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區塊鏈技術在學籍檔案管理中應用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區塊鏈是互聯網信息領域的新興技術,也是一種分布式的共享信息存儲技術,具有去中心化、公開透明、安全加密、可信任、可追溯、防偽造等特征。隨著區塊鏈技術在社會各領域的探索應用,其正在逐漸取代傳統的信任協作活動方式,成為當今社會建立信用價值體系的優選方案之一。鑒于區塊鏈技術的特征,在學籍檔案管理上,如何應用區塊鏈技術來優化檔案科學安全管理,杜絕學籍學歷造假等現象和問題,是值得探討研究的課題。
一、區塊鏈技術概念及應用趨勢
區塊鏈技術是指一個特殊的、去中心化的數據庫,是一種隨時間先后順序存儲的、具有加密鏈式區塊結構的分布式賬本,用于維護持續增長的、不可篡改、不可偽造的數據記錄。區塊鏈按照準入權限分為公有鏈、私有鏈和聯盟鏈。2008年11月,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首次提出區塊鏈的概念。2014年,區塊鏈開始被應用于經濟、市場和金融領域,構建更精密和智能的協議,即區塊鏈2.0(數字資產與智能合約)。近幾年,區塊鏈擴展到了社會各領域,包括身份認證、審計、公證、醫療、教育、交通等,進入區塊鏈3.0(區塊鏈大社會)時代。隨著區塊鏈研究的持續推進,在社會、產業、經濟各方面引發了巨大變革,已經引起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我國發展改革委也把區塊鏈技術納入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范圍。在檔案領域中,對區塊鏈技術應用的探索與研究也在迅速發展。如,2020年度,區塊鏈技術在檔案領域的科技項目申報中占比明顯提升。作為人事檔案重要組成部分的學籍檔案,如何探索應用區塊鏈技術,是一個重要課題。
二、現實需要
1.為學籍檔案管理提供技術支撐
區塊鏈具有鮮明特征:一是去中心化,區塊鏈是分布式架構,數據由多方機構共同維護,而不是某個中心管理節點。二是持久化和一致性,區塊鏈的數據操作一旦生效,其操作記錄和數據本身就持久化存儲在系統上,任何機構的查詢結果都是一致的,信息透明度高,便于學籍檔案的驗證和多方流轉。三是不可篡改,區塊鏈采用基于算法規則的機器信任機制,系統的相關方可以在“去信任”的環境中安全自主地進行數據交換,任何操作須經系統規則驗證,獲得半數以上節點認可,單獨篡改數據無法生效。四是可追溯性,區塊鏈通過授權許可操作,可以保留歷史數據和操作記錄,所有信息都是可追溯的,無法偽造。基于以上特征,區塊鏈技術可以為學籍檔案科學安全管理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學籍檔案是人事檔案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按人事檔案要求規范整理,真實防偽,保密性強,并分別存檔在建檔的學校、用人單位的組織人事部門或人才服務中心等組織機構管理。學籍檔案管理的這些要求與區塊鏈所具有的基本特性高度吻合,在技術支撐上提供了可行性。
2.目前學籍檔案管理存在的問題
學籍檔案是一個人接受教育取得相應學歷的原始證明。它記錄著學生從小學、中學(包括職業中學)、大學本科至研究生階段不同學習時期在校就讀的信息,內容主要包括入學與注冊、學習成績考核與記載、學籍信息變動情況及證明材料、考勤與紀律等學習相關信息,是公務員報考、企事業單位招聘中學歷審查的重要憑證。目前,學籍檔案傳統管理以中心化模式為主,雖然在一些地區管理較為規范,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第一,學籍檔案形成時間長、跨度大。學生學籍檔案一般是從小學入學開始建立學籍卡,直到全日制學習階段結束的不同學習階段記錄,除非有中途輟學或其他特殊情況,否則學籍卡通常會伴隨著學生學歷水平的不斷提高而移交到相應層次的學校。由此可見,學籍檔案全生命周期形成時間長、跨度大,給學籍檔案管理帶來許多困難,尤其是驗證其信息的有效性(防偽)難度較大。第二,學生畢業學籍檔案去向復雜,存在多樣性。隨著我國人事制度改革的相關政策出臺,就業形式變得靈活多樣,學籍檔案去向也復雜多樣:畢業生暫時找不到就業單位的,其檔案都到戶口原籍所在地人才服務機構托管;畢業生找到就業單位的,學生、學校和工作單位共同簽訂用人協議書,其學籍檔案作為人事檔案的一部分交由就業單位組織人事部門管理;有的就業單位將人事檔案委托所在地人才服務機構管理。這種多元化存檔形式給學籍檔案安全管理帶來風險和隱患。第三,學籍檔案管理過于集中。目前,學籍檔案管理多是單機軟件系統管理,學生一旦畢業,立檔的學校就把學籍檔案移交給用人單位,并以紙質載體管理為主。人事檔案管理普遍實行系統化集中管理,容易給造假者提供可乘之機,使得學歷造假事件屢禁不止。2000年以來,盡管教育部建立了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但是不法分子偽造假網站進行文憑造假及販賣活動等問題時有發生。2014年,在對全國干部人事檔案進行整頓、核查過程中,學歷造假仍是人事檔案管理的重要風險點。
3.學籍檔案管理應用區塊鏈技術的意義
一是對傳統學籍檔案管理的歷史性創新。目前,學生學籍檔案各階段依然以紙質載體為主,并處于分散管理,未形成統一的學籍學歷追溯體系。對學籍真實性驗證只作檔案信息驗證,無多重溯源驗證。在部分環節雖然實現了信息化管理,但仍然未能形成完善的數字化檔案,從機理上并未消除數據被篡改的可能性。應用區塊鏈技術可以對傳統學籍檔案管理機制體系進行去中心化的重構,是一種歷史性創新。二是維護教育公平的有效抓手。仝卓高考修改應屆生身份、茍晶被頂替上學等一系列舞弊事件,表面上看是教育“失公”事件,其實是學籍檔案管理體系出了問題。應用區塊鏈技術的不可篡改、可以追溯等特性,管理透明公開,將使舞弊造假現象得以遏制。三是為構建人事檔案信用體系提供有力保障。事實證明,信息數據只要是由人控制都有可能偽造。學籍檔案利用區塊鏈技術的特性讓偽造、篡改數據的難度極大增加,除非大部分管理節點在學籍檔案區塊鏈里都配合篡改、偽造交接數據,否則共謀的難度頗大。應用區塊鏈技術可以對人事檔案信用體系的構建提供有力技術支持和保障,能夠實現檔案管理跨區域、跨系統、跨部門管理,推動打造人事檔案管理與學籍檔案管理一體化服務平臺。
三、應用路徑
學籍檔案原有管理方式高度集中且保密性強,學籍檔案保存的機構特別是保管人具有偽造材料的機會,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去中心化管理規避這些風險,通過構建學籍檔案區塊鏈聯盟管理平臺,建立“一人一生一號”學籍檔案管理體系,實現全生命周期的學籍溯源和防篡改的應用路徑。
1.學籍檔案管理應用區塊鏈組織架構
筆者建議,由組織人事部門、教育行政部門、檔案主管部門聯合制定“區塊鏈+學籍檔案”管理規則,組建區塊鏈聯盟,明確聯盟鏈各部門的職責及權限范圍。同時,區塊鏈聯盟下設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聯盟管委會”),建議由組織各部門的專家或業務骨干組成,負責牽頭制定和統一學籍檔案的目錄信息標準、上鏈保存規范及共識算法等,負責建設學籍檔案區塊鏈聯盟管理平臺。在學籍檔案移交給用人單位成為人事檔案后,學校學籍檔案管理部門、用人單位或人才服務中心的檔案管理機構等關聯組織,都可以作為區塊鏈聯盟管理平臺的一個節點納入統一管理,通過向聯盟管委會申請和授權從而具備相應的上鏈權限。
2.學籍檔案管理區塊鏈聯盟平臺建設
學生在讀期間學籍檔案雖尚未形成,但依然是未來核實學籍檔案的重要依據,因此學籍檔案管理區塊鏈聯盟管理平臺可以在常規的聯盟庫外,支持建立學校的私有本地庫,以便管理在讀期間的學生學籍信息。此外,平臺采用非對稱加密傳輸和密文存儲技術,在實現聯盟共享的基礎上能充分保障學籍機密數據的安全;數據采用按時間順序存儲的塊鏈式結構,可以實現學籍檔案全生命周期的歷史溯源和防偽造能力;采用分布式多節點共識機制實現去中心化管理,在多個節點記錄完整賬本,可以保障平臺持續提供服務的能力和檔案持久化存儲的能力;采用區塊鏈交易的全網節點驗證機制,可以實現學籍檔案的防篡改和多重交叉驗證能力。
3.學籍檔案管理區塊鏈應用方案
學籍檔案材料的收集、整理是一個繁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學生、教師、教務相關人員配合共同完成。學籍檔案原所在學校經過審核認證后,聯盟管委會為其授權建立區塊鏈聯盟管理平臺的私有本地庫,私有本地庫保留區塊鏈加密保護、歷史可追溯等特性,學生畢業前,學籍檔案原所在學校可以對其學籍檔案進行補充和完善,學生畢業后,經教育行政部門審核通過,學籍檔案從原所在學校私有本地庫移交區塊鏈聯盟管理平臺聯盟庫,使學籍檔案轉變成聯盟鏈管理方式,具備不可篡改、不可偽造等特性,并支持對經過認證的個人或人事組織進行有限共享。由于區塊鏈聯盟管理平臺的信任機制可以確保學籍檔案數據的真實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安全性,因此,個人或用人單位、人事組織部門等需要檔案服務時,經平臺認證通過,可以更加安全、便捷地調取關系人的可信學籍檔案。
四、風險規避
學籍檔案是人事檔案信息的重要組成部分,保密性強、保管期長,屬于永久性保管的檔案。區塊鏈服務平臺的建立模式,是學籍檔案管理過程中規避風險需要注意的風險點。在平臺建設過程中,要自成體系,建立與人事檔案相關聯的聯盟鏈,不適宜加入購買區塊鏈平臺服務,也不適宜加入或部署到成熟的區塊鏈中,這些服務平臺建立的模式缺乏私密性,存在安全隱患。同時,要建立健全區塊鏈聯盟管理平臺的使用管理制度,落實網絡安全管理要求,嚴格防范因網絡安全問題導致的平臺故障或機密數據泄露等風險。
參考文獻:
[1]張春風,徐衛紅.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民生檔案跨館利用模式的探討研究[J].中國檔案,2020(7).
[2]袁勇,王飛躍.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與展望[J].自動化學報,2016(4).
[3]王國才.廣域數字檔案館數據治理與區域鏈[J].中國檔案,2020(6).
作者:方麗真 單位:福建省委黨校福建行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