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職新聞傳播校企合作問題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互聯網+”經濟新常態下,傳統的新聞學教育面臨著與人才市場需求錯位的困境,高職類網絡新聞與傳播專業應運而生,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尚處于起步階段,已然面臨業界用人有偏好、人才吸納容量有限、合作經濟效益不明顯等問題。本文結合廣州城建職業學院網絡新聞與傳播專業的辦學實踐,提出專業共建完善培養方案、注重拓展崗位能力培養、實施“引進來走出去”策略等應對措施,旨在與同業共勉,攜手為培養全媒體時代所需的復合型高技能人才貢獻力量。
關鍵詞:網絡新聞與傳播;校企合作;專業共建;高職實踐教學
調查顯示,“新媒體專業”居美國大學新興十大熱門專業之首,培養泛媒體寬口徑的復合型新聞傳播人才成為時代的需求,網絡新聞與傳播專業是在此需求熱潮下催生的“互聯網+媒體”新興專業。如何搭建科學有效的人才培養模式?校企合作共建專業無疑是一條捷徑。教育部出臺的《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推進行業企業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不斷完善校企協同育人平臺。但不少新聞傳播專業的校企合作往往只是“看上去很美”,存在雙方權責不明、難以實現雙贏等現實問題。本文以廣州城建職業學院(以下簡稱“城建”)網絡新聞與傳播專業為例,對這一高職新興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的問題及對策做一些探討。
一、高職網絡新聞與傳播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1.用人單位普遍認為高職教育重實操輕理論,畢業生職業成長性嚴重不足。高職教育以培養技能型人才見長,相比本科生,高職生有著實操能力的明顯優勢,但理論素養有提升空間。暑期城建教師下企業實踐調查中,不少企業人事負責人指出,寧可花時間培訓動手能力暫時遜色的本科生,也不愿聘用后勁發展明顯不足的專科生。廣州橙果廣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曦表示,高職生很快就能適應工作崗位的初步要求,但職業成長性明顯不如本科生。北京優思行廣告公司運營總監潘智剛也指出,專科生往往入職兩三年還只能做一線員工,本科生適應半年后則多數可勝任傳播項目經理等職務。至于專業核心采編崗位,用人單位很多限定為本科學歷及以上,新華社等大型媒體集團更是要求研究生學歷及以上。
2.傳統媒體用人需求遞減,新興企業容量有限,校企合作短期難以實現規?;?。當前,網絡媒介對傳統媒體的沖擊顯而易見。2014年,《新聞晚報》悄然停刊,“澎湃新聞”橫空出世,新舊交替,標志著紙媒的沒落;報紙廣告收入連續4年下降,2014年降幅更達15%,網絡廣告收入首次超過電視廣告。傳統媒體用人需求銳減,甚至有報業集團出臺政策鼓勵員工停薪留職創業;即便是在重點本科院校,近幾年傳媒集團規模招聘已愈發鮮見。新媒體公司發展迅猛,但絕大多數為中小微企業,業務發展迅猛但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人才容量有限。基于上述情況,校企合作短期內難以實現規模化人才對接,高職院校工科類常用的訂單式培養模式的借鑒意義相對有限。
3.相關政策機制不健全,校企合作多重社會責任輕經濟效益。“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當前我國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與發展的核心問題之一,從《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國發[2002]16號)《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到《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5]6號),“鼓勵行業參與職業教育,發揮企業辦學主體作用”均是重要內容,但宏觀指導政策多,具體配套執行措施少。更為關鍵的問題還在于企業需要在激烈市場競爭中求得生存發展,勢必首先追逐生產效率和經濟利益的最大化,一旦校企合作與追求利益出現矛盾時,其積極性和主動性勢必會受到影響。不同于高職工科專業與企業已經建成的“相互依存”關系,網絡新聞與傳播專業的項目考核標準不確定因素較多,客戶滿意度的主觀性相對較強,校企合作更多建立在私人情感聯絡和企業社會責任感的基礎上,多贏產教融合模式亟待挖掘探索。
二、高職網絡新聞與傳播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的對策思考
1.成立專業共建委員會,討論完善人才培養方案。相比本科教學,職業教育的最大優勢之一,就是將企業用人需求與專業課程對接,注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并聘請企業專家或員工進入校園教授學生技能,有效減少學生工作后的磨合適應期。作為城建的新增專業,網絡新聞與傳播專業前期做了充分的市場調查后制定出人才培養方案,強調以工作過程為導向進行專業課程教學,不把學習簡單理解為教師到學生的知識傳遞,而視為學生主動建構的過程。成立了專業共建委員會,邀請廣州橙果、北京優思行、天適櫻花園、從化方道科技等業界人士來校商討,完善修改人才培養方案。根據崗位能力需求,加入網絡傳播實務等理論性課程,將市場調研課程改為針對性強的受眾分析;針對現有傳播類人才缺乏營銷管理意識的反饋,增加市場營銷、項目管理類課程。之后的專業建設過程中,學校充分發揮專業共建委員會的作用,定期召開會議,加強與政企行的溝通、聯系與合作,加強緊密型合作企業建設,力爭實現多贏。企業可以發現挖掘潛在的優秀人才并定向培養,提高市場競爭力;教師可以擁有貼近市場的新鮮案例,提升教學水平;學生可獲得提前實踐學習的機會,做好就業準備;學校則可以建立校企合作的交流平臺,與時俱進發展壯大。
2.立足采編核心崗位,校企合作不拘一格納企業?!盎ヂ摼W+”時代,網絡新聞與傳播專業的產教融合資源相當豐富,尤其是學校所在的文化傳播產業發展迅猛的珠三角區域,相關企事業單位的人才需求旺盛,專業發展將立足采編核心崗位,延伸拓展崗位,“不拘一格納企業”,與更多類型企業進行合作。專業培養的人才就業前景廣闊,主要方向有四:一是網絡信息采編崗位,二是新興的互聯網整合營銷服務公司,三是致力于搭載“互聯網+”的傳統企業,四是政府政務信息編輯與平臺建設管理。不管是努力轉型的傳統媒體,還是蓬勃發展的新媒體公司,抑或是正在建設的服務型政務機構,以及力推“互聯網+”的傳統企業,都可以成為網絡新聞與傳播專業的校企合作對象。目前城建網絡新聞與傳播專業已和數家互聯網整合營銷公司達成了合作協議,也和天適集團等的傳統公司進行了合作,更多類型的校企合作正在洽談中。
3.建立靈活有效的激勵機制,“引進來走出去”構建應用特色實踐教學體系。2015年3月,教育部職成司司長葛道凱舉行微訪談時透露,教育部正在研究制定促進校企合作有關激勵政策,健全政府補貼、購買服務、基金獎勵、捐資激勵等制度,鼓勵行業企業通過獨資、合資、合作等形式舉辦或參與舉辦職教,以促進校企合作,提高企業積極性。廣東省教育廳近幾年則推出高職院校高層次技能型人才吸引計劃,鼓勵高職院校引進一批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擔任兼職教師,提升師資隊伍水平,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城建學院也建立了靈活有效的校企合作激勵機制,堅持互惠互利的原則,不斷探索更新合作方式,實現資源整合的效益最大化,力爭使合作走向縱深化和常態化。在相關政策的指導下,網絡新聞與傳播專業結合自身特色與企業需求,實施“引進來走出去”的校企合作策略,有兩層含義:一是引進來自傳媒、企業的人才擔任專業核心課程的教師,通過到企業掛職實踐、技術服務激勵等機制讓教師走出去提升實踐能力;二是引進企業真實項目用于教學實踐,帶學生走出去參與企業項目執行,注重教育成果培育和優秀人才培養。目前專業以校企合作為基石,構建應用特色實踐教學體系,初步建成一支職稱學歷結構合理的雙師型師資隊伍,邀請企業業務骨干來校舉行座談會,幫助學生提前認識職場進行針對性學習;立足實訓室平臺,建成分工合理、權責明確、執行力強的新聞宣傳隊伍,承接了2015從化區旅游小姐微女神大賽的全程報道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參考文獻:
[1]彭廣林.新聞傳播類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科技傳播,2015
[2]周小情.新聞傳播類人才職業技能校企合作培養模式探討[J].中國報業,2015
[3]杜向菊.淺談新聞實務人才校企合作培養途徑[J].新聞研究導刊,2014
[4]劉宏.新媒體時代下傳統媒體用人需求研究[J].今傳媒,2014
[5]張真弼,胡勝強.網絡新媒體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現代傳媒,2014
[6]和震.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中的問題與促進政策分析[J].中國高職研究,2013
作者:鮑英英 單位:廣州城建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