了哪一個問題,一目了然。
參考文獻:
[1]胡勇.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杭州:杭州師范大學,2019.
[2]隋曉朦.思維導圖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5.
作者:王艷 單位:蘭州華僑教育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