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學生管理工作中云教育理念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指出了當前云教育理念在各個高校中得到了廣泛推行,取得了初步成效。以學生管理工作的改革作為切入點,針對云教育理念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應用落腳點以及相關理論進行了分析,提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云教育理念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的落腳點及應用方式。
關鍵詞:以學生為中心;云教育理念;學生管理工作;應用
1引言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是對在校學生校內與校外學習、生活進行的統籌組織、計劃與控制,是管理者基于教育方針制定的一系列的教育措施,旨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管理工作是學校管理的重點內容,涵蓋“學生日常管理”“學生行為培養”“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等諸多內容,其管理水平對于高校的正常教學秩序具有重要影響,對于高校育人目標的落實也有重要作用。進入了新的時期后,區塊鏈、人工智能、物聯網、5G技術迅速發展,讓傳統的生活、生產模式發生了顯著變化,在信息化浪潮的影響下,當代大學生的信息接收方式等均發生了顯著變化。因此,對于高校而言,要順勢而為,利用信息技術,提升學生管理實效。
2云教育理念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應用落腳點
從主體而言,當代大學生,其學習、生活與互聯網、智能設備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電子支付、網絡購物、網課等信息化方式對大學生產生了深刻影響,因此,在學生管理工作上,需要緊跟時代步伐,調整工作模式,以契合當代大學生的需求[1]。在萬物互聯的時代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也有了新的目標和使命,而云教育理念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應用,其落腳點在3個方面。首先,大數據+思想動態模式。大學階段是個體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成型時期,也是大學生品格的塑造時期,應用云教育理念,能夠關注學生思想動態的變化,做到實時引導、精準介入,避免大學生的思想出現偏差,幫助他們抵御外界的不良誘惑。其次,大數據+行為預警。大學生尚未步入社會,對問題的考慮不夠全面,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方式,能夠對大學生的各項行為進行分析、預警,把握好其中的潛在風險與不穩定因素,讓大學生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能夠堅守法律法規,做到懂規矩、不闖雷區,能夠做到自我監督、約束。再次,大數據+學業管理。大學生在大學校園中的主業是學業,涉及到學生管理事務中,包括“考試掛科”“考試舞弊”“長期曠課”“拿不到學位證”等,各類問題均與學生管理相關,是檢驗學生在校期間學習成果的重要標準。利用大數據+學業管理,能夠對考試分數、書籍借閱、上課點名、選修科目等進行全程分析,掌握大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短板,看是否存在高風險,為管理工作提供科學的參考。
3影響云教育理念在學生管理工作中應用成效的阻力點
盡管信息化進程不斷發展,但是,縱觀高校的情況來看,在云教育理念的應用上,依然道阻且長,有的高校剛剛起步,更多的高校還在摸索當中,云教育理念的應用打破了傳統的學生管理工作,而改革必然是一個不斷突破桎梏的過程,其中也存在諸多困難。首先,思維上的局限性。少數高校在云教育理念的滲透上,只是單一停留在工作部署上,是為了管理而進行管理,并不是主動開展,久而久之,形成了固化思維模式。而管理人員對于云教育、大數據還存在或多或少的陌生感,缺乏長遠眼光,云教育理念的應用還存在一定的發展潛力。其次,數據融合上存在的問題。盡管信息技術已經進入校園,但是離大規模應用還存在一定差距,在云教育理念的應用上,對于軟件、硬件設備的研發、投入要求較高,在短時間無法取得實效。云教育理念的應用,首先要在高校內部建立“數據池”,需要搜集各類屬性、格式、類型的數據,以為學生管理工作帶來“活水”,盡管高校在這一方面投入了大量時間和精力,但是在技術上后勁不足[2]。最后,缺乏專業隊伍支持。云教育理念的應用,需要專業隊伍的支持,縱觀當前高校學生管理者的現狀和背景,在其素質層次、社會閱歷與專業背景上,與“00后”大學生都存在不小的差異,在信息化生活、學習上的管理,也存在局限性。
4以學生為中心的云教育理念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應用
4.1樹立全新的管理理念
意識是決定行動的先導,要將以學生為中心的云教育理念應用在學生管理工作中,對于高校領導、管理者而言,必須要樹立數據化的思維意識,一方面,在開展工作時,不能墨守成規,要及時轉變理念,與云時代下的教育思想對接,認識到云教育理念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應用價值,把握好云計算、大數據優勢,自覺學習相關理論、實踐內容,更新知識,從傳統的“要我用”思想轉化為“我要用”;另一方面,云教育理念的應用要做到貴在堅持,堅定不移創新學生管理工作,把各個環節抓實、抓緊,環環相扣,持之以恒、善始善終。并將工作重心下移,深入把控學生情況,以促進學生發展作為管理工作的出發點、落腳點,突出其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云教育理念下學生管理工作模式的改革并非簡單跨越,也不是推倒重來,而是在原有管理工作基礎上的繼承、改進和創新,以學生為本,并不是放松管理,而是從服務的角度來看待這一工作,轉變管理者身份,關注學生問題的解決和權益的保護,以完成從傳統被動管理者到學生發展導師、事物處指導員的轉型。
4.2搭建學生管理工作平臺
基于云教育理念的要求,需要構建學生管理平臺,這是創新學生管理工作的基礎,傳統管理模式信息化程度不高,各個系統之間是相互獨立的,工作效率不高,無法體現出以人為本的服務宗旨,以云技術來構建學生管理平臺,能夠突出學生管理工作的綜合性、系統性。在管理工作平臺的構建上,要將其納入信息化整體規劃,從宏觀方面統籌設計,讓數字化校園能夠真正得以推廣和應用。同時,促進部門的信息協同與溝通,以學生成長規律來統一數據平臺格式,科學設置管理單元,促進教育管理、日常管理、事物管理的一體化,形成一體化的網絡管理系統,覆蓋學生成長全過程[3]。另外,還要將學生管理平臺與其他信息化平臺對接起來,如“教學管理平臺”“學籍管理平臺”等,實現信息的共享、互通,提升信息整體兼容性,避免出現信息孤島問題。在管理工作上,還要制定“三維互評”體制,借助云平臺來實現教師、學生、管理者的互評,對于教師而言,利用其中的數據分析功能,可以評估出其教學質量、教學態度、業務水平、工作能力,找出課堂教學的優缺點,讓教師能夠相互學習、增進了解,以根據要求準確做出改變。對于學生而言,利用“三維互評”體制,可以對其學習進度、學習態度以及學習效果做出評估,評價方式多種多樣,包括輔導員溝通制度、班主任溝通制度、導師溝通制度以及實習企業反饋制度等,促進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4.3優化學生管理團隊
高校學生管理團隊包括“學生工作處”“團委”“招生就業處”“院系學生工作辦”“保衛處”等,管理人員涵蓋“專業教師”“班主任”“輔導員”等。在傳統的學生管理工作中,有多個部門的參與,周期長、方法單一、辦事效率不高、程序混亂,以學生為中心的云教育理念需要利用開放化的云平臺,其有著非常強的規范性與綜合性,以打造一支綜合素質過硬的學生管理團隊。團隊建設,要突出人本意識,把握大學生群體的合理訴求,用高效化、便捷化的模式來統籌管理模式,優化辦事流程,并強化團隊成員的培育,著力提升其服務能力和管理能力。云教育理念應用對管理者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根據大學工系統來設計,既要有扎實的管理能力,也要熟悉學生管理工作的工作流程,掌握云計算、大數據的應用方式,學生管理也是一項多部門協同工作,對成員合作精神也有嚴格要求[4]。對此,高校要加強對學生管理隊伍的培訓與教育,致力于培育其綜合能力與團隊合作精神。
4.4創新管理工作機制
云教育理念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應用改變了傳統管理模式,需要從合作機制、溝通機制、管理機制、激勵機制上來創新,以滿足學生管理工作的創新要求。首先,進一步創新管理機制,根據云教育理念的應用來健全管理制度,促進學生管理工作的規范化發展,充分發揮出學生在管理中的主觀能動性。其次,制定完善的溝通機制,將管理重心下移后,學生管理工作的重點需要置于溝通方面,利用云平臺來構建交流渠道,收集意見、建議,解決大學生在生活、學習中的合理訴求,根據其反饋來完善平臺建設,以此來提升學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再次,建設好對接機制。在高校云教育理念平臺的構建中,需要將教學管理、就業服務以及學生管理工作納入到整體框架中,解決平臺之間的融合問題,實現平臺之間的協同工作。最后,制定激勵機制。修訂現有的高校獎懲制度,在制度上,促進學生管理工作、云教育理念的深度融合,將云教育理念的應用成效納入到年度考核指標中,利用激勵機制來構建長效化的學生管理機制。
5結語
高校是培育復合型人才的搖籃,為了滿足育人要求,做好學生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在信息化時代下,促進學生管理工作信息化發展刻不容緩。云計算、大數據技術的成熟為學生管理工作的創新提供了有利條件,高校要緊跟歷史潮流,搶占先機,做好頂層設計工作,通過科學的方式來融入云教育理念,提升管理工作者的信息化應用能力,完善相關制度,構建科學的交流平臺,促進資源的深度共享,持久推進學生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開展,為優秀人才的培育提供更多支持。
參考文獻:
[1]李玲.云教育技術在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教育中的應用與方法分析[J].數字通信世界,2020,4(2):87~89.
[2]黃樂輝,盛艷微,羅英.基于云教育平臺的移動學習模式研究[J].現代信息科技,2019,16(21):283~284.
[3]吳剛,于文浩,戴麗蘭.基于移動云學習技術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及應用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7,20(4):108~109.
[4]海朋洋.大數據時代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8,27(5):45~46.
作者:李亞萍 單位: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