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土木工程工程項目管理教學問題及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工程項目管理》課程是土木工程專業的一門專業選修課,該課程的學習對此專業學生職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目前課堂教學仍存在一些教學方法和專業技術方面的問題。針對相關問題提出了解決方案,學生反饋證明,合理的課堂內容設置和學校BIM實踐平臺的充分利用能夠增強學生學習積極性和靈活度。
1概述
《工程項目管理》課程是土木工程專業的一門專業選修課,在學習本門課程以前,要求學生先修《工程力學》《工程施工技術》《工程經濟學》等一系列工學和管理學課程。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學習現代工程項目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將土木專業的學生培養成立足于工程技術,同時具有較強管理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以滿足現代化建設工程的需要。近幾年土木工程學生就業與崗位需求調查顯示,只重視土木工程技術、力學等傳統工科課程,而不重視管理類課程的教學設置已無法適應市場多元化的需要。如果學生具備管理方面的基本儲備知識,特別是能夠將工程技術和管理學相結合,在今后的職業發展中能夠勝任更多的崗位以及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因此,很多高校在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培養中也越來越重視工程管理課程的質量與效用。同時,《工程項目管理》課程也是注冊建造師、造價工程師、監理工程師等執業資格考試重點考核內容,這些證書是學生在本專業領域執業的重要條件,對于提高學生未來行業競爭力具有重大意義。因此,本文通過對現有課堂教學存在的困難與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決策略,旨在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對相關知識的靈活掌握,能夠學以致用。
2土木工程專業
《工程項目管理》課堂教學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目前《工程項目管理》課程研究及改革大多是針對工程管理專業,而針對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如何在學時有限、資源有限的前提下進行有效的教學有待進一步研究。本門課程教學主要存在的問題如下:1)課堂學習過程仍以填鴨式教學為主。在該課程的傳統教學過程中,仍然是以老師展示PPT配合板書講授,學生被動聽課為主。學生學習完會有一個感受就是,與相對晦澀抽象的力學課程相比,這門課聽課時覺得相對簡單,認為都能聽懂,但是如果讓學生自己去闡述一個相關問題,很多時候無從下手,也沒有思路。2)學時緊張,對課堂項目化教學提出挑戰。在工程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中,工程項目管理課程理論學時一般設為48學時,并且單獨配備一定學時的實踐課程。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在本門課的學習只有32個理論學時,并且沒有專門實踐的環節,這對于如何合理安排課堂內容,如何穿插微型課堂模擬實踐環節提出了挑戰。3)教材與專業相關執業證書考試內容不統一。教材與行業執業資格考試內容不統一,沒有及時更新,因此逐步偏離學科發展前沿方向。如何在教材之外及時補充相關考試的內容,合理穿插進各章節的學習,使課程與資格考試相結合是亟需解決的問題。4)學生對項目全生命周期的技術與管理過程的理解存在困難。土木工程專業具有很強的技術性及實踐性,并且土木工程項目具有施工周期長,作業環境較為復雜等特點,如何使學生在此大工科背景下針對專業性質特點,有機的將土木專業與管理學相結合,使學生對項目的全生命周期的建設和統籌管理有一個相對全面的認識也是需要解決的問題。下文以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探討如何在《工程項目管理》課程教學中將工科技術背景與管理學相結合,有效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果,從而有針對性地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
3課堂教學問題解決方案
作為一名技術與管理復合型人才,首先應具有扎實、完備的基本知識結構,在此基礎上,具備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隊溝通合作能力。鑒于此,針對上述問題的解決方案如下。
3.1針對專業特點,優選教材
目前市面上本課程教材種類繁多,質量參差不齊,各教材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在選擇教材上就要有傾向性,針對土木工程學生而言,應盡量選擇案例豐富,解釋通俗易懂,貼近實踐的教材。
3.2進行案例式,啟發式教學
工程項目管理課程性質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單純以理論為主的講解無法讓學生記得住、吃得透,更無法激起學生的參與熱情。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多加入實際案例的講解分析,讓學生知道怎么運用所學知識。2)多提啟發式的問題,引發學生的主動思考,教師少做陳述性質的講解。3)將一些知識點有機串聯起來,形成一個項目的整體環節進行討論式的學習。例如,在“建設程序和各方參與者”這部分知識的課堂學習中,可以結合一個完整的與專業相關的工程實例,從前期的項目建議書,可研到后期的施工圖紙,和學生進行分享式的教學,并在其間啟發學生思考在各個建設階段都有哪些部門、人員參與進來,與此同時老師可以進行補充。這樣的教學會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使之更有成就感,并且各參與方也是學生日后就業的主要方向,借此也可以讓學生更加了解自己的專業和就業市場,激發學習的動力。
3.3增加注冊資格考試內容
目前教材與行業執業資格考試內容不統一,沒有及時更新,因此逐步偏離學科發展前沿方向。作為土木工程的畢業生,很多學生想要獲得更好的職業發展,擔任項目負責人,必須要有相關的執業資格證書,而工程項目管理課程是注冊建造師、造價工程師、監理工程師等執業資格考試重點考核內容,因此本次課程改革應著力將相關證書考試中的重要知識內容融入到課堂教學中,為學生的職業發展奠定基礎。
3.4課堂使用微型項目模擬實踐技術
土木工程的項目歷時都比較長,動輒1年~2年,甚至更長,管理的過程貫穿了一個工程從前期立項一直到后期的運營[1]。而且不同階段的參與方與管理內容也不盡相同。所以這種時間上的大跨度使得本科生很難有機會從頭到尾跟進一個實際項目。并且從安全角度來說,很多施工單位不愿意為大量學生提供去施工現場長時間參觀學習的機會,擔心學生出現安全事故問題。作為土木工程的學生,項目管理的理論課程學時只有32學時,并且沒有單獨的課程設計實踐環節。在這樣的背景下,合理引入微型項目模擬技術就是必要且有意義的。參考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上引入項目化教學[2]。例如在課程后期,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基本知識架構的前提下,實行微型課堂實踐環節,教師提供一個具體的項目背景,可以是一個真實項目的簡化,難度由教師掌控。學生扮演各種角色,如“業主單位人員”“咨詢方人員”“設計院參與人員”“監理方參與人員”“施工方參與人員”等,在各方明確自己職責的前提下進行資料搜索和方案討論[3]。這樣從前期的項目建議書、可研的編制,到招投標階段根據給定項目的性質和規模應該采用何種招標方式,整個招標流程的制定,再到中標后合同的選擇方式,利弊分析,施工階段成本、進度、質量的控制,以及工程驗收等都由學生自己完成,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只需要整體上對節奏進行把控,適當拋出一些問題,具體細節不需要過多參與,主要是讓同學們對整個建設流程、管理過程和各方職責有一個熟悉和了解。教師可以在結束后帶領學生進行復盤和總結。這樣的練習能夠使學生將學到的各章節的知識進行整體的回顧和整合,并且通過查找資料,鍛煉學生使用一些基本工具的能力和擴展知識體系的能力。學生在模擬期間以經理、“某工”這樣的稱呼,會使他們覺得有趣生動,從而培養他們的主體意識和對項目的責任感[4]。
3.5充分利用學校的BIM平臺資源
依托學校的BIM平臺資源,使學生通過項目模型建立及網絡的虛擬管理技術,對項目的規劃,實施到竣工運營各個階段有一個全面、整體的認識。
3.6合理安排各章節的學時分配
本門課程的教學大綱與《土木工程施工組織設計》課程部分內容有交叉和重復的現象[5]。特別是在進度管理的橫道圖和網絡圖部分。這樣的重復教學浪費了原本就比較緊張的課堂學時。因此,應與相關聯課程教師積極溝通,嘗試合理壓縮這部分內容,為課堂的微型項目模擬實踐環節提供必要課時。
3.7改革課程考核機制
目前的成績給定方式仍是以期末卷面成績為主,這樣會減少學生對實踐性場景訓練和平時討論中所投入的精力,因此可以加大平時的考核成績占比,從而提高學生日常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4結語
本文以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針對《工程項目管理》課堂教學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全過程貫穿“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將項目式教學納入到課程的教學體系,增加微型項目模擬實踐環節,并充分利用BIM技術資源,解決學生實踐少的問題。同時將建造師、造價師、監理師等資格考試的重點內容貫穿到課堂的學習中,努力做到培養有優秀管理思想、勇于實踐的應用型復合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單丹,歐海燕.《工程項目管理沙盤模擬》課程實踐教學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9(20):121-125.
[2]徐敏.《建筑工程項目管理》課程項目化教學研究———以網絡計劃圖繪制為例[J].現代商貿工業,2019(18):177.
[3]程雋.基于“項目經理責任制”模擬的《公共工程項目管理》課程教學模式改革[J].教育教學論壇,2019(37):153-154.
[4]黃月嬌,喬巍,王曉明,等.以應用型為導向的《工程項目管理》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9(4):65.
[5]李冬梅.地方性本科院校工程項目管理(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9,18(7):190-191.
[6]葉楓.工程項目管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作者:張巖 單位:大連理工大學城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