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課改下信息技術的教育研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任務是課堂教學的“導火索”,是問題提出的表現,在信息技術課教學過程中,創設與當前學習主題相關的、盡可能真實的學習情景,引導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進入學習情境是學生學習直觀化和形象化的體現。在信息技術課的“任務”設計中,要充分發揮多媒體計算機具有綜合處理圖像、圖形、動畫、視頻以及聲音、文字和語言符號等多種信息的功能,從色彩、形象等方面設計出具有某種“情境”的學習“任務”,使學生在這種情境中探索實踐,激發學生聯想判斷能力,從而加深對問題的理解。
新課改理念下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組織學生學習,提倡的是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自主是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張揚個性,自主發揮;合作不僅是生生合作,共同學習,共同提高,還要求師生合作,這就需要教師必須在任務布置中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參與學習,把握學生的心理,走向學生的生活世界。只有這樣才能與學生激情互動,達到心與心的交流,正確引導學生,和學生一起探究知識的奧秘,進行創造性的學習與實踐。在教學活動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不是教師放手不管,而是任務更重,要求教師的素質更高。小組協作式學習是實現班級整體進步的重要手段,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相互合作的方式完成作業任務,小組中的“小專家”可以將其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索、發現的信息與小組成員共享,在此過程中學生之間為了達到小組學習的目的,相互討論、指導、取長補短,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掌握知識的技能。
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對所學知識懂了,有了成果就有了信心,興趣也就隨之萌發。設計開放性練習,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激發學生大膽質疑,多做鼓勵。作為教師一定要注意聆聽學生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因人而異對問題作出不同解答:有的需要演示;有的需簡單討論;有的可直截了當地回答;有的則需要用另一個問題將學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在輔導中,教師要平等對待每位學生,對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要耐心細致地解答,切忌嘲笑、訓斥,真正做到教師與學生心與心的溝通,在課堂上把自己看成是學生中的一員,師生感情加深了,學習氣氛也濃厚起來了。從情感上給學生以學習上的幫助,不僅讓學生學到真知,而且還可以加深師生之間的感情,寓教于樂,其樂融融。
例如,設置學生喜歡的屏幕保護;在幻燈片制作教學中把簡單的電子文稿演示,逐漸轉入電子動畫制作,讓學生結合自己學過的電子繪畫、電子音樂進行創作,運用多種電教手段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定期展示他們的動畫作品,肯定他們的努力和創作成果,保護和激勵學生的創作欲望,在有限的課堂活動中,愉悅課堂氣氛。有時還對學生的動畫作品中有趣的操作練習,悅耳的音樂和精美的圖片給予獎勵,既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感情,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學習熱情更加飽滿。因此,信息技術教學就是把最廣闊的天地交給學生,讓他們在馳騁中撿到金子。
總之,新課改要求教師要清楚課標內涵,應用于教學實踐當中,努力培養學生的綜合信息素養,挖掘學生的潛力,實現學生個性化發展。信息技術教育是培養學生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和處理信息能力的一門課程,在實際教學中,每節課都應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這樣能使學生保持興奮的心理,積極參與課堂,不斷體驗成功,這需要師生共同努力讓學生在提高知識水平的基礎上提高信息素養,做課堂的主人,做合格的公民。(本文作者:馬戰勝、康海林、陳雪 單位:河北師范大學)