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科摩羅新聞傳播業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受上述諸多因素限制,科摩羅現代新聞傳播業起步很晚。在廣播與報紙等現代媒體出現之前,科摩羅的信息傳播主要依靠分發雙語(法語和科摩羅語)油印傳單,當時連官方文件都需要送往鄰國印刷。1977年,科摩羅在瑞士援助下首次建立國家印刷辦公室(ImperimerieNationale)。20世紀70年代中期之前,科摩羅一直沒有官方媒體。
(一)阿里•索維利赫統治時期的新聞傳播業
(1975-1978年)科摩羅最早的電臺出現在法國殖民統治時期。1960年,馬約特島藻德濟電臺(RadioDzaoudzi)在法國海外廣播公司(SORAFOM)的組織下投入建設。次年二月,藻德濟電臺進行了第一次測試播出。最初,藻德濟電臺由法國記者和技術人員在巴黎直接運營。1975年7月,科摩羅單方面宣布獨立,法國隨即撤回技術支持。藻德濟電臺的發射機隨后轉移至科摩羅新首都——莫羅尼,電臺也更名科摩羅廣播電臺(RadioComores),于1976年10月15日完成安裝調試。科摩羅獨立初期政局非常不穩定。1975年8月,科摩羅第一位總統艾哈邁德•阿卜杜拉(AhmedAbdallah)上任不到一個月,就被阿里•索維利赫(AliSoilih)發動政變推翻。當時,廣播是科摩羅唯一傳播媒介。阿里•索維利赫總統在不足3年的統治期間將廣播視為聯系民眾的唯一途徑,親自口授電臺節目內容,監測傳播效果。當時電臺節目的內容以政治宣傳為主,科摩羅廣播電臺成為中央政府的喉舌。為了鞏固新生政權,阿里•索維利赫將開設電臺的權力下放地方政府,由在地方政府任職的前新聞部官員組建起地方廣播電臺,全部用于政治宣傳。為了獲得民眾支持,阿里•索維利赫還開展全國性大規模掃盲運動,并為此推行了科摩羅語拉丁化的文字改革。在文字改革和掃盲運動取得一定進展后,一個新問題出現了:民眾無從獲得任何閱讀材料,掃盲效果難以鞏固。時任總統新聞專員阿里•納布瓦(Ali•Nabwa)向阿里•索維利赫提議開辦一份政府所有的官方報紙,但該提議很快便被總統以“太危險”為由拒絕。1976年,時任科摩羅副總統的弟弟、曾在法國工作的年輕記者哈吉•哈桑納利(HadjiHassanali)出版了一份雙語4頁小報——《科摩羅通訊》(CourierdeComores)。該小報使用法語和斯瓦希里語,于坦桑尼亞完成印刷。《科摩羅通訊》出版了兩期,內容以阿里•索維利赫政府提供的文章為主導,哈吉•哈桑納利對此非常不滿,于是他離開科摩羅回到法國,加入反對阿里•索維利赫政權的陣營,其在科摩羅創立印刷媒體的首次嘗試也由此告終。
(二)艾哈邁德•阿卜杜拉統治時期的新聞傳播業
(1979-1989年)1978年5月,阿里•索維利赫在法國雇傭軍所支持的政變中被推翻,10月,科摩羅改國名為科摩羅伊斯蘭聯邦共和國,艾哈邁德•阿卜杜拉再次成為總統。哈桑納利回到科摩羅,出任新政府新聞部長。由于缺乏必要的政治力量和智力支持,哈桑納利組建新聞部、設立國家電視臺的想法難以付諸實踐,因此,他決定每周一期新聞簡報。該簡報的內容實際上只是科摩羅廣播電臺已報道的新聞匯編。哈桑納利對該簡報最初的定位是商業化運營的獨立報紙,但他的第二次嘗試仍難以對抗當局政權對新聞傳播的嚴格監控。1978年底,科摩羅廣播電臺的編輯人員要求獲得額外工作報酬,對言論自由零容忍的當局政府借此趁機阻止財政部撥發相關款項。該簡報在僅出版5期之后便無奈停刊。至此,廣播仍是科摩羅唯一的新聞傳播媒介。艾哈邁德•阿卜杜拉重新上臺后,發起一場針對前政權同情分子的政治迫害運動。科摩羅廣播電臺負責人因沿襲前總統所敲定的廣播節目而被迅速解雇,電臺的整個管理層(包括行政和編輯部門)消失將近一年的時間。在沒有合格記者的情況下,科摩羅廣播電臺在一名毫無新聞經驗的石油公司前董事的領導下繼續運營,廣播內容單調乏味、千篇一律。面對公眾對此的抗議,政府直接決定縮短電臺的廣播時間。在1984年前,科摩羅廣播電臺信號很弱,甚至無法將信號清楚地傳送至國內其他島嶼,僅能在大科摩羅島進行廣播。1984年,法國同意援助科摩羅廣播電臺置備一臺調頻發射器,使其信號能夠覆蓋3座主要島嶼。198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研究報告指出,科摩羅是所有聯合國成員國中唯一沒有印刷媒體的國家。于是,法國承諾為科摩羅提供資金援助,幫助其創辦一份官方報紙。科摩羅的第一份報紙《祖國報》(Al-watwan)由此誕生。1985年7月6日,正值科摩羅獨立十周年之際,《祖國報》第一期正式以法文發行,它的創刊發行被看作是科摩羅的第二次獨立。《祖國報》最初為月報,后轉為雙周報,自1989年起改為周報。《祖國報》主要在科摩羅國內發行,也有部分在法國銷售。1988年9月,科摩羅第一份獨立周報《群島報》(L’Archipel)創刊號付印,但該報一經發行便因其反政府言論遭禁而立即停刊。1989年6月,《群島報》復刊,不幸的是,其在發行了其第一期后再次被禁。直到阿卜杜拉總統去世后,1990年該報才逐漸實現定期發行,每月發行一期。
(三)分裂與動蕩時期的科摩羅新聞傳播業
(1990-1999年)1989年11月,艾哈邁德•阿卜杜拉總統遭遇暗殺。此后直至1999年4月阿扎利阿蘇馬尼發動政變奪取政權的十年間,科摩羅的政局極其動蕩,經歷了數次分裂和政變。在此期間,德國無償援建的中、短波發射臺于1991年4月投入使用,科摩羅廣播電臺的信號實現了對全國4島的全面覆蓋。1993年,該電臺開始利用短波對外進行國際廣播。1991年,科摩羅首家私營獨立電臺——熱帶調頻廣播電臺(RadioTropiqueFM)創立。該電臺的創辦者是科摩羅政治活動家阿里•卡西姆(AliCassim)。熱帶調頻廣播電臺因被指反政府言論而成為科當局的眼中釘。1999年阿扎利•阿蘇馬尼軍事政變之后,科摩羅的第二大報紙《科摩羅公報》(LaGazettedesComores)創刊發行。不久后,科摩羅的第一家通訊社——科摩羅通訊社(Agencecomoriennedepresse)于首都莫羅尼成立。該通訊社主要為《科摩羅公報》提供法語新聞。在此之前,科摩羅沒有通訊社,國際新聞主要采編自法新社,國內新聞由官方駐各地記者供稿。
(四)科摩羅聯盟時期的新聞傳播業
(2000年至今)阿扎利•阿蘇馬尼經軍事政變上臺之后,組建了文官主導的新政府,基本穩定了科摩羅的局勢。2001年12月23日,科通過新憲法草案,決定成立科摩羅聯盟。2001年的新憲法規定科摩羅公民享有新聞自由和言論自由。自2000年開始,《祖國報》增發阿拉伯文版。起初阿拉伯文版的內容與法文版報紙相似,后逐漸發展轉變為一份獨立于法文版《祖國報》之外的報紙。科摩羅的大部分報紙是周報,第一份日報《科摩羅晨報》直到21世紀才出現。《科摩羅晨報》(LeMatindesComores)創刊于2002年6月,但僅一年后,該報就因無法承擔高昂的印刷費用而于2003年7月停刊。直至該報停刊時,它仍是科摩羅唯一的日報。在進入21世紀之前,科摩羅一直沒有電視服務。2005年4月,科摩羅現總統阿扎利•阿蘇馬尼在出訪法國時正式提出請法國援助科摩羅建立國家電視臺,但是,沒有獲得積極回應。當時,科摩羅仍是非洲唯一沒有電視臺的國家。2006年5月,由中國援建的科摩羅國家電視臺(TelevisionNationaleComorienne)正式開播。科摩羅國家電視臺的節目涉及新聞報道、宗教、文化、教育、青年、娛樂等多個方面,大部分節目使用法語。同時,科國家電視臺還每天轉播中國中央電視臺法語頻道的節目。2016年12月5日,中國援建的科摩羅莫里埃島數字電視覆蓋項目竣工,該項目可通過海底光纜向莫里埃島傳送中國中央電視臺第四套電視節目、一套中國影視劇節目、科摩羅廣電中心節目及一套阿拉伯電視節目。
二、數字化時代科摩羅新聞傳播業的新發展
1998年互聯網進入科摩羅。自2001年起,《祖國報》《科摩羅公報》等科摩羅主要媒體的報道開始出現在部分綜合類網站的新聞匯編中,如科摩羅信息網和科摩羅在線網等。這類網站除轉載主要媒體的報道外,也時有原創文章。2008年,《祖國報》擁有了屬于自己的域名,開設了官方門戶網站,除每日更新法阿雙語新聞之外,也提供電子版周報的下載服務。近十年來,科摩羅的網站數量激增,各大傳統主流媒體、科摩羅國家廣播電視中心以及科摩羅政府都開設了自己的門戶網站,并紛紛在各社交網絡平臺上開設了官方賬戶。然而,只有少數較為成熟的媒體能夠實現網絡上的即時更新。此外,電子報紙、電子期刊等新型數字化媒體也開始在科摩羅出現。科摩羅的第一份電子期刊《科摩羅消息》(HabariZaKomori),由艾哈邁德•哈基姆于2011年4月創立。目前,科摩羅有兩家網絡供應商,但因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經常停電及連接網絡費用昂貴等原因,科摩羅的網絡普及率及使用率十分有限。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科摩羅全國網絡用戶人數僅63,084人,不足科總人口的十分之一(7.9%)。即便如此,互聯網與社交媒體的出現仍為科摩羅新聞傳播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首先,自由交互與價值多元的互聯網促使科摩羅的傳統媒體加快轉變自身的運營模式,積極加入網絡時代的浪潮。自定期發行的印刷媒體在科摩羅出現起,30余年來,紙質媒體的讀者群體幾乎從未超過5000人。但經過數字化轉型之后,這一數據便有了飛躍式的提升。以科摩羅最大的官方報紙《祖國報》為例,自2008年該報官方網站開辦以來,在沒有任何宣傳活動的情況下,其日平均訪問量就達到了2000人次,月平均閱讀量達50,000人次。其次,互聯網為科摩羅媒體帶來了國際受眾,也使各大傳統媒體實現了與大眾之間前所未有的活躍互動。多數新聞網站設置了評論區,讀者可在文章下方直接留言評論。社交網絡的熱潮也涌入了科摩羅,不少科摩羅記者開始通過其個人臉書賬戶文章,分享新聞,在社交網絡平臺上與讀者直接互動。最后,互聯網促使傳統媒體對自身的信息處理方式進行反思。進入新世紀以來。科摩羅出現不少專注于匯編本國信息的網站。對當地報紙文章的匯編為這些網站帶來了大量讀者。這類網站上時而出現的帶有個人色彩甚至意見較為偏頗的原創文章使長期以來已經習慣了“政治正確”和自我審查的主流媒體聽到了不同的聲音,開始重視多元的價值爭議。
三、科摩羅新聞傳播業的現狀
廣播是科摩羅國內最重要的媒體,是科摩羅民眾獲取新聞的主要途徑。科摩羅的國家官方電臺是科摩羅廣播電臺(RadioComores),主要使用科摩羅語播音,每天播報3次法語新聞,偶爾也用阿拉伯語、馬爾加什語和斯瓦希里語播音。除科摩羅國家官方電臺科摩羅廣播電臺外,大科摩羅島和昂儒昂島的地方政府也分別擁有自己的官方電臺(RadioNgazidja,RadioAnjouanaise)。此外,還有幾家小型社區廣播電臺,主要由當地居民或僑居國外的科摩羅公民提供資金,其運營很大程度上依靠轉播法國國際廣播電臺的節目。科摩羅的主要電視臺除中國援建的官方電視臺之外,還有昂儒昂島地區政府的官方電視臺(Radio-TelevisionAnjouanaise)及MTV電視臺(MtsanganiTelevision)等。中國中央電視臺和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于2012年在科摩羅落地。科摩羅的電視普及率不高,截至2012年,還有近40%的科摩羅家庭沒有電視。科摩羅的國家官方電臺和電視臺由科摩羅國家廣播電視中心(OfficederadioettélévisiondesComores)統一管理。該中心的辦公大樓也是由中國援助建成的。科摩羅國家廣播電視中心與法國留尼汪大學及其他職業學校合作開辦了一個新聞傳播職業培訓中心,為科摩羅大學的畢業生提供專業相關的培訓機會。自1985年《祖國報》創辦以來,科摩羅國內共出現過40余種報紙或雜志,其中大部分因各種原因而無奈停刊,只有少數留存了下來。仍處于起步階段的科摩羅媒體始終面臨著經濟和財政方面的困難,同時,還面臨著網絡免費信息的激烈競爭。長期以來,紙張、油墨等印刷業原材料的價格不斷上漲,致使印刷的總成本不斷增加。國有官方報紙的印刷支出總額占全國印刷總消費的6成以上。政府不向獨立媒體提供任何形式的補貼。諸多報紙已因過高的印刷成本相繼倒閉。甚至連《科摩羅公報》也曾因昂貴的印刷費用而難以為繼,在2005年停刊過一段時期。目前科摩羅主要有兩大報紙:《祖國報》和《科摩羅公報》。由于經濟落后、發行網絡不完善、文盲率高、宣傳不力等原因,科摩羅報紙的平均發行量很低,發行量最大的是官方報紙《祖國報》。除《祖國報》有阿拉伯文版之外,其他報紙均以法文為主。
四、當前科摩羅的新聞監管與新聞自由
科摩羅聯盟政府沒有設立專門的新聞管制機構,對新聞工作者的管理長期不規范。2001年通過的《科摩羅聯盟憲法》規定:“科摩羅公民享有新聞自由和言論自由。”由此,言論自由和新聞自由在科摩羅首次得到了法制保障。總體而言,科摩羅政府對其公民的上述權利和自由給予了較大程度的尊重,但在政治危機期間,科摩羅的媒體和新聞工作者仍面臨著來自政府的巨大壓力。當政府認為部分言論具有攻擊性時,許多記者便面臨著被逮捕或拘留的危險,報紙和廣播電臺也面臨著停刊或停播的命運。另外,受到誹謗法的嚴格約束,媒體的自我審查也普遍存在。2004年5月3日,科摩羅印刷媒體協會(L'Organisationcomoriennedelapresseécrite)成立,由私營報紙《群島報》主編阿布白克爾•M(AboubacarM'changama)擔任協會主席。該組織以促進科摩羅媒體發展、捍衛新聞自由及公眾知情權為宗旨,致力于規范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保護新聞工作者應有的權益。2010年6月29日,科摩羅《新聞通信法》,新聞自由和記者的權利得到了進一步的法制保障。科摩羅政府對網絡不進行任何監管或控制,其主要原因是貧困、高文盲率和薄弱的電信基礎設施嚴重限制了互聯網的使用,科摩羅境內的網絡用戶數量極為有限。與鄰近島嶼及其他阿拉伯國家相比,科摩羅聯盟具有較高的新聞自由度。科摩羅的大部分新聞媒體由政府主導,但也有熱帶調頻廣播電臺、《群島報》和《卡什卡齊報》等部分私營媒體存在,這些媒體沒有受到政府的明顯干預,常對科當局持批評態度,為科摩羅民眾提供不同于官方媒體的獨立評論。但需要指出的是,科摩羅較高的全球新聞自由指數排名并不代表科摩羅新聞傳播業的發展已臻于成熟,相反,科政府對國內新聞監管的“開明”政策很大程度上并非政府的主動行為,而是在經濟貧困、政局動蕩背景下的一種無奈之舉。科摩羅的新聞傳播業所面臨的最大障礙并非政府干預,而是嚴重的經濟落后和資源短缺。
作者:馬曉霖 馬濤 單位:北京外國語大學阿拉伯學院 上海外國語大學阿拉伯語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