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項目管理在土木工程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項目管理中的工程質量管理
1.1管理方式
土木工程的質量是工程企業必須重視的問題,因此必須進行管理,而在管理方式上可以分為三個步驟,即設立質量指標、監管、管理制度。下文將對三者進行分析。
1.1.1設立質量指標
因為不同土木工程的建設方向不同,所以在質量指標上存在差異,不能一概而論,介于這一點必須先對工程設計方案進行分析,由此可得質量指標,根據質量指標可以對工程施工階段、竣工階段的質量進行評估,如果不滿足指標則代表工程當前質量不佳,否則相反。關于質量指標設立要求,必須保障指標體系完善,且各指標標準值合理,否則將會加大施工難度與管理難度。例如某土木工程當中,圍繞設計圖紙分析得到了工程結構強度、抗震性、規模等一級指標,后針對各一級指標進行分析細化得到了眾多二級指標;在指標標準上嚴格依照國家規定來進行設置即可。
1.1.2監管
在質量指標無誤的條件下,為了盡可能保障施工滿足指標要求,在質量管理當中應當采用監理模式來進行監管。監理模式是通過監理工作人員對現場進行定期監查、管理來保障工程質量的管理手段,即監理人員需要定期對現場進行監查,監查中如果發現某施工結構不滿足質量指標標準,則需要指出,并要求施工人員重建。由此可見,通過監理模式可以排除施工中存在質量問題的部分,有利于工程質量。
1.1.3管理制度
除了通過監管模式來保障工程質量以外,工程企業還需要設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主要由質量指標與處罰制度組成,其中質量指標內容見上文,而處罰制度是對應質量指標,對造成質量問題的施工人員進行處罰的機制,即通過監理發現某施工結構存在質量問題,相應對該結構施工人員進行處罰。該項制度是保障質量管理實效性的關鍵因素,起到約束施工行為,激發施工質量自檢行為的作用。
1.2注意事項
土木工程質量管理需要注意兩大事項,即強化監管力度、技術交底工作。
1.2.1強化監管力度
監理模式的應用如果單純通過人工來執行,會因為人工能力上的缺陷而出現較大漏洞,即監理人員不可能時時刻刻對施工現場進行監管,因此當其不在現場時如果發生了質量問題就可能被忽略。就這一點,建議工程企業在現場采用信息化管理模式等來輔助人工監管,由此提升監管力度。
1.2.2技術交底工作
監理工作人員在工作時,需要針對不同施工階段來確認質量指標,而要使監理人員了解當前施工階段的質量指標,就必須通過技術交底工作來實現。技術交底工作當中,必須將各施工階段的設計要求、形式等完整交于監理人員,由此監理人員才能對照技術報告來進行監管。
2項目管理中的資金管理
2.1管理方式
資金管理涉及到土木工程的成本應用與投入,良好的資金管理可以最大限度的幫助工程節省成本,且保障成本應用安全,可見其重要性。關于資金管理方式,主要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即成本應用方案、內部審計管理。
2.1.1成本應用方案
現代土木工程結構較大,因此在施工方案上一般會分為多個階段,而各個階段的工程量、所需資源均由差異,因此要保障成本應用合理,需要先通過預算統計各個階段的實際工程量與資源應用需求,后根據統計結果,結合市場單價與工程量進行計算,可得每個施工階段的成本預算額,依照預算額進行成本注入,可以保障成本應用合理性。
2.1.2內部審計管理
因為成本投入、應用必須經過項目負責人、采購部門等崗位人工,所以考慮到經手人工可能出現一些威脅成本安全的行為(例如人工可能為了自身利益,虛報工程量來提高成本投入,投入后多余的部分就落入“自己的口袋”),必須采用內部審計管理來防止此類行為的出現。內部審計管理主要強調“痕跡化”原則與資金運作數據,即在審計條件下,任何資金的用途、經手人員、應用情況等都必須留下“痕跡”,當發生不規范行為后可以溯源找到源頭,保障資金安全;為了避免虛報數據的現象,審計管理必須對實際數據進行核實,如果兩者存在差異,則款項無法通過審批,由此也起到保障資金安全的作用。
2.2注意事項
在內部審計管理當中,主要需注意兩大事項,即審計部門內控管理制度、市場單價的波動。
2.2.1審計部門內控管理制度
在很多傳統土木工程當中,工程企業會將資金的安全與合理管理權,完全交給審計部門,這一條件下,經常出現審計人員與其他部門人員相互“勾結”,而蒙蔽投資人的現象,這一問題在現代內部審計工作當中必須得到治理,而治理方式即為內控管理制度。內控管理制度是針對審計人員工作行為、素質等進行管理的制度,主要由企業高層領導或業主來執行,使審計人員工作得到約束,避免以上問題發生。
2.2.2市場單價的波動
市場單價波動是工程資金預算中的動態性因素,具有不可控屬性,因此如果只取固定單價來進行成本預算,可能會因為波動而導致成本預算與實際投入不符,影響資金管理、內部審計工作結果的可靠性。在這一點上,建議工程企業對市場單價先進行歷史、預測分析,得到成本預算的泛值,最后通過與投資人或業主的溝通,確認最終成本,之后無論單價是否波動,都以該成本為標準,多出部門將化作企業利益、缺損部門將由工程企業承擔。
3項目管理中的現場安全管理
3.1管理方式
土木工程施工過程當中,存在多種安全隱患,稍有不慎就會使周邊施工人員或者設備受到損傷,相應引起安全事故,因此在安全原則條件下,必須進行現場安全管理。現場安全管理主要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即安全隱患分析、安全風險等級評估、安全隱患預防。
3.1.1安全隱患分析
為了避免安全管理存在盲目性,在管理措施落實之前,需要進行安全隱患分析工作,即通過現場勘察獲得施工現場地質、水文等周邊環境的相關信息,再結合勘察結果來判斷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由此可以給安全措施落實提供方向,避免盲目性。
3.1.2安全等級評估
因為在任何管理條件下,土木工程施工現場都不可能100%安全,所以一味加大安全管理措施實際上是“無用功”,在這一條件下,就需要進行安全等級評估,判斷各安全管理措施的必要性。結合安全隱患分析結果,通過安全等級評估方法可以得出現場安全等級,再對現場各類安全隱患繼續評估,得出各安全隱患的安全等級,如果現場安全等級較低,則不能進行施工,必須先進行治理;如果現場安全等級較高,則可以進行施工,但要對某等級較高的安全隱患進行防護管理;如果某安全隱患等級較高,則必須采用針對性的安全防護手段;如果某安全隱患等級較低,則可以采用統一性安全防護手段。
3.1.3安全隱患預防
為了進一步提高土木工程施工現場的安全性,降低各安全隱患爆發的概率,在正式施工前需要進行安全隱患預防工作,即安全設施安裝、人員安全意識培養等。①安全設施安裝:結合安全等級評估結果與安全隱患分析結果,對安全隱患所在地安裝相應的安全措施即可;②人員安全意識培養:因為很多安全措施的功效必須建立在人員安全意識良好的條件下才能完全發揮,所以要進行安全意識培養,培養建議采用先進的“VR”技術來開展,借助該項技術可使人員在虛擬環境中切身體會安全隱患的重大威脅性,使其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識。
3.2注意事項
安全管理中需要注意兩大事項,即階段性管理模式應用、強制性管理措施應用。
3.2.1階段性管理模式應用
因為土木工程施工過程當中,受施工擾動等因素的影響,可能會產生一些新的安全隱患,直接依照施工前的安全管理模式,無法對新出現的安全隱患進行防護,所以建議工程企業采用階段性管理模式來執行安全管理。階段性管理模式是指將工程分為多個階段,以每個階段的起始節點作為分劃界限,在觸及每個節點的起始點時進行安全隱患分析、安全等級評估、安全隱患預防,可以保障安全管理的針對性,起到預防新出現安全隱患的作用。
3.2.2強制性管理措施應用
考慮到人工安全意識問題,雖然通過培養可以對此進行提升,但人始終存在不穩定性,因此依舊可能出現危險自身安全的行為,在這一點上就需要采用強制性管理措施來防止此類現象。強制性管理措施種類繁多,但基本架構為:首先在現場入口設立監督崗位,所有施工人員必須佩戴完整的安全護具才能進入現場,其次如果因施工需求,需要進入危險環境時,必須以小組形式來進行施工。
4結語
本文主要對項目管理在土木工程中的應用進行了分析,通過分析闡述了項目管理三個部分的管理方式及注意事項。結合分析內容可見,土木工程始終存在安全威脅,可見安全管理的必要性,同時管理必須實現全覆蓋,不能出現漏洞。
參考文獻:
[1]傅濤.項目管理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的應用[J].工程技術研究,2017(02).
[2]韓麗偉.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項目管理的應用[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7(15).
[3]陸建平.項目管理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的應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7(18).
[4]邱金蘭.項目管理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的應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7(27).
作者:謝芳 陳莎莎 單位:黃河交通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